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ap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据统计有患者例数70例,选择的时间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按照电脑随机编码的方式分为2个小组,单号为研究组,双号为对照组,前组予以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后组予以常规治疗;在治疗半年后,分析与比较组间患者的临床效果和脑脊液蛋白质、白细胞数。结果在观察项目中,有数据比较差异的项目有:临床效果和脑脊液蛋白质、白细胞数,其中,研究组的脑脊液蛋白质、白细胞数均相对较低,且临床效果更为突出,P<0.05。结论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有效方式是使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的形式,可进行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八十年代以来世界旅游业迅猛发展,但是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危害,越来越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这种背景下,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次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所在,同时也兼顾着难点,关系着学生整个人生的字词积累和语文素质的提升。低年级的小学生正处在心理和生理双发育的阶段,教师必须认真了解当
通过硝酸(HNO 3)实现两亲性三聚氰胺海绵(MS)的一步式协同超疏水改性,从而得到了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油水分离材料——硝酸改性三聚氰胺海绵(HMMS).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
通过氯丁烷与氨水在连续管式反应器中氨解合成丁基胺 ,试验确定了优惠工艺条件 ,考察了各种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反应转化率在 98%以上 ,收率 >93% ,产品正丁胺含量 >9
该文在安固里淖湿地土壤剖面调查、室内化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理化性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安固里淖湿地土壤质地细腻粘重,土壤呈现从外向内盐渍化逐渐增加的趋势,由砂壤土向粘土逐渐变化的规律;湿地土壤呈强碱性,为硫酸———氯化物类型的盐土,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是盐度;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相对较低,N、P的供应水平较低,K供应充足。
根据国内外的文献资料 ,通过对广西贵县和柳州龙船山地区红粘土的研究 ,本文分析了红粘土的成因及演化过程 ,认为红土化过程实质是一个物理化学改变的过程 ,并探讨了红粘土中
将丽格海棠叶片接种于含有不同种类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结果表明:诱导叶片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0.5+2,4-D1.5,胚状体生长发育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