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尽奇峰打草稿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via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好作文应注重选择材料和运用材料。只要我们能厚积薄发,展开想象,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自然会有源头活水汩汩来,妙笔不想生花也难。
  【关键词】写作;选择材料;运用材料
  
  材料选择难,运用更难。难在无材料可用,有材料也不能好好用。
  
  一、选择材料
  
  1.确定主题,展开相关联想。面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得出的感受也就截然不同。同樣是下雪,你老爸可能牢骚:“好冷呀,今天的茶局得泡汤啦!”你老妈可能忧虑:“倒霉呀,这个月奖金都没发,明天菜价又要涨了!”你则可能憧憬:“好美呀,如果牵着某某的手在雪地潇洒走一回,多浪漫!”所以,审视话题,我们首先得确定一个主题,然后沿着这个主题展开相似联想、相逆联想、因果联想、条件联想、事理联想,找出相关的写作材料。
  比如,根据下面一段材料和观点,以“逃避与改变”为话题,展开联想,找出写作材料:
  一只乌鸦打算飞往东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相约停在树上休息。鸽子看见乌鸦神情憔悴,关心地问:“你要飞到哪里去?”乌鸦忿忿地说:“不知道。其实我什么地方都不想去,只是这里的居民太可恶了,老是嫌我的叫声不好听,挖苦我,取笑我,现在居然轰我走!”鸽子告诉乌鸦:“老兄,我劝你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自己的声音,飞到哪都不会受欢迎!”
  话题看似关系式,其实是矛盾式,两者只能选择一个。表面看随便选择哪一方面都可以:逃避可以保全自我,不伤害自己,不委曲求全;改变则可以重塑自我,打造全新的自我。实际上,材料中有提示:别埋怨生活,所以我们只能确定“改变”这一主题。抓住材料中鸽子的观点立论,把乌鸦的思想作为靶子,相关材料就容易找到。
  联想第一层:解决寓言的现实寓意——我们人类也只有改变自己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联想第二层:逃避的对象和改变的对象有哪些。再联想生活现象:校园里的牢骚满腹者,特别是面对冲刺高考却不断放大自己痛苦以求解脱者,生活不好、学习不好、人际关系不好、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也不好;全力以赴备考者,面对压力不屈从,面对竞争迎难上,不断调整心态,校正方向,孜孜以求。再联系历史现象:项羽四面楚歌时仰天长叹:“天亡我也!”却不想逐韩信、拒范增,逃避责任;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革陋习、去弊政,终使赵国盛极一时,虎狼之秦也不敢稍起觊觎之心。
  2.提炼生活,捕捉感人瞬间。生活是写作的宝藏。生活中纷至沓来的信息让我们每天都有新感受,这种感受就是作文的原动力和材料。它震撼过你的心灵,掀起过你的情感波澜,一旦受到外界信息冲击,经过提炼、发掘,就成为了很好的思想载体。
  比如某校学生参加政治考试,许多理科生提前完卷,无事可做。于是,我在监考时仔细观察,记下了考场十态:①神情呆滞,二目无光,神游江海之上;②手捧闲书,怡然自得,情寄缥缈之间;③传抄纸条,乐此不疲,意托交际之中;④交头接耳,喁喁细语,演绎无聊的穷形尽相;⑤编发短信,意兴飞扬,将闲适的惬意大书脸庞;⑥蒙头休闲,乱中求静,超然得与世无争;⑦东张西望,无所事事,为都市闲人树立起另类榜样;⑧两眼乱转,斜视邻桌,以检查他人试卷为无穷乐趣;⑨旧题重读,认真验证,为多得一分而孜孜以求;⑩摩拳擦掌,夺门而走,为能消遣又一个通宵而仰天长笑。
  3.反思历史,整合关联事件。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特别是从历史长河中奔涌而出的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历经时间的淘洗,有着现实材料无法替代的厚重感。同样是洒脱,庄子的“吾将曳尾于涂”是一份蔑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是一曲悠然,李白的“长安市上酒家眠”是一段狂放,苏轼的“左牵黄,右擎苍”则是一地旷达。他们刚柔并济却又各具千秋。
  4.关注课本,收集整理素材。课本中,古文和诗歌里的名言名句是写作的好素材。教材中的一些现代文,观点明确,语言凝练,构思精巧,是我们学习的最好范文。作文时,我们的方法是“拿来主义”。“关于人生”的素材可以从以下的课文中积累。《人是什么》一文中不同的人关于人的意义问题的回答各不相同,认真领会将对人生有更好的理解。爱因斯坦说:人是社会的。雨果说:人生是短暂的。加谬说:人生是辛苦的。歌德说:人生辛苦但无怨。康德说:人生是不断地创造。孔子说:生无所息。
  5.避免禁区、盲区和误区。禁区是指违反四项基本原则、与现行法律和道德相违背、为早已被人民大众所不齿的公认反面人物翻案或者宣扬虚无主义的言论等,如果一味硬撞禁区,一着走错,满盘皆输。以前高考中,一位考生在作文中编顺口溜:远看像座庙,近看是党校。走拢再一看,腐败分子作报告。阅卷指导委员会集体研究后给该文定为四等,理由是全篇丑化党的领导,思想不健康。盲区是指自己不熟悉的材料。一知半解或者零星耳闻,写出后漏洞百出,连自己都信心不足,别人读后也一定不会心动,反而认为你一无所能。老区是指老生常谈的材料,人人会说,人人必说,又说不出新意来,显然失去了感人的力量,甚至令人望而生厌。
  
