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三元悖论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rdontang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洲智库布鲁塞尔最近发布一份报告指出,欧洲货币联盟、国家银行体系与财政联盟缺失间存在三元悖论。传统观点是统一的货币需要统一的财政支持,三元悖论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银行体系的维度。
  银行联盟的产生,是因为欧洲各国政府可以靠国家银行购买其长期债券为财政赤字大量融资。这造成自身的连锁危机。如果国家银行持有大量国债,当国债价格下跌时,银行就会资不抵债,但缺乏流动性的政府无法救助破产银行,除非在更高的实际利率下借更多钱。
  这一流动性困境在欧洲央行实施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后得到了缓解,LTRO以1%的利率为国家银行提供了三年的资金用以购买国债。流动性和资本的短缺同时得到了缓解,因为国家银行购买的国债越多,国债的价格就会上升,需要的资本就越少。但LTRO(就像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只能缓解症状,不能解决债务过多的结构性问题。
   欧洲是否同时需要银行联盟和财政联盟?
   我的答案是,对银行联盟的争论是对真正的财政约束问题的逃避。如果欧洲所有的国家银行现在立刻合并为一个跨国银行,是否能解决欧洲缺乏财政联盟的问题呢?这个跨国银行同样会有是否购买国债,是否按市价计算其价值的问题。一个银行联盟或许可以解决欧元区的融资问题,但不能解决盈余成员国和赤字成员国之间的冲销问题,这个问题只有财政联盟才能解决。
   根本问题在于财政和金融纪律的执行。应该在国家层面(显然这已不能奏效)还是在欧盟层面(由盈余的赢家还是赤字的输家决定)执行?
   欧洲的悲剧是成员国政府经年累月的赤字,因为没有一个中央机制来约束它们,对希腊等赤字国信用风险错误定价的市场也不能。过度消费又过度借贷的赤字国家面临着两个进退维谷的选择——通过紧缩财政实现通缩或者靠债务减免与融资相结合走出危机。
   通过提高利率执行市场纪律可能会使赤字国陷入绝境。通缩极为痛苦,可能在政治上也不受欢迎。青年人的失业率已经高得难以接受,如果再有街头暴动或民意投票反对财政紧缩,那么欧元区就要分崩离析了。
   对整个欧元区来说,解散的代价过于高昂,但对于那些正在经历通缩的国家来说,留在其中的代价可能更高。
   作为一个亚洲人看来,欧洲危机仿佛是1997年-1998年亚洲危机教训的重现——固定汇率不能与独立货币政策和开放资本账户相容。西班牙被要求将收支逆差从GDP的10%降至3%,如果不这么做,西班牙就无法为经常账户逆差和资本外流融资,除非提高国内的利率并进一步通缩。和上世纪90年代的泰国、韩国不同的是,西班牙不能通过贬值摆脱通货紧缩。
   因此,这一大争论本质上是政治问题。由谁来埋单以及为什么?要保住欧元,赤字国必须通过紧缩政策达到通缩效果,或者盈余国必须愿意出钱帮助赤字国走出债务困境(凯恩斯的药方)。
   在我看来,当前采取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办法仍是错误的药方——中央银行不能靠货币创造解决结构性问题。这只是个被迫的方案,致使每个人都得在将来承担代价,而仅仅是为了争取一点时间来找到一个政治上的解决方案。结构性问题从理论上讲必须在国家层面设定目标并予以实施:根据需要增加支出刺激增长,必要时则减少浪费。
   德国等盈余国家知道他们必须埋单,但他们担心道德风险——付了钱却看不到预期的改革。赤字国家则担心盈余国会在政治上变得过于强大,要求过多而出资又太少或太迟。欧洲的富裕程度足以解决自身的问题,却无法对谁应承担三元悖论的损失在家庭内部达成政治上的共识。
   全球的困境在于,欧洲对全球经济极为重要,但欧洲的规模之大使世界其他国家心有余而力不足。欧洲的难处在于,解决之道在自己手中,而家庭成员无法在家庭内部执行纪律。
   由欧洲和美国一起控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可以承担独立的纪律执行人角色,并通过为赤字国回收全球盈余来为通货再膨胀(reflation)提供资金。但这需要欧洲和美国对IMF进行份额改革,给予盈余的新兴市场更多话语权。这么做的代价是欧洲和美国投票权的稀释。但他们不愿意这么做。
   因此,真正的全球困境是,民主国家拒绝改善IMF内的民主与合法性来解决自身的问题。
  作者为中国银监会首席咨询顾问和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香港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香港证监会前主席
其他文献
上世纪80年代,波兰知识分子在“团结工会”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米奇尼克就是其中一位主要人物,他的非暴力渐进改革和公民社会构想,可以说来自于哲学家柯拉柯夫斯基。   柯氏年轻时曾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还被派往苏联学习,但苏联的极权现象使他转向西左理论创始人葛兰西和卢卡奇,成为修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提倡更加民主和人道的社会主义。从那以后,他开始关注宗教对哲学的作用,在1968年的《教士与弄臣》一文中
