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与孤独,构成人生的全部迷局

来源 :读者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er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列维·斯特劳斯在《忧郁的热带》中写道:“有些属于过去的小细节,现在却突耸如山峰,而我自己生命里整层整层的过去却消逝无迹。一些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事件,发生于不同的地方,来源于不同的时期,都互相接触,突然结晶成某种纪念物。”
  在《绿皮书》的最后,当我看到唐把托尼捡来的石头放在自己书房时,我想起了列维·斯特劳斯这段细腻的描述。石头是两个月驱车南行的纪念物,在唐的眼中,它璀璨、不朽。纪念物本身并不构成意义,它的全部意义都是人所赋予的。人们借由它沟通过去与现在,提醒自己某些行将消逝的生命经验。


  在《触不可及》等故事的构架里,白人是贵族与精英的形象,黑人则处于穷苦落魄的社会边缘。而《绿皮书》的主角形象则被倒置。它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想探讨的主题是严肃的,可故事并不沉重。
  唐是非裔美国人,血缘上的黑人,精神上的白人,品德、教养极好。他是一个音乐天才,拥有三个博士学位,曾多次受邀去白宫演奏。
  托尼是意裔美国人,虽然生着白人皮囊,却并非白人社会的既得利益者。他大大咧咧,满嘴跑火车,保持不了片刻的安静。他身体里藏着一个黑人灵魂,热爱黑人的音乐。
  托尼在朋友的推荐下成为唐巡演的司机。巡演之路远非托尼所预想的那么简单。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正处于最激烈之时,白人至上主义甚嚣尘上。民权运动方兴未艾,抗议示威如火如荼。《绿皮书》是一本专门为黑人设计的旅行指南,里面标注了各座城市中允许黑人进入的旅店、餐馆。托尼就带着这本《绿皮书》出发。
  托尼并不喜欢唐,因为唐高高在上,吹毛求疵,总在用精英主义的立场教训他。他的诸多嗜好,譬如玩纸牌、抽烟等,无一不被唐鄙夷。但他佩服唐,在匹兹堡听到唐的钢琴演奏后,他给妻子写信时这样形容:“唐弹起来琴不像黑人,像李伯拉斯,只不过更好。”
  即便唐已经成为首屈一指的音乐家,与之来往的也是美国的上层阶级,黑人皮囊却让他得不到白人社会的完全认同,肤色成了原罪,越往南种族歧视越严重。在罗利,唐只被允许用树林里的厕所。在路易维尔,他在酒吧喝酒时被三个白人男子挟持,好不容易才从险境脱身。在梅肯的西装店,他不被允许试穿西装。唐因自己的同性恋身份给托尼带来的麻烦而道歉,托尼安慰他说:“我知道这是个复杂的世界。”他虽然莽撞冲动,但也有细腻温情的一面。

  托尼认为自己的世界比唐的更“黑”,他混迹在社会底层,住在街上,每天为谋生计拼命奔波,像绝大多数黑人一样。而在他眼中,唐坐在王位,满世界给富人演奏,是最受上流社会尊重的那类人。而唐认为无论自己有多优秀,依然是白人眼中的“黑鬼”,同时又不被自己的同胞所接受,他说:“如果我既不够白,也不够黑,也不够男人,那告诉我,我是谁?”托尼愣在原处。悲悯早就深植在人类的精神之中。雨淅淅沥沥,两个生命就这样彼此获得了谅解。
  最后一天的行程在伯明翰。这里曾有过唐的痛楚回忆,6年前在市政礼堂演出时,唐因为演奏了白人的音乐,从舞台上被赶下来。这次演出,唐虽然是主角,但因为是黑人,不被允许在餐厅用餐。此时的托尼,不再计较拿不拿得到尾款,他带唐愤然离去。他们在底层的贫苦黑人常去的橙鸟餐厅里,度过了整个巡演里最快乐的一个夜晚。
  善良与美,有时候长在最卑微的土壤里。


