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指导学生作文是语文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大多数学生都很怕写作文,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重要一点,就是平时不注意积累材料。
[关键词]作文指导 教材知识 生活体验 社会信息
我们很多初中生在写作文时,无从下笔,绞尽脑汁,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平时不注意积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厚积才能薄发。只要平时注意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大量的词语,那么,不管考题怎样,也能信手拈来,挥洒自如,写出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来。
一、引导学生吸收教材中的知识,把教材作为丰富的作文资料库
初中十几门学科累加起来的一叠厚厚的教科书,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库。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均是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不就是作文最好的材料来源吗?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多背课文,特别是大纲中要求背诵的篇章,应及时督促学生背诵并经常复习,而一些未要求背诵的优美句段、独到的观点看法、生动的事例,教师也应时常提醒学生,讓他们或摘抄,或熟读,把分散于各册课文里的名言、典故、观点等对写作有用的材料存储于自己的脑中,这样,写作的时候便不至于“难为无米之炊”了。
实践证明,多读多背的好处是多样化的,不仅丰富了知识,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事半功倍的。
二、引导学生从简单的生活中挖掘独特的体验
罗丹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中学生平凡的生活中,同样有许多美的东西,只是缺少注意,缺少发现罢了。语文教师,应告诉学生,我们常常缺少的是用心灵去阅读生活,感悟生活。只要你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你就会从自己身边发现从前熟视无睹的平凡小事中的美:从一次打水,体会到友情的珍贵;从一声问候,体察到交际的重要;从别人的不拘小节里,体会宽容的魅力……
其实,许多时常烦扰我们的事情,很可能就是我们最好的生活体验;日日眼见的东西,可能就是我们作文最需要的材料。朱自清不就从“日日走过的荷塘”中,发现了荷塘月色之美,从而写就了感动几代人的经典美文吗?应鼓励学生将感受的触须,伸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去捕捉瞬间体验和独特的感受。
三、引导学生捕捉各种社会信息,增强作文的时代感
“作文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写出来的。”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谁能及时获得社会最新的有价值的信息,谁就能获得优先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中学生如能及时获取有价值的社会信息,便会及时真正把握时代的脉搏,在写作中,就会因题创新,别出心裁。
学生可以从报刊、杂志、周围人们的生活中,去捕捉最新的信息。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校多看报刊、杂志,在家多听父母与亲友的谈话,走在路上多关注街头的广告标语。
以往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但在作文的教学上,教师即使有“十桶水”,也是“杯水车薪”,难解众多学生之渴,很难创新。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对生活的热情,让学生自主“取水”,而不再把学生当作一个没有生命力的、被动的“盛水”的器皿。只有这样,我们学生的作文资料库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作文才能更胜一筹。
(作者单位:山东章丘市官庄中学)
[关键词]作文指导 教材知识 生活体验 社会信息
我们很多初中生在写作文时,无从下笔,绞尽脑汁,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平时不注意积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厚积才能薄发。只要平时注意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大量的词语,那么,不管考题怎样,也能信手拈来,挥洒自如,写出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来。
一、引导学生吸收教材中的知识,把教材作为丰富的作文资料库
初中十几门学科累加起来的一叠厚厚的教科书,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库。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均是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不就是作文最好的材料来源吗?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多背课文,特别是大纲中要求背诵的篇章,应及时督促学生背诵并经常复习,而一些未要求背诵的优美句段、独到的观点看法、生动的事例,教师也应时常提醒学生,讓他们或摘抄,或熟读,把分散于各册课文里的名言、典故、观点等对写作有用的材料存储于自己的脑中,这样,写作的时候便不至于“难为无米之炊”了。
实践证明,多读多背的好处是多样化的,不仅丰富了知识,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事半功倍的。
二、引导学生从简单的生活中挖掘独特的体验
罗丹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中学生平凡的生活中,同样有许多美的东西,只是缺少注意,缺少发现罢了。语文教师,应告诉学生,我们常常缺少的是用心灵去阅读生活,感悟生活。只要你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你就会从自己身边发现从前熟视无睹的平凡小事中的美:从一次打水,体会到友情的珍贵;从一声问候,体察到交际的重要;从别人的不拘小节里,体会宽容的魅力……
其实,许多时常烦扰我们的事情,很可能就是我们最好的生活体验;日日眼见的东西,可能就是我们作文最需要的材料。朱自清不就从“日日走过的荷塘”中,发现了荷塘月色之美,从而写就了感动几代人的经典美文吗?应鼓励学生将感受的触须,伸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去捕捉瞬间体验和独特的感受。
三、引导学生捕捉各种社会信息,增强作文的时代感
“作文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写出来的。”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谁能及时获得社会最新的有价值的信息,谁就能获得优先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中学生如能及时获取有价值的社会信息,便会及时真正把握时代的脉搏,在写作中,就会因题创新,别出心裁。
学生可以从报刊、杂志、周围人们的生活中,去捕捉最新的信息。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校多看报刊、杂志,在家多听父母与亲友的谈话,走在路上多关注街头的广告标语。
以往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但在作文的教学上,教师即使有“十桶水”,也是“杯水车薪”,难解众多学生之渴,很难创新。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对生活的热情,让学生自主“取水”,而不再把学生当作一个没有生命力的、被动的“盛水”的器皿。只有这样,我们学生的作文资料库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作文才能更胜一筹。
(作者单位:山东章丘市官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