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提戈涅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19906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安提戈涅》是古希腊最著名的悲剧之一。安提戈涅的悲剧由多种原因造成,本文将从新旧文明更替的角度来分析安提戈涅悲剧发生的原因及其必然性。
  关键词:神法;国家法;新旧文明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01
  时代的发展是新文明出现,旧文明消亡,新文明不断取代旧文明的过程。《安提戈涅》故事发生的背景为英雄时代。当时,城邦文明处于启蒙阶段,人们一直以来遵循的神法和以神的意志为依据的社会秩序受到了城邦新兴文明的挑战。国家法作为比神法更为进步的法制逐步崛起。在新旧文明更替的时代背景下,神法和国家法共同存在,并存在一定对立关系。由此产生了遵循神法的安提戈涅与维护国家法的克瑞翁之间的对立冲突。
  安提戈涅是神法坚定的拥护者,她认为法律必定遵循神的意志,神的意志不可侵犯,不能为人所改变。因此,她反对克瑞翁所颁布的法律:“因为向我宣布这法令的不是宙斯,那和下界神祗同住的正义之神也没有为凡人制定这样的法令,我不认为一个凡人下—道命令就能废除天神制定的永恒不变的不成文律条……”在神法的观念下,人们普遍信仰人死后灵魂不灭,安乐墓中。无墓的灵魂必会流移失所,无法受到下界鬼魂的尊重。因此,葬礼就成为家族中的头等大事。对于安提戈涅来说,虽然哥哥波吕涅克斯犯下了叛国之罪,但是若让哥哥暴尸荒野因,她就违背了神的旨意,必然会遭受惩罚。因此,她必然会遵循自己的信仰,不顾生死,选择对抗城邦法律,埋葬哥哥,这是她的义务,也是她的权力。
  而对于克瑞翁来说,城邦的利益和法律的威严高于一切。国王的命令一旦发出,人们必须服从。他让好人,即城邦的守护者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奖励,让坏人,即威胁城邦安全的人得到惩罚:“厄忒俄克勒斯作战十分英勇,为城邦牺牲性命,我们要把他埋进坟墓,在上面供奉每一种随着最英勇的死者到下界的祭品;至于他弟弟,我是说波吕涅克斯……我已向全体市民宣布,不许人埋葬,也不许人哀悼,让他的尸体暴露,给鸟和狗吞食,让大家看见他被作践得血肉模糊!”可以说,克瑞翁的决定是公平的,“坏人不会比正直的人更受人尊敬。”倘若波吕涅克斯和厄忒俄克勒斯同样被埋葬,便是对叛国者的纵容,对为国捐躯者的不尊重;倘若克瑞翁因安提戈涅而改变自己已发出的命令,便是对城邦法律的亵渎,必将动摇法律的威严与城邦的稳定。
  安提戈涅和克瑞翁的对立冲突是新旧文明的冲突导致的。在很多历史史实和文学作品中都有相似的例子。我们不能绝对地说旧文明是糟粕而歌颂新文明。新旧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合理性,它们随着时代的需求而存在或毁灭。在此没有一个普遍适用、一成不变的合理性标准。
  安提戈涅是英雄吗?毋庸置疑。她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为自己的信仰牺牲,作者将她作为正面人物歌颂。那么,克瑞翁一定是恶人吗?笔者认为,站在当今社会的法治角度看,克瑞翁的行为相比安提戈涅更为合理。安提戈涅“明知故犯”,而克瑞翁秉承法律的精神,依法行事。他作为反面人物,并不是因为他的恶。相反,他也是坚守自己法治信念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和維护神法的安提戈涅是一致的。他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在各自的立场上都具有合理性。他们之所以会成为对立面,是因为在当时新旧文明更替的时代背景下,有人维护旧文明,如安提戈涅;有人维护新文明,如克瑞翁。安提戈涅的悲剧是注定的,因为新文明取代旧文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新旧文明的更替、时代的发展,总是需要牺牲者的。
  那么,为何作为新文明维护者的克瑞翁最终也以悲剧收尾?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在新旧文明更替的背景下,旧文明即神法依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海蒙为了安提戈涅向克瑞翁求情时说:“是为了你我和下界神祗的利益而说的。”忒瑞西阿斯劝说克瑞翁释放安提戈涅时道:“冥王和众神于下的报仇神们,那三位迟迟而来的毁灭之神,正在暗中等你,要把你陷在同样的灾难中。”剧末歌队长说道:“谨慎的人最有福;千万不要犯不敬神的罪;傲慢的人的狂言妄语会招惹严重惩罚,这个教训使人老来时小心谨慎。”种种,表示神法依旧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作者索福克勒斯也怀有尊敬神灵的思想,他以安提戈涅为正面人物,必然会让不尊重神灵意志的反面人物受到“惩罚”。站在当今时代来看,索福克勒斯的思想不具有“进步性”。当然,在安提戈涅所处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更愿意维护他们一直以来所信奉的神灵,因此,人们也更愿意歌颂安提戈涅,而将克瑞翁作为反面人物。
  新文明取代旧文明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但其负面影响也显而易见:在毁灭旧文明糟粕的同时,我们也毁灭了许多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比如旧文明的优秀精神文化,以及许许多多如安提戈涅一般英雄式的旧文明的“殉道者”。在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维护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文言文不可废;有人号召“打倒孔家店”,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新文化取代旧文化。不能说谁对谁错,只能说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人们需要这样的新文化。新文明最终取代了旧文明,时代进步了。同时,它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被抛弃的同时,优秀的部分也被破坏,由此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因此,我们需要以更全面的眼光来看待新旧文明更替产生的种种影响。
  参考文献:
  [1]索福克勒斯,索福克勒斯悲剧二种[M].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2]张天静,古希腊法律思想发展浅析[J].中文信息, 2014(5).