  二、运用材料
  
  1.组合材料,形成修辞。拥有了材料,如果杂乱无章地堆砌,也只是一堆毫无生气的砖块,如此而已。同样一堆石头,扔进水里就成了暗礁,阻挡航船的劈波斩浪;铺在路上就成了路基,托负起行人的追逐超越。把材料组合起来就能凸现出文章的主旨,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
  2.翻新旧事,除旧布新。老材料与新材料是相对的概念,主要是距离我们生活的时间远近、空间远近、思想意识及社会发展远近不同。材料老不老,不在材料本身而在我们对待它的观念和态度。从老材料中引申出新观点,常常给人耳目一新的惊喜,一样出奇制胜。
  3.多维推论,一题多解。一个材料可以打理多个话题,因为按照全息论观点,任何局部极小的信息都暗藏着全部信息的特点。比如,对“今天我们班听课老师最多”这句话,我们就可以多角度理解:①昨天也有听课老师,只是人不多;②今天我们班听课老师最多,其他班也有听课的,但人少得多;③我们班为什么来这么多听课老师啦?④是不是我们班出了什么问题?听课老师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建议呢?这里涉及到学生、老师、学校管理、学校间的友好往来、教研互动和教改探索等等问题,犹如巧云飞度,各成姿态。只要从不同角度出发,我们就可以从同一则材料中找出为我所用的信息。
  4.浓缩材料,形成底蘊。浓缩材料,点到为止,既不露痕迹地显示深厚的文学素养,又能使文章意蕴丰厚、文采飞扬,紧紧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福建省2005年高考满分作文《圆润锋芒》便是浓缩材料的典型。文章写道:一事能狂便少年。少年的锋芒是调色盘中最耀眼的亮色。少年杜甫面对壮丽山河朗声宣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目光清澈而炽热。在他前后,有李白的“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有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有李商隐的“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5.积淀材料,锤炼厚度。好文章应该有所兴寄,即字里行间揭示出深刻的道理。对材料仔细分析,由点到面,紧扣社会重大命题,就会产生扣人心弦的力量,形成文章夺目的亮点。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中考证了苏轼历经坎坷终至成熟时总结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度,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这一段阐述,充分发掘出了材料的内涵,催人深思。
  总之,搜尽奇峰打草稿,万壑自在笔画中。只要我们能厚积薄发,展开想象,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自然会有源头活水汩汩来,妙笔不想生花也难。
其他文献
奥运天然带有地缘政治属性。里约热内卢在本国系列危机下办奥运的无奈,如果被世人理解为一种“巴西诅咒”,毫无疑问会降低奥运在潜在主办者中的吸引力。  奥运、国家荣耀与国际声望是相互交织的,这一切都浸润着政治。能成功举办一届奥运会,不仅能体现主办国的国际化,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彰显国家的现代性。图为2016年7月31日拍摄的里约奥运会射箭场。  “如果我现在就死了,我也感到人生值得。”2009年10月2日,
【摘 要】具备良好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语文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在教学上,他显示出语言文学功底和展示出思维的高度,在班级管理上,彰显出其人格魅力并培养出班级气质。语文教师应借助学科优势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师 学科素质 学养 班级管理     语文是主科,语文老师做班主任很辛苦,劳心劳神的教学与班级管理已经让很多人觉得有不能承受之重,不可名状的心理压力憔悴了许
