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源头 直面现实——访丰子义教授

来源 :哲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ui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丰子义,1955年生于山西应县。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人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北京市“百人工程”。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
其他文献
关于公共与私人的区分,是阿伦特政治理论的前提和核心。阿伦特以公共与私人的区分为基础建立起一座政治大厦。在这座大厦中有无数的二元对立,如必然和自由、支配和平等、单调重复和丰富多元、沉默和言语、封闭和开放、劳动和行动、暴力和权力,等等。
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互模拟理论在许多领域被独立建立。自从范本特姆(Van Benthem)定理问世之后,互模拟被广泛地运用于模态逻辑的研究中,目前已成为模态逻辑模型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在集合论中,互模拟的研究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当今,互模拟不断地被用到新的形式化理论中,这对于逻辑学,特别是哲学逻辑的进一步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深刻内涵,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梳理和甄别他与其思想先驱及同时代人之间复杂的思想关系。其中费尔巴哈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毋庸讳言,过去我们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把握一定程度上也存在教条化、简单化乃至“污名化”、“漫画化”的情形;而不完整、深刻地理解费尔巴哈哲学,也就不能充分体悟马克思与其之间的传承与超越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无论是马克思哲学还是费尔巴哈哲学,都有一个再研究、再思考的问题。这里所刊出的四篇文章在“马克思与西方思想传统”这个主题下,紧扣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的文本,通过还原语境和辨别思路
牟宗三作为现代新儒学第二代重镇,融会中西之学建构了宏大的哲学体系。宏观地看,牟宗三哲学对于中国哲学现代化的突出贡献是在比较哲学的视野下开掘、突显了中国哲学传统的思想特质,展现了中国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精神方向与智慧形态。本文将牟氏所阐发出的这种特质称之为“灵性主义”传统,以区别于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传统,同时也与各种形式的“神秘主义”划清界限。
直觉主义逻辑中的否定有直观而清晰的含义,意为“不可能”,其强于经典否定;而相干逻辑与弗协调逻辑中的否定缺乏直观性。一般地,非经典否定只有在能够借助经典否定说明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清晰的含义。我们定义一个从弗协调逻辑到经典逻辑的半嵌入映射,
形而上学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不断地追问并构建自身存在的预设前提,这个预设前提就是形而上学能够显现自身特质的“限度”。古典的对象性形而上学的预设前提或根基是“本体”,其固有的限度只能关注于“对象”的纯粹客观有效性。笛卡尔确证“我思”的明证有效性先于“我在”的对象客观性,这一转折性的“过度”揭开了近代哲学的帷幕,
自计算机出现以来,人们就开始寻找一种证明程序正确性的好方法。早期的程序员为验证程序的正确性,在实践中通常使用的方法是运行这一程序。然而,这种运行程序的测试方法虽然可以证明一段不正确的程序是不正确的,但无法证明一段正确的程序是正确的。因此,采用一种在数学上完备的形式验证方法,是构造可靠软件的一个重要途径。
“自由”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这一概念自诞生以来,通常被用来对个人或是个人的意志和行动进行描述,例如哲学史上著名的意志自由与必然性的问题,自由主义者为之振臂高呼的言论自由、迁徙自由、结社自由等问题,都是以个人的意志或行动为研究对象的自由问题。
中国逻辑史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始于20世纪初。关于20世纪中国逻辑史的研究概况,张晴在《20世纪的中国逻辑史研究》(2007)一书中做了详尽的描述与透彻的分析。近十年来,接续近代研究的热潮,中国逻辑史研究再度成为海内外学术界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其间出现的大量论著在不同程度上采取了不同于20世纪初期的观念与方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体现了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新趋势。
类型逻辑语法(type logical grammar)是在经典范畴语法(basic categorial gramma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现代版本,它区别于传统范畴语法的最突出特征,就是通过使用加标演绎的表述方式,实现了句法推演和语义组合的并行推理,弥补了传统范畴语法在语义解释方面的缺陷。或者说,它是范畴语法、尤其是兰贝克演算(Lambek calculus)与类型逻辑语义学的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