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为学生自主健康发展奠基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yingh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确立 “立人”的办学思想
  
  教育的功能与属性决定了教育必须关注人的成长,而人的成长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基础教育阶段是“预期社会化”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中小学生最终都要由一个自然人成为一个社会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获得能力,更要学习社会和群体的规范,知晓当今主流社会或群体对人的要求,从而使自己逐步具备符合社会需求的知识与能力,具备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由此可见,人的社会化过程实际是一个“立人”的过程,办教育就应该是办“立人”的教育。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讲人的社会化过程并非忽略人的个性化发展,而是在关注人的社会化过程的基础上关注人的个性化发展,使二者相互关联,和谐统一。
  我校是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大校,包含了基础教育的各个阶段。我们深知基础教育阶段是“立人”的奠基阶段,12年,我们不仅要为学生学习知识、获得能力奠定基础,更要促进学生从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为此,我们提出了这样的办学理念:为使学生将来能够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的人而立于社会,奠定其做人、做事、生活、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为“立人”奠基,一是为了人,即为了学生的发展,二是依靠人,即依靠教师的发展来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基于这些基本认识,我们提出了“一点两翼”的思想,即以“立人”为核心,一手抓学生养成教育,一手抓教师专业化发展。
  
   构建养成教育体系,实施养成教育
  
  我校有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部,这为我们整体设计、分段实施养成教育提供了时间与空间的保证。我们的构想是:整体构建旨在“立人“的12年养成教育体系,形成12年养成教育的目标、方法、途径、评价4个系列,形成养成教育校本课程体系,从而落实养成教育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为立人奠基的办学理念。
  我校养成教育的目标体系是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的,从最初的宏观口号“小学抓习惯,初中抓规范,高中抓内省”,到今天的“人格修养六讲”和“学习品质六习”目标体系的确立,我们经过了反复的研究与讨论。这一过程既是研究的过程,也是达成共识的过程,更是边实践、边改进、边调整的过程。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研究在深入、学生在成长、教师在进步、学校在发展。
  所谓的人格修养“六讲”,即在家讲孝道、在校讲尊师、同学讲友爱、做人讲诚信、生活讲节俭、言行讲得体。
  所谓的学习品质“六习”,即书写与表达、阅读与聆听、温故与知新、博学与多思、质疑与反思、实践与探究。
  我们选择这些内容作为养成教育的总目标,一是考虑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二是考虑到了现实社会对人的要求,是传统与现实的有机融合,是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人格修养目标抓住了作为一个社会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要素,而学习品质目标又抓住了新时期对人才要求的基本要素,体现了教育教学的统一和新课程理念。
  我们将一级指标下的每一个二级指标都从教育意义、目标要求和分学段细则三个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说明,可以看出,目标是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制定的,体现了小初高一体的系列性、递进性、针对性。总体说来,小学着重培养各方面的好习惯,为学生做人、做事、生活、学习立规矩;初中着重培养学生认识自我、控制自我的意识与能力;高中着重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与能力。可以看出,反思习惯与能力是好习惯养成的最终落脚点,因为只要学生具备了反思的习惯与能力,无论是在学校期间,还是走向社会,他就会有意识也有能力对自身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控、自我调整,从而实现自我发展。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运用“体验式养成五段法”,促进学生自主健康发展
  
