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城融合背景下铁路客站车行交通组织研究——以杭州西站为例

来源 :铁道建筑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g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站城融合理论,对国内外典型案例进行考察与研究,分析、提炼站城融合枢纽交通需求特征、交通设计基本思路,提出站城综合体交通组织设计流程、站城综合体交通设施与运行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基于微观交通仿真模型、物元分析法的评价方法.以杭州西站这一国内最新的站城融合场站设计过程为例,展示设计流程与评价指标体系在项目中的应用方式,介绍运用微观交通仿真模型对站城综合体交通运行水平进行评价的过程与方法,可为未来站城融合枢纽的交通组织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为解决暗挖地铁车站砂卵石地层钻孔桩狭小空间内施工成孔难、成桩速度慢和质量难以控制等问题,本文结合新建M16线二里沟车站大直径钻孔桩施工,研发出配以高频振动功能液压冲击钻头的全液压履带自行式反循环钻机,总结形成“反循环钻孔+桩底后注浆”的砂卵石地层导洞内大直径中桩施工工艺,解决了狭小空间内大直径桩基钻头损耗严重、堵管频率高及成孔垂直度偏差大等问题,提高了成孔质量和效率,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隧道内接触网结构与隧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存在差异,隧道设计寿命为100年,接触网结构为50年,到期后需更换.我国高速铁路隧道内接触网基础以预埋槽道为主,其大多采用碳钢材质、热浸镀锌防腐蚀工艺,处于隧道内潮湿、空气污染的环境中,槽道锈蚀难以避免,如果槽道失效,必须更换接触网基础.本文针对目前主流设计理论数据,采用理论研究,结合工程实践,对高速铁路隧道内接触网基础采用后锚固力矩控制式胶粘型锚栓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分析,提出达到寿命周期后或需更换接触网基础技术的新思路.
随着大开间结构体系建筑的发展,要加强在层高、自重、抗震等各方面的功能结构要求,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作为一种新型楼盖体系,其优良的施工工艺在高层建筑中得以广泛应用.本文对某项目工程施工中大跨度预应力空心楼盖体系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从预应力空心楼盖结构施工角度出发,对相关施工工艺技术要点进行分析,详细阐述预应力空心楼盖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建筑楼层的净高度、加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使大型建筑空间结构利用最大化.
学位
学位
随着轨道交通快速发展,轨道交通保护红线内后施工建筑物对既有轨道交通结构影响问题已经突显.如何确定评价方法及施工控制参数为保护既有轨道交通结构提供技术支持,已成为轨道交通运营保护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以某已建成地铁换乘车站近邻高楼基坑施工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分步开挖基坑地层卸载对既有地铁车站结构的影响,以评价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结果 表明,对已建成地铁车站进行合理加固,基坑采取分步开挖、逐层卸载的方法可有效控制既有车站变形.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建筑生产模式早已不能满足建筑设计实际要求,严重制约了建筑业发展空间.BIM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建筑质量,而且可以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重视BIN技术的实际应用,深入分析BIM技术实际应用情况,以提高BIM技术的应用效果,为中国建筑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基础.鉴于此,本文结合BIM在实际中的应用,对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及推广策略提出一些看法,仅供参考.
为了提高装配式绿色建筑整体结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需对建筑梁柱节点固定方法进行优化.本文基于节点受剪性能整体结构优化,提出装配式绿色建筑梁柱节点固定方法.采用框架中节点的混凝土应力分析方法,计算装配式绿色建筑梁柱节点的承载力和预应力.构建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结合预应力度分析和屈服响应分析,实现对装配式绿色建筑梁柱节点的等强连接,增大钢筋与钢板间的不平衡力矩,提高梁柱节点固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搭接钢筋与钢板距离.测试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装配式绿色建筑梁柱节点固定其抗拉能力较高,搭接钢筋滑移得到有效控制,提
作为一种结构与装饰一体化的建筑材料,清水混凝土在铁路车站站台风雨棚中的运用逐渐增加.无二次饰面的朴素形态,造型多变、耐久性强、易维护的特点也得到越来越多站房建筑师的青睐.本文结合常见的站台雨棚形式分析各自优缺点,并选取重庆西站、京张铁路站房、大同南站为案例,总结其运用优势及主要难点和技术创新,最后以运用原则和适用范围作为结论,以期对清水混凝土在铁路客站站台风雨棚建筑中的应用提供指导.
某新建高速公路邻近一既有废弃尾矿库,该公路以桥梁形式从尾矿库下游通过.由于尾矿库排洪系统和排水系统缺失,在降雨汇流情况下可能发生滑坡和泥石流.为分析既有尾矿库对公路桥安全运营影响,对尾矿库进行渗流分析,计算出尾矿库浸润线埋深和水力比降,表明尾矿库不会发生渗透破坏;对尾矿坝抗滑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尾矿库总体稳定性良好,发生滑坡的可能性较小.考虑到排洪系统失效,可能出现洪水漫顶导致尾矿库溃坝,建立尾矿库溃坝分析模型,研究尾矿库洪水漫顶后溃坝泥石流演化规律,分析溃坝泥石流对桥梁的影响,该研究方法可为类似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