  [3]郭玉生,群体自由·个体自由·个性自由——论悲剧与崇高[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2):21-29.
其他文献
摘 要:村上春树《品川猴》讲述了日本一位青年女子出现不时忘记自己姓名的情况,在区政府“心之烦恼咨询室”咨导员的帮助下,抓住偷走自己“名牌”的“品川猴”最终恢复关于自己姓名的记忆的故事。本文拟从小说关键词入手,来阐明小说寓意所在。  关键词:村上春树;名牌;品川猴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0--02  一、前言  《品川猴》收
基金项目:江门市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陈白沙诗歌语言研究》,项目编号:JM2015B09。  摘 要:陈白沙一生创作了两千多首诗歌作品,本文从词汇角度举例说明,陶渊明的诗歌中常出现的词汇在白沙诗歌中同样经常使用,这说明陶渊明的诗歌创作对白沙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陈白沙;诗歌;语言  作者简介:周文(1972-),男,五邑大学教师;余佳(1993-),女,硕士,广东省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教师。  
摘 要:诠释学在文学理论中占重要地位,是解读读者、作品、作家关系的重要钥匙。本篇通过对诠释的三个主体——作者、读者与文本进行方向探究与角色归属,辨析其在诠释中的交互作用,认为作者为文本创作阶段与文本交互关系中的主体,而文本诠释阶段则为读者与文本联系,于詮释理论主体作基础探究。  关键词:诠释;诠释主体;作者意图;读者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也被尊为中华文化之根。道家文化深刻影响了古代中国和当代中国,乃至全球其他主要文明。人类到目前为止所进行的思想探索、哲学探索和科学探索,并没有突破老子思想的边界,道家的思想已经触及了宇宙内的一切物质及意识领域的变化与关系,也已经创立了顶层的宇宙观,这种极大的包容性给道家后辈向边界拓展的时候,不存在任何障碍。所以道家是无界的,极大包容的,揭示人为自然之子的宇宙现实,该尊天地之道的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中英语言委婉语在使用功能、话题和应答方面的对应特征分析中,以文化视角对社会文化域中的语言映射差异在相关的对比过程中,进行分析和探究,最终的目的是推动语言在对应社会发展的过程里,推动双方之间的交流。  关键词:中英语言;委婉语;社会文化域;语言映射  作者简介:徐楠(1980.8-),女,山东青岛人,硕士,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5
摘 要:《野草在歌唱》是英国著名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作品。小说的女主人公玛丽是“暗夜的独行者”,在经历了童年家庭生活的不和谐后,不堪忍受闲言碎语,她又走向了失败的婚姻生活。面对着懦弱无能的丈夫,黑人仆人的暧昧言行,她困囿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深深的焦虑中惶惶度日。这特殊的个人成长环境和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为玛丽的悲剧染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最后玛丽终于勇敢地正视自己内心的情感需求,选择走向死亡,却恰恰是
摘 要:本文拟从《倾城之恋》与《香港的情与爱》出发对两篇作品进行具体分析,二者虽然在人物与场域选取上均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笔下或世俗或理想的爱情叙事走向也有所区别。王安忆用文本证明自己和张爱玲艺术观和人生观均存在分歧,却有意无意地呼应了自己和张爱玲的确有着某些共性。  关键词:张爱玲;王安忆;爱情;世俗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
1.艺术衍生品市场  艺术衍生品正以迅猛之势走入寻常百姓家  随着国内版权行业的逐步完善,艺术衍生品市场发展如火如荼。艺术家可以通过艺术衍生品把更新颖的艺术观念和更精致的美学气质融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借助日常化、生活流的方式将艺术语言和精神传达给更多的人。  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主动获取知识、接受艺术熏陶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而艺术衍生品作为艺术的载体,正以迅猛之势走入寻常百姓家。对生活品质追求
摘 要:国语罗马字是清末汉字改革运动以来第一个接近成熟的拼音文字方案,是我国汉语拼音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然而在当时国语罗马字却未能推广开来,其方案本身的缺陷、当时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以及“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的冲击等都是其未能成功推广的原因。  关键词:国语罗马字;推广;原因  作者简介:姜安(1981-),男,江苏丹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作者简介:刘丹凤(1981-),山东青岛人,女,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学。  ●又闻粽叶飘香  早上带着小儿子在楼下里散步,刚满一岁蹒跚学步的他对整个世界都充满了好奇与新鲜。正巧物业公司在小区里举办端午节包粽子比赛,只见平日里孩子们扎堆的小广场上支起了一溜长桌子,大大小小的盆里盛满了糯米、蜜枣、花生等馅料,当然也少不了层层叠叠翠绿欲滴的新鲜粽叶。桌子的周围除了跑来跑去瞧着热闹的孩童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