  这个世界的有趣,并不在于用你熟悉的目光去打量一切,而在于放下那个属于自己的世界。每个人都在放弃一部分自我之后,才见识到更广袤的世界。
  在橙鸟餐厅,虽然舞台上摆的不是施坦威钢琴,使用这架钢琴的通常也是那类会在钢琴上放一杯威士忌的潦倒音樂人,唐还是欣然前去演奏,和爵士乐队即兴配合。对唐来说,身上精致的穿着束缚着他,使他的情感变得拘谨与压抑。底层世界的痛苦和欢愉,倒是给了他一种酒神式的快乐,让自我在情感的宣泄中得以解放。结束演奏后,他说:“这才是真正的演出。”
  托尼原本的世界是粗粝的,不修边幅也不循规蹈矩。可是他的内心并不偏狭,他接纳了唐的建议,努力改正自己的语调、变音、用词,并学着用唐那种更加文学化的腔调来写信。托尼曾问唐的助手,为什么唐要选择往南巡演,助手告诉他:“因为光靠天赋是不够的,唯有勇气,才能改变人心。”那一刻,托尼的认知受到巨大的冲击,所谓有尊严地活着,就在于饱含信念地去行动。
  唐和托尼,一个孤独,一个喧嚣,就像黑塞小说中的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两个全然不同的世界就这样发生了碰撞:一个禁欲式的孤绝天才遇到一个世俗的享乐主义者。一个在人群里注重理性和道德的宁静,一个则是现代社会里的伊壁鸠鲁主义信徒,追求放纵、热烈与感性的愉悦。
  可是,喧嚣与孤独并不总是天生的死敌,它们在对峙与妥协中,构成人生的全部迷局。人的一生,不过是在两者之间踯躅徘徊,既要俗世的快乐,也要保持精神的清醒与自洽。生活就是一场喧嚣与孤独的角斗,谁也不可能全身而退,不同的是,在这场角斗中,有的人喧嚣部分死去的多一些,有的人孤独部分死去的多一些,侥幸活下来的那部分就是所谓的自我。
  “要永远地创造自我。”福柯如是说道。这大概是现代人某种永恒的宿命。
其他文献
李成 1977年出生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擅长银器制作。现为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云南省工艺大师、制壶大师,丽江“鹤匠堂”主创。  28年,从辍学养家的少年到专攻银器的匠人;28年,从白手起家到颇有成就;28年,从籍籍无名到在圈内声名鹊起。正如古人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8年时间只专注一件事,李成终于迎来破茧时刻。少年辍学,学艺养家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
Nendo独创新作 向埃舍尔作品致敬  近日,位于墨尔本的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NGV)举办了一场极具开创性的展览,展览展出了荷兰艺术家M.C.埃舍尔(M.C.Escher)以及与其呼应的著名日本设计工作室Nendo的作品。  Nendo围绕展览展开的研究与设计过程设计了一个全新的物品系列,该系列也将与其它展品共同展出。经过多次试验,作品从最开始的纸质仿制品逐渐进化成11个黑白漆面金属材质的
汉画像石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众多汉代没有留下姓名的民间艺人雕刻在墓室、棺椁、墓祠、墓阙上的,以石为地、以刀代笔的石刻艺术品。蹴鞠乐舞图  目前,我国发现汉画像石的地域很广,分布区域主要有4个中心:一是河南南阳、鄂北区,二是山东、苏北、皖北区,三是四川地区,四是陕北、晋西北区。此外,河南新密、永城,北京丰台,浙江杭州,陕西彬县等地也有零星发现。前3个区域都是当时经济、文化发达的中心;陕北、
如果把秋情、秋味,秋声、秋色,秋之节俗、秋养之道……一股脑随手倒进瓦坛,不用酝酿,不用发酵,就是一坛甘醇的佳酿,氤氲的芬芳能醉了岁月,醉了人心。  秋若是一位骚客,落叶就是他手中的帛笺、笔底的文字,在秋风秋雨里诉说失意,在孤枕难眠时幽怨衰思;亦能抒发平和恬淡的隐逸之洒脱,吟唱满山遍野的火红与金黄。  秋若是一位画家,静水就是他砚池的墨色、毫端的颜料,用疏密有致的线务和浓淡相宜的色彩,描绘雨过天晴的
人类总是渴望通过神话、传说、艺术以及宗教等,来表达人生的核心体验,例如永生、生殖力、死亡、献祭与爱。世界上各种文化利用共通的象征来表达这类体验,不分年代和地域,超越了语言的藩篱。  “象征”(symbol)一词源自希腊文symballein,意即“汇集”,表示几件事在同一时间发生。利用浅显易懂的象征,将奇异神秘的现象与日常事物联系起来,能很简单地阐明真理,使人明了。  20世纪初的瑞士心理学家卡尔
历史小说《三国志演义》中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司马懿大军压境时导演的“空城计”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不过,史学家陈寿所撰《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对此事并无记载。后来,南朝宋文帝命中书侍郎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用当时还存世的书籍来为正文引证补充。裴松之“上搜旧闻,傍摭遗逸”,采纳史书达一百五十余种,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如今都已亡佚。裴松之在注释《诸葛亮传》时,引用了所谓“郭冲五事”。郭冲生活在晋代初年,离
陶猪 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 圩墩遗址征集 常州博物馆藏猪形陶俑,为家猪形象,面目略模糊,四肢站立且不等长,短尾直立。整体造型浑圆,憨态可掬,似为史前时期儿童游戏的玩具。陶猪 新石器时代黑龙江省宁安市莺歌岭遗址出土 黑龙江省博物馆藏这只小陶猪制作手法简洁,仅用一个泥球略微塑造而成,但是足以表现出小猪的滚圆可爱、活泼乖巧,十分生动。一腿残缺。  研究显示,猪是最早被人类驯化的家畜之一,也是与人类生活关系
法语音乐剧《摇滚莫扎特》是以莫扎特跌宕的一生为样本构建的瑰丽绚烂的梦境。  莫扎特的扮演者米开朗琪罗·勒孔特曾在采访中谈道:“这部剧的成功是因为它的音乐。”是,又不全是。  不可否认,音乐是这部剧最为闪光的地方,也是它得以为人们口耳相传的资本。剧中音乐将古典和摇滚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其中不少选段是在莫扎特原作的基础之上改编而成,在经典中加入摇滚的内核,令其朗朗上口,且更易为大众接受,有高高在上空灵之
摘要:基于江苏省苏州和盐城地区937个样本农户的实证调查,分析小麦化肥投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苏州和盐城地区小麦氮肥投入分别为267.4±57.3、300.9±76.6 kg/hm2,比推荐施肥分别超出87.0%、892%;钾肥分别投入65.9±17.0、35.9±29.2 kg/hm2,比推荐施肥超出37.3%和不足38.1%。(2)苏州地区小麦的规模种植比例、机条播比例和施肥次数
人类需要用记忆来标记自己。一个人脑中储藏的幸福和痛苦构成了他所有的过往,那是他存在的证明,亦揭示了他曾走过的路。对于一对夫妻来讲,他们因共同生活过而拥有一段相同的回忆,那些记忆,成为他们维系亲密关系的关键。然而,当痛苦成为回忆的主体,这段亲密关系也就无法继续了。  和2017年椎·剧场“Shall We Talk”系列的另外两部话剧一样,《毒》也是从头到尾只靠两个演员进行对话而撑起来的一部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