跟2018年江苏高考材料作文“语言”一样,2019江苏高考材料作文“物性”或“味道”是个不错的问题情境。试题延续了江苏近年来的命题风格,有确定的话题,有启发联想的引导,有相对明晰的思维方向。聚焦核心素养所关注的思维品质,构建足以区分认知水平的逻辑层次,命题组为我们创设了一个合乎学科认知的专业情境。  一、合乎学科认知的专业情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考试、测评题目应以
【摘 要】本文在对普宁的《安东诺夫卡苹果》一文详细品读的基础上,引发了自己对生活、生命的无限感慨和无比热爱之情。  【关键词】文本解读 生命 生活 审美    感谢普宁。  是他,把这样一句美丽的语言送入我日渐坚硬的心灵。  “生活在世界上是多么美好呀!”这是普宁的文章《安东诺夫卡苹果》中的一句话。就是这样一句简单而朴实的话,是实实在在地感动了我和我的学生。  其实,这样的语言我们何止听过一次。从
战争题材的作品,首先要处理的议题就是,人为什么要打仗。《三八线》在回答“为什么要打仗”这个问题上做得是相当不错的。  电视剧《三八线》在北京卫视等几个省台刚一开播,似乎就触动了某一根与剧集本身无关的敏感神经,它的意义和影响超出了作品之外。在持续播出的过程中,《三八线》的收视率也一路攀升,越来越多的人在追这部剧。那么,这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它呢?  战争剧题材的突破  只要看一眼
Edward A. McCord(马寇德)教授,是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GWU)的历史与国际事务教授。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专家,他曾经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生活、研究了5年,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在于中华民国时期的军事与社会的关系,例如军阀的崛起、军队与社会政治权力的关系等。McCord教授还是《现代中国》杂志的编委会成员。  近日,就中美关系和“中国崛起”的相关问题,本刊特约记者专访了McCord教授。  中
比利时国家内部法语和荷兰语两大族群的利益冲突,在整个欧洲代表了“法国文化圈”和“荷兰文化圈”之间难以调和的文化和价值差异,而威胁到整个欧洲大一统的前途。    元月25日法国《世界报》的社论《比利时的内争,欧元区的危险》,不禁令人想起曾经风行中国旧文坛的一则“无情对”(羊角对):公门桃李争荣日,法国荷兰比利时。此对的下联,不意成为今天欧洲大一统宏图面临深刻危机的谶语。  这是因为欧盟和欧元面对的“
[英]《经济学人》6月20日  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央行)放话称,将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这个消息想必让那些分析师、政府官员和记者们过了一个心神不宁的周末。但这份公告中仍有一晦暗不明的信息:“人民币汇率将维持在一个适当且平衡的位置。”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种表述非常隐晦,但中国央行很清楚自己要什么。它认为,在过去几年,中国备受争议的经常账户盈余已经缩减,GDP增速从2007年的11%
人是无法绝对逃离传统的,否则就难免患上精神分析大师常说的“神经官能症”。正如从一部电影的中间剪出几分钟的内容,看起来必然不知所云。  人生之于传统,就是电影里的几个镜头而已。  一个人,必然生活在传统意识和当代元素混合的社会环境里,无论是极端反对传统还是狂热地拥抱传统,如果脱离具体语境而上升为一种日常执念,就都是另类行为。  新文化运动中,一些表现为“反传统”的大师,如鲁迅、胡适,他们自己的生活都
【摘 要】在议论文写作中,好的结构往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让阅卷者准确了解大致内容,从而获得较高的成绩判定。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设计了几种议论文的结构模式:横向并列,单向辐射;总分挈领,举纲张目;辩论开掘,层进提升。  【关键词】议论文 结构 入格     高考作文是戴镣铐的舞蹈,考生的自由创作限制在一定枷锁之中。议论文的写作讲究一定的结构技法。它是考生在把握题意后如何成就文章的最重要环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