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应基于实际状况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的重要命题。从而能有效把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丰富内涵以及精神发展实质,由此能以中国发展实际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和方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生态环境危机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2-0127-02
一、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就其理论形态来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丰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我们党自从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的情形结合起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思想。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给马克思主义注入新的血液,并运用这些理论指导中国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的发展
时代是用于社会历史领域,综合反映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代表社会发展所达到的一个历史时期或所处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概念。马克思主义上所理解的时代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大的历史时代,也可以称为历史上的大时代,其中包括若干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为大的历史时期与阶段性发展的统一。
由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是开放的、发展的。它的形成和发展的行程,按在各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情里所形成了具体的不同的历史发展特点,从而划分为不同的理论阶段,可将其划分为马克思主义、列宁阶段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产生的毛泽东思想阶段、邓小平理论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阶段。这些发展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性质的贯穿,前后诸阶段一脉相承。具体说,列宁主义是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的时代背景下对马克思、恩格斯观点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马克思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代表”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通过透辟地分析了当时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深刻地总结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而提出来的。从毛泽东提出的实事求是,到邓小平提出来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再到江泽民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是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和理论品质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反映和应用。既一脉相承,又有新的建树。所以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应新世纪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到了新的阶段而提出来的。
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提出的背景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到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成果来看,将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发展的背景结合起来,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是完全正确的。为了让全党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学习和实践中去,而不是教条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万能。中国共产党因此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命题。
时代不同,其时代所具有的条件、时代的主题以及时代所面临的挑战也将不同。在进入新世纪后,在世界总体是和平与发展的背景下,暴力事件和战争也从没平息过。我们中国在东方这么一个相对比较安稳的环境里取得了很大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为了正确认清时代、国际环境的变化,认清时代环境的发展变化是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条件,我们就不得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历史上一大批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其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了时代背景的发展变化,从本国实际出发,抓住世界大战的历史机遇,因势利导,夺取胜利的。
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它目标的确定性和针对性
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认识世界和说明世界的科学,同时也是革命过程中的纲领、行动中的指南以及实际改变现实世界的有效武器。由此,当马克思主义以理论的形式步入实践,并融入不同的发展时代和阶段、不同的发展背景下时,必须紧密结合当时的时代变化和时代特征而确立不同的时代主题,制定不同的对策。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以社会发展进程为需求,在发展过程中凸显时代特征,实现对目标的确定性和针对性的指导。这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第一层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它的实践的确定性和实现性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特征实际上将马克思主义,根据具体的实践要求,实现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应用性处理,也就是将马克思所规定的一般实践形式以及路线方针,转化成为具体的能够完成的形式和路线方针。这层涵义的实质是根据不同的时代,不同时代的发展特征,确定具体能完成当代任务和目标的实践形式和实践内容,以推动社会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第二层涵义。
(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它的科学的系统性和整合性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的系统性和整合性指将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时代主题、具体的实践形式和根本的纲领,转化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系统科学理论体系和纲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而言,也是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不同时代以及不同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之后的理论总结和综合过程。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特征表现为依据具体的实践要求对理论以及纲领进行系统化加工和处理,这同时也是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最大特点和优势。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依据整体形式和实践要求,加上特定的时代主题,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在各国以及各发展阶段的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具有了时代针对性以及特定的使用性。这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第三层涵义。
五、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先进思想文化的结晶,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自从理论形成,始终与时代同步发展,通过对具体时代条件的分析,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主体,基于时代特点发展其理论体系,表现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融入时代发展,融入各国发展的实际中,从而能根据不同的时代特点和发展特色应对时代挑战,展现出马克思理论体系的生命力、创造性和影响作用力。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成为了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因此,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最本质的表现就是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同时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是始终坚持反对以教条主义的形式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在具体的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实践过程中,应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具体要求,实现思想的解放,自觉将自身思想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理解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深入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努力实现目的性及规律性的统一,自觉做到与时俱进。
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课题。回想一下,前苏联、东欧一些国家相继解体,究其原因无非就是没有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实现了大跨步的发展,跟上了时代发展和进步的潮流。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环境以及发展的时代特征进行科学分析的有效成果,也是中国发展与时俱进的结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9,9,29.
[2]陶德麟,石云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1,1.
[3]顾海良,梅荣政.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4]王荣栓.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民族化新解读[J].理论学刊,2005年,第12期.
