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发展与健康问题——人口研究的新视角

来源 :人口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学研究的内容是人口变量,以及影响这些变量的原因和变量的决定后果。但是长期以来人口学界忽视人口变量与健康关系的研究,从而在人口科学领域有关健康的研究一直是一项空白。人口变量与健康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人类的健康往往直接影响死亡率或平均寿命的变化,而生育率的下降,同样与健康发生联系。本文正是通过讨论死亡率、生育率与健康的关系, 旨在从人口发展的角度更全面地认识人口问题。从人口学角度研究健康问题,或与公共卫生或医学研究相结合,可以发挥各学科的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填补学术研究的空白。国际上,社会科学、人口学界近年来极为关注健康问题的研究,在人口学领域健康问题的研究正方兴未艾。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有关市场经济与计划生育关系及相互影响的探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这种探讨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我们希望就此问题展开一次认真的学术讨论。欢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们踊跃来稿,积极参与。
<正> 一般而言,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数据总会存在一定的误差,这种误差存在于数据搜集的全过程,它既有技术方面的直接原因,也包括政治、宗教、种族、民俗等方面的间接原因。在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初期,计划生育统计数据的质量是比较好的,误差的产生也主要是由于技术手段不足和地方民俗等原因造成。自80年代后期以来,全国各地普遍推行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这对人口计划的完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它同时也增加了各种各样的瞒报、漏报、更改数据的现象,使
<正>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将涉及到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同时也必将影响到我国的人口发展和人口控制工作。为此,本刊编辑部于去年12月,邀请在京的部分中青年人口学者,组织召开了“市场经济与人口发展”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国家计生委规统司王谦,国家统计局人口司夏桂祥,农业部农村发展研究中
<正> 一个地区人口的出生、死亡和迁移对人口数量的变动、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起着综合作用,这个道理已被人们所公认。相对来讲,在出生、死亡和迁移这三个因素中,死亡的变化是缓慢的,它对人口总量变动有相当作用,但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并不显著。在正常情况下,人们对死亡的调控能力也显得较为弱一些。因此在制定人口规划时,一般只根据过去的
<正>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春天巡视南方时谈到了许多问题,其中指出要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国家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各种经验和做法;还谈到当初没有在上海搞经济特区是一个失误。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在城市化问题上,能给予我们许多启发。 要借鉴外国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各种经验;那么,已搞了200年城市化的资本主义国家
<正> 本文试图对人口分布与再分布问题作一些实证性和方法论探索。在给出中国人口经纬向分布之后,引入人口(中位)中心指标,用以刻划人口分布状况和再分布过程,并探讨人口中心分析在中观和微观研究中的作用。
<正> 日本东海大学中野谦二教授于1993年2月15日至3月14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进行了中国人口问题和中国小城镇的发展对人口流动、人口迁移影响的课题研究。 东海大学是日本著名的私立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有着很好的校际交流与合作。中野教授1973年至1976
<正> 一、贫困地区生育观的基本特征及其归因 人们通常认为:贫困就是经济的贫困。而事实上,贫困是一个“综合症”;恶劣的生存环境——落后的社会条件——薄弱的经济基础——低下的人口素质构成贫困地区的恶性循环。因此,研究贫困地区的生育观,应当防止单一的“经济决定论”。
<正> 自从1823年Blundell首创输卵管结扎术以来,女性绝育术以其安全、有效的特点,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1988年全国2%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资料推算,到1988年年中,我国绝育夫妇的总数字已超过7000万。在各种避孕方法中,女性绝育术占38.24%,仅次于IUD(41.48%),成为我国育龄妇女最主要的节育措施之一。可以说,在今后一个时期内,
<正> 一、调查的方法与目的 此篇专题调查的选题本着三个基本点,即:少数民族聚居区;边境地区;小城镇的流动人口。并先后查核了新疆塔城市城镇三个派出所自1985年以来得全部流动人口建档存卡与资料,共打印调查统计表1986张(八开纸)最后共回收有效数据3559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