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导入法探析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perpre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如何让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感兴趣,这是所有老师都在探讨的一个问题。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几十分钟的授课中,开头的十分钟是最佳的。因为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标的思想品德课也是如此,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气氛及教学成果。成功的导课不仅能开启新的话题,还可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能在轻松和谐快乐的气氛中高效学习。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和时代的特征,总结一些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导入方法。
  【关键词】思想品德 导入法 探析
  
  如何在课堂上集中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新的课堂教学,采取有效的导入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会产生一种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有利学生素质的培养。在平常的教学中,笔者通过对课堂导入的运用、改进、总结、积累中摸索出以下几种导入方法。
  一、设疑导入
  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根据这一原则,在平时的教学中,本人通过精心构思,巧布悬念或巧设疑问等形式来有效地导入新课。例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制度”时,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的父母都在什么单位上班,你家的经济来源主要有哪些?”“你可以回家调查一下你的其他亲戚,他们的收入来源有哪些途径?”“哪些是按劳分配的,哪些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引导学生探讨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从学生的身边入手,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二、歌曲导入,心旷神怡
  歌曲导入是极富感染力的一种艺术手段,往往能为课堂营造很好的氛围,实现情景教学。通过欣赏歌曲,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意识不到是在上课,从而在潜移默化后受到教育,获得知识。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适时地播放一些格调高雅、积极向上的优秀歌曲,寓教于乐,寓教于美,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情感。与此同时,用音乐导入新课,对于创造心情舒畅的环境,完成教学任务有较大的帮助。例如,笔者在讲授《少年当自强》这一课之前,分别赠送给男生、女生各一个小礼物,即男生的《男儿当自强》歌曲片段欣赏,女生的《铿锵玫瑰》歌曲片段欣赏,那高昂、激动的旋律深深振奋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高唱起来。在歌声中,笔者及时进行引导:男生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想呢?女生觉得这首歌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精神?问题一提出,学生们思绪万千,热情高涨,纷纷举手发言。此时,我们就能很自然地引入到新课的主题,即自强。歌曲这种文艺作品富有感染力,适当引用,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思维处于兴奋状态,从而确保课堂的高效。
  三、视频导入,扣人心弦
  恰当利用视频导入来创设特定的形、声、色情景,借助这些情景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孩子们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之进入情景氛围中,就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笔者在讲授《维护消费者权益》这一内容时,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南方某游览区缆车坠落事故的全过程:血肉横飞,哭声震天,惨不忍睹的画面配以雄浑沉重的画外音强烈地震撼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突然,画面和声音戛然而止。紧接着,开启新课导入:“这一案例让我们触目惊心,然而痛定思痛,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这种悲剧的重演?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如何拿起法律武器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这种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抓住,使师生在双边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紧密结合,开启了学生积极思维的闸门,为上好这节课埋下了伏笔。学生可从视频材料中受到强烈的情感震撼和情绪感染。
  四、图片导入,形象直观
  图片具有直观性,使人一目了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可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大课堂上教学信息容量。我在讲《难报三春晖》这一课时,首先给大家展示了一组关于父母的图片:父母为了生计疲于奔波的场景;父母等待考场里的孩子那焦急、期盼的眼神;父母在孩子取得进步喜极而泣的激动画面等。当这组图片放完后,下面很多孩子早已是泪流满面,他们的心被这些画面深深地震撼了,这一幕幕是那么真实地发生在每天的生活中,只是他们从未去思考过他们的父母是如此的不易,老师在孩子们真挚的情感中开始了这神圣的一课。
  五、时政导入,激发兴趣
  思想品德课教材中的理论往往与当前的热点问题密切相连,巧妙地利用时事导入新课,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善待生命》可用时政热点汶川大地震导入:地震发生后,党和国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抗震救灾,并设立全国哀悼日、下半旗志哀,这体现了我们国家对什么的重视?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这体现了国家对“生命”的重视,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汶川大地震是2008年全国最大的热点之一,也是学生最关注的一件事,用它来导入新课毫无疑问能最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领会更深刻的知识。时政导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多听新闻、多看书报、多做剪贴,即多收集各类素材,切准社会前进的脉搏,把握瞬息万变的时代特征,这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
  六、漫画导入,回味无穷
  漫画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极富趣味性和幽默感。它以特殊的方式针砭时弊、 扬美抑丑。运用漫画这些特点,恰当地把漫画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不仅能增强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 活跃课堂气氛,还会使广大学生身临其境、 倍感亲切,同时也有助于发挥孩子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如在学习《感受法律的尊严》这一课时,首先出示漫画“犯罪之路”,漫画的大意是:在一个标有“犯罪之路”的独木桥上,桥旁设有标示牌“禁法行”,桥上一位戴着法盲眼镜的人,正在走上“犯罪之路”的独木桥。漫画形象地说明了导致人们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对法律的无知和法律观念淡薄,进而警示人们要认真学法,增强法制观念。教师紧接着问:那种认为“我不违法,学不学法无所谓”的观点对吗?青少年要不要学习法律知识呢?本课的学习将给大家一个明确的答案。通过漫画导入,使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在新课开始时就能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体验学习的快乐中学会学习。
  总之,时代在发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也在与时俱进。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地融进科学性、教育性、思想性、艺术性的导入法,让思维活跃起来,语言生动起来,教学内容新起来,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新能力;才可以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教学思想,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三位一体”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的学习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因而课堂提问也就成为教学的起点。课堂提问可以分为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提问,学生的提问是在教师提问基础上,在课堂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或是对课程内容的思考而提出的质疑,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和学习内容进行深入思索的一种反映。本文就是从学生课堂提问的必要性、途径和要求等方面来研究如何提高学生课堂提问能力。  【关键词】学生课堂提问 思想品德课 提问能力    学生课堂提
经过几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受到自身兴趣的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是影响学生学习课业知识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物理的教学方面,学生经常提到这样的问题“上课听课时,觉得物理都听懂了,很容易,下课后,自己动手做习题的时候却发现无从下手。”所谓的“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排除了学生不认真听课的因素后,我发现仍有很多学生在对物理知识学习的理解中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
摘 要:学生在运动中能保持健康形体,为此,部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开有这方面课程,但这些健身运动往往需要学生花大量时间做大量动作,部分动作难度较大,学生在进行锻炼的过程中需要有极大耐心以及好的身体体能,否则学生很难在运动中坚持下去,所以可以让课堂教学富有艺术性,让整个课堂都别具一格,学生能被这样的课堂吸引,在运动中时刻拥有动力。  关键词:高职;健美操教学;艺术化  学生在进行健美操运动时需要做各种难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早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1978年吕叔湘先生在《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一文提出:“是不是应该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时至今日,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教育专家钱梦龙说:“注入式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大敌,至今却没有绝迹。”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很多教师还是用注入式、独白式或回答式等授课。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
高职教育目标是对岗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加入WTO,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讲解词汇 、语法的英语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对于外语人才的需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融“教、学、做”于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商务英语专业EBP(E
林格伦对兴趣的调查结果证明,兴趣占影响学习成功因素的25%,占影响学习失败因素的35%,可见兴趣对学生学习成败的重要。所以,教师要想尽办法,使单调乏味的反复练习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其趣味性,唤起情感共鸣,引起学生兴趣。   一、营造和谐、融洽师生关系   首先我们要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民主平等和谐新型师生关系理念。明确教师和学生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