[5]何毅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年10期.
[6]李爱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J].丹东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危机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2-0127-02
一、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就其理论形态来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丰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我们党自从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的情形结合起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思想。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给马克思主义注入新的血液,并运用这些理论指导中国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的发展
时代是用于社会历史领域,综合反映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代表社会发展所达到的一个历史时期或所处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概念。马克思主义上所理解的时代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大的历史时代,也可以称为历史上的大时代,其中包括若干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为大的历史时期与阶段性发展的统一。
由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是开放的、发展的。它的形成和发展的行程,按在各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情里所形成了具体的不同的历史发展特点,从而划分为不同的理论阶段,可将其划分为马克思主义、列宁阶段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产生的毛泽东思想阶段、邓小平理论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阶段。这些发展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性质的贯穿,前后诸阶段一脉相承。具体说,列宁主义是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的时代背景下对马克思、恩格斯观点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马克思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代表”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通过透辟地分析了当时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深刻地总结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而提出来的。从毛泽东提出的实事求是,到邓小平提出来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再到江泽民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是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和理论品质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反映和应用。既一脉相承,又有新的建树。所以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应新世纪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到了新的阶段而提出来的。
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提出的背景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到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成果来看,将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发展的背景结合起来,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是完全正确的。为了让全党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学习和实践中去,而不是教条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万能。中国共产党因此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命题。
时代不同,其时代所具有的条件、时代的主题以及时代所面临的挑战也将不同。在进入新世纪后,在世界总体是和平与发展的背景下,暴力事件和战争也从没平息过。我们中国在东方这么一个相对比较安稳的环境里取得了很大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为了正确认清时代、国际环境的变化,认清时代环境的发展变化是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条件,我们就不得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历史上一大批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其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了时代背景的发展变化,从本国实际出发,抓住世界大战的历史机遇,因势利导,夺取胜利的。
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它目标的确定性和针对性
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认识世界和说明世界的科学,同时也是革命过程中的纲领、行动中的指南以及实际改变现实世界的有效武器。由此,当马克思主义以理论的形式步入实践,并融入不同的发展时代和阶段、不同的发展背景下时,必须紧密结合当时的时代变化和时代特征而确立不同的时代主题,制定不同的对策。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以社会发展进程为需求,在发展过程中凸显时代特征,实现对目标的确定性和针对性的指导。这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第一层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它的实践的确定性和实现性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特征实际上将马克思主义,根据具体的实践要求,实现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应用性处理,也就是将马克思所规定的一般实践形式以及路线方针,转化成为具体的能够完成的形式和路线方针。这层涵义的实质是根据不同的时代,不同时代的发展特征,确定具体能完成当代任务和目标的实践形式和实践内容,以推动社会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第二层涵义。
(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它的科学的系统性和整合性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的系统性和整合性指将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时代主题、具体的实践形式和根本的纲领,转化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系统科学理论体系和纲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而言,也是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不同时代以及不同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之后的理论总结和综合过程。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特征表现为依据具体的实践要求对理论以及纲领进行系统化加工和处理,这同时也是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最大特点和优势。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依据整体形式和实践要求,加上特定的时代主题,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在各国以及各发展阶段的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具有了时代针对性以及特定的使用性。这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第三层涵义。
五、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先进思想文化的结晶,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自从理论形成,始终与时代同步发展,通过对具体时代条件的分析,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主体,基于时代特点发展其理论体系,表现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融入时代发展,融入各国发展的实际中,从而能根据不同的时代特点和发展特色应对时代挑战,展现出马克思理论体系的生命力、创造性和影响作用力。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成为了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因此,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最本质的表现就是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同时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是始终坚持反对以教条主义的形式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在具体的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实践过程中,应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具体要求,实现思想的解放,自觉将自身思想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理解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深入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努力实现目的性及规律性的统一,自觉做到与时俱进。
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课题。回想一下,前苏联、东欧一些国家相继解体,究其原因无非就是没有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实现了大跨步的发展,跟上了时代发展和进步的潮流。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环境以及发展的时代特征进行科学分析的有效成果,也是中国发展与时俱进的结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9,9,29.
[2]陶德麟,石云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1,1.
[3]顾海良,梅荣政.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4]王荣栓.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民族化新解读[J].理论学刊,2005年,第12期.
[5]何毅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年10期.
[6]李爱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J].丹东师专学报,2001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