周又红:环保教育的拓荒者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jun_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又红,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特级教师,中国科协青少年部专家委员会委员,从事环保科技教育近30年。辅导学生科研项目300余项,获北京市科技创新奖,其中获国际奖4项、全国奖50余项。主编及撰写600万字的专著和教材。曾获全国环境教育先进个人、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全国“地球奖”、全国十佳优秀科技教师等称号。
  
  50岁的周又红,热情、爽朗、健谈,面对艰辛、漫长的教育求索之路,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乐观、执著精神,开辟出环保教育的广阔天空。
  “我们不需要打扫卫生的!”回首环保教育伊始,那是个破冰突围的年代。当周老师以满腔的热情去学校宣传环保教育时,却遭到校方的质疑:“环保小组?我们不需要打扫卫生的!学生每星期都做大扫除,不需要你来教他们怎样搞卫生!”面对一次次的拒绝,周老师依然执著前行,她以乐观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开垦着荒原。为打开学校紧闭的大门,她潜心设计了10多个化学实验,拿着一个装满化学器具的小筐,以科技馆免费为学校表演化学实验为名,穿梭于一所所学校之间,宣讲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渐渐地,她获得了学校师生的认可。
  “厕所里诞生的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环境科研项目金银铜奖。”1987年,周老师调入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工作。办公室与实验室合为一体,在一间简陋的平房里,冬天室温只有4摄氏度;而室外杂草丛生,一片荒凉。周老师在这里与学生们热火朝天地做着实验,忘却严寒,享受着科学探究的乐趣。可天有不测风云,这间平房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着火,唯一的实验基地被停用了。科技馆又另找了一所学校,还是没有实验室。正当周老师心急如焚时,她一眼相中了教室对面的男厕所,当即决定把其改造成实验室。实验室里仅有两股水,一股来自小便池,一股来自原有的洗手池,学生们排着队在这里刷试管。孩子们身上迸发出的科学精神,鼓舞着周老师,也让荒原迎来春天。难以想象,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环境科研项目金银铜奖都在这里诞生,实现了中国学生环境科研项目在国际上零的突破。
  如果说多年前,周老师还是环保教育领域的孤独行者,而时至今日,她不再孤单前行,她辅导过的学生已长大成人,并投身到这个领域与之并肩奋进。闫莹莹,中学时代参加了周又红老师的环保小组,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地放弃了高薪的职业,来到科技馆工作。莹莹说,自己要一直跟随着周老师。周老师问道:“以后我退休了,不在你身边了,你呢?”莹莹说:“只要这个领域在,莹莹就在!”不止莹莹在,马兰在,李莹也在……所有热爱这个领域的教师都集结在一起。2010年1月,周又红名师工作室成立。周老师将借助这个团队去引领一批人,再用一批人辐射一群人。“这是一个事业,是一个需要大家一起完成的事业”,相信在这样优秀团队的感召下,环保科普教育必将薪火传承,精彩永续。■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一维水流、二维泥沙数学模型,以长江口南港北槽为实际背景,研究了径流和潮流共同作用下,泥沙输运的规律;讨论了泥沙近底边界条件,认为非恒定情况下泥沙底
2010年首都基础教育要在深入学习领会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使首都基础教育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首都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时指出: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首都基础教育,在实现优质、快速发展的同时,同样面临这两个不适应。所有这些问题,都不约而同地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北京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全市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全局,针对义务教育中存在的区域均衡、学段均衡和内涵发展三个薄弱环节,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
从传统发酵乳制品中筛选到1株转糖基活性较高的乳杆菌,经16S rDNA菌种鉴定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 EU621851)K4.以乳糖为底物,研究β-半乳糖苷酶粗酶液在不同
无损检测技术在现代桥梁工程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桥梁结构的可靠性得到提升,为技术人员更为迅速的分析桥梁结构问题创造良好技术条件,是现代桥梁检测所需选用的主要检测技术之
尽管到目前为止遗传学的研究还没有改进疼痛的治疗,一些研究者依然认为大量的发现指日可待。神经科学家史蒂芬·韦克斯曼(Stephen Waxman)试图了解基因是如何影响慢性疼痛的,
期刊
处于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更新、观念变化的速度如此之快,每一个人都要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作为教育系统的党政干部,更要具有新思维,新理念,才能站在时代的前沿,引领教育改革与发展,实施教育创新。因此,每一位干部都要不断学习。而参加培训是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的最快捷、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大规模培训干部”,作为教育系统干部培训机构,要适应教育改革发展与校长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选
学校发展的“着力点”——提高教师素质     我校组织全体教师系统地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标准》等方面的理论,采取集中学习、独立学习、群体研讨、录像观摩等形式,使教师进一步明确课改理念,从而更新教育观念,增强课改的意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加强政治学习。我校坚持每周一次的政治、业务学习,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新《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基础教
“想得切实、干得扎实、做得真实、活得踏实”,为环境教育讴歌、为科技教育实干、为校外教育拼搏、为创新事业奉献是我践行的教育人生。    我在校外开展环境教育已有25个年头。有时,自己都感到吃惊,居然在校外环境教育战线坚持了这么长时间。其间有过孤独的摸索、失败的彷徨、焦急的等待……但更多的是为我钟爱的教育事业,为我热爱的美好家园,为我喜爱的科学创新而顽强地拼搏、勇敢地应对、不懈地探索。因此,我感到走过
确立 “立人”的办学思想    教育的功能与属性决定了教育必须关注人的成长,而人的成长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基础教育阶段是“预期社会化”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中小学生最终都要由一个自然人成为一个社会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获得能力,更要学习社会和群体的规范,知晓当今主流社会或群体对人的要求,从而使自己逐步具备符合社会需求的知识与能力,具备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