期刊
5月15日,履新一个月的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02319.HK,下称蒙牛)总裁孙伊萍向公司员工及合作伙伴发出公开信,称自己作为一个“新蒙牛人”, “正在和一支执行力超强的团队一起战斗”。  这已经是蒙牛新帅第二次在集团内部发出公开信。5月10日,孙伊萍拜访了中国奶业协会。5月8日,她约见记者。5月7日,为争取3万蒙牛员工的支持,孙伊萍在集团内部发出第一封公开信,希望“得到各位员工朋友的大力支持和帮
期刊
近期,多家制药企业卷入毒胶囊事件,公众激愤,监管究责。面对汹涌舆论,卷入其中的修正药业4月19日表示,计划在未来两年内投资3亿元自建胶囊生产企业,并强调“为了药品的安全,无论付出多大的成本和代价,我们必须整合上游产业链”。   无独有偶,去年3月15日瘦肉精事件爆发后,深陷其中的双汇集团亦公开表示,将加快发展养殖业,完善双汇产业链,“屠宰加工厂建到哪里,养殖场就跟到哪里。”   显然,抛开对违
期刊
很多传奇故事渊源有自,比如《柳毅传书》,其原型很可能是《搜神记》卷四中的《胡母班》。   胡母班只是送信,并没有像柳毅那样做了金龟婿。当然,胡母班也办了私事,请求冥界主管泰山府君免除自己已过世父亲的徭役,并将其调回家乡做土地爷。谁料不久之后,胡家子侄辈纷纷无疾而终。原来胡父觉得自己衣锦还乡,要让子孙都来阴间与自己共享天伦。胡母班赶紧跟父亲说明情况,恳请他不要再从这个世界呼朋引伴了。   说来有
期刊
中国和美国目前均处于重大结构性变化中,双方都担心这一变化会结束中国生产低成本产品而美国购买这些产品的幸福时代。特别是,如果这一变化导致两国直接竞争,那么最终只有一方能胜出。   这种担忧不难理解,但它的前提是错误的。中美双方可以从这种新的关系中获益,但首先它们要承认旧的双赢互赖模式已经过时了,现在需要一个全新的模式。   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技术和知识转移让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更具竞争力,同时推
期刊
对于关心资本项目开放的人来说,“改革次序”与“防火墙”是最耳熟能详的名词。资本管制总是被认为一国经济免于外部冲击的最后一道防火墙。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真正的防火墙不是资本管制,而是市场化的汇率。防火墙不是要隔离国内经济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而是要留有足够的手段应对外部冲击。   美元、欧元和日元均是可自由兑换货币,这并不意味着外部资本可以任意冲击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经济。这三个经济体均有独立而有效的货币
期刊
七年来,美国一直紧紧抓住人民币汇率不放,从而将人们的注意力从中美关系的其他更重要的问题上移开。5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将是一次检验美国策略重点的良机。   2005年以来,美国国会一再与立法者演双簧,试图将压力重重的美国工人从假定的廉价人民币的威胁中解救出来。对此手段的跨党派支持始于参议员舒默和格雷厄姆所提出的首个人民币法案。   立法行为的理由惊人地简单:自2005年以来,美国
期刊
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的一天这样度过:清晨8点半开始写作,直到中午12点半,下午读书,晚上散步。每天四小时的写作其实类似速记,是对前一天傍晚散步时,脑海中所创作情节的摹写。他散步即创作,第二天写七八页,不会多也不会少。  卡洛斯·富恩特斯逝于墨西哥城,给自己漫长而丰沛的一生画上休止符,也留下无尽遗憾。拉美文学爆炸时期的“四大天王”中,除早逝的科塔萨尔外,马尔克斯与略萨的文学成就先后得到诺贝尔奖的肯定
期刊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在商品流通领域的价格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加入WTO的惊险一跃,更是完成了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对接。   而資金流通领域的价格形成机制——利率自由化问题,以及国内外的資金对接——汇率自由化、資本项目开放问题,已然成为下一步改革必须直面的挑战。在改革者的精心设计下,经过多年的政策铺垫,货币、金融领域的改革已步入关键期。   2月26日,央行调查统计司课题组撰写的报告认为,中国加快
期刊
南北苏丹局势经历短暂缓和后再度紧张。   2012年4月23日,苏丹的米格战机空袭了南苏丹境内的小镇本提乌(Bentiu)和卢布柯纳(Rubkona)。与此同时,双方均开始大规模募兵,并向边境集结,原本驻扎在南苏丹南部的第二师和第六师也匆匆赶往北部边境。  石油,是左右南北苏丹局势发展的核心因素。  从2011年7月9日南苏丹独立伊始,南北双方就展开了一系列以石油为武器、彼此要挟的拉锯战。该地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