  提高养成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关键是要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上做文章。为此,我们提出并实践了“体验式养成五段法”。这五个阶段是:第一阶段:唤醒学生养成意识,激发学生参与主动性;第二阶段:分析学生个性特征,构建学生成长共同体;第三阶段:引导学生自我分析,帮助学生明确进步目标;第四阶段:组织共同体开展活动,促进学生在体验中养成好习惯;第五阶段:搭建共同体成果展示平台,帮助学生反思提高。
  “五段法”的核心是自主体验,特点是潜移默化,它强调“行在知前,知行统一”,关注了学生内化过程,使学生在多次的实践中感悟与体验,再到理性的反思与提升,进而内化成为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五段法”的第三阶段到第五阶段,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是一个好习惯不断积累、坏习惯不断克服的过程,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在同伴互助下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调整,从而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拓宽养成教育实施途径,构建养成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新课程背景下,课程已不再专指45分钟的课时课程,而是拓展到学校的全方位和全时空。实践中,我们把凡是能对学生人格修养和学习品质施加影响、具有教化功能的物质和文化的因素,都纳入到养成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建设之中加以考虑,使养成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使养成教育成为学校工作的一种常态,使养成教育校本课程成为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大特色。
  养成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通过课堂教学落实养成教育“六讲”、“六习”目标。
  在起始年级开设养成教育校本课程。让学生了解成长共同体对其自身成长的意义,掌握共同体活动的一般程序与方法,并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活动,为今后自主开展活动做好铺垫。
  创新主题班会模式,开设养成教育班会课。学校以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为研究方向,探索班会课模式。由班会到班会课最大的变化就是让教师从幕后站到台前,让师生各自的作用协调发挥。
  加强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实现人文熏陶。富有浓郁文化内涵的育人环境无疑对学生施加着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校坚持“以优美的校园环境熏陶人,以和谐向上的人际关系凝聚人,以师生共创的精神文明成果鼓舞人”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通过营造浓郁的养成教育文化氛围,使校园真正成为实施养成教育的又一课堂。
  重建学生管理制度,重在价值引领。教育要以学生为本,我校在“立人”理念的指导下,重新形成了新的学生管理制度,把育人理想、精神追求等价值引领的因素融入到其中。将过去的制度汇编编辑为《做品学兼优的学生》,校长寄语、励志十言、推荐阅读书目也都融入了其中,目前《做品学兼优的学生》一书,已成为新生入学教育的必选教材。
  整体设计常规活动,多角度施加正面影响与引导。学校教育包含许多常规活动,如开学典礼、升旗仪式、教师节庆祝仪式、十八岁成人仪式、毕业典礼等等,这些活动无疑是对学生施加正面引导的最好契机。我校从立人办学理念出发,以落实养成教育“六讲”、“六习”目标为线索,把这些专项活动作为实施养成教育的又一个课堂,进行整体设计,使整体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倡导撰写教育叙事和成长叙事,引导师生在反思中提升。反思是实现自我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有效办法,撰写教育叙事和成长叙事无疑是进行反思的一个很好的方式。我校积极倡导教师撰写教育叙事,同时指导学生写成长叙事,以达到引导师生在撰写教育叙事和成长叙事的过程中学会反思,并养成反思的好习惯。■
  □编辑 朱桂英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一维水流、二维泥沙数学模型,以长江口南港北槽为实际背景,研究了径流和潮流共同作用下,泥沙输运的规律;讨论了泥沙近底边界条件,认为非恒定情况下泥沙底
2010年首都基础教育要在深入学习领会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使首都基础教育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首都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时指出: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首都基础教育,在实现优质、快速发展的同时,同样面临这两个不适应。所有这些问题,都不约而同地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北京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全市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全局,针对义务教育中存在的区域均衡、学段均衡和内涵发展三个薄弱环节,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
从传统发酵乳制品中筛选到1株转糖基活性较高的乳杆菌,经16S rDNA菌种鉴定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 EU621851)K4.以乳糖为底物,研究β-半乳糖苷酶粗酶液在不同
无损检测技术在现代桥梁工程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桥梁结构的可靠性得到提升,为技术人员更为迅速的分析桥梁结构问题创造良好技术条件,是现代桥梁检测所需选用的主要检测技术之
尽管到目前为止遗传学的研究还没有改进疼痛的治疗,一些研究者依然认为大量的发现指日可待。神经科学家史蒂芬·韦克斯曼(Stephen Waxman)试图了解基因是如何影响慢性疼痛的,
期刊
处于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更新、观念变化的速度如此之快,每一个人都要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作为教育系统的党政干部,更要具有新思维,新理念,才能站在时代的前沿,引领教育改革与发展,实施教育创新。因此,每一位干部都要不断学习。而参加培训是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的最快捷、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大规模培训干部”,作为教育系统干部培训机构,要适应教育改革发展与校长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选
学校发展的“着力点”——提高教师素质     我校组织全体教师系统地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标准》等方面的理论,采取集中学习、独立学习、群体研讨、录像观摩等形式,使教师进一步明确课改理念,从而更新教育观念,增强课改的意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加强政治学习。我校坚持每周一次的政治、业务学习,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新《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基础教
“想得切实、干得扎实、做得真实、活得踏实”,为环境教育讴歌、为科技教育实干、为校外教育拼搏、为创新事业奉献是我践行的教育人生。    我在校外开展环境教育已有25个年头。有时,自己都感到吃惊,居然在校外环境教育战线坚持了这么长时间。其间有过孤独的摸索、失败的彷徨、焦急的等待……但更多的是为我钟爱的教育事业,为我热爱的美好家园,为我喜爱的科学创新而顽强地拼搏、勇敢地应对、不懈地探索。因此,我感到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