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大国工匠培育的“获”与“惑”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z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培养工匠精神”的引领下,发现学生的先天禀赋和兴趣以保护工匠培育的内生力,培育学生的创新和执着精神以增强工匠培育的永动力,做好“传帮带”以汇聚工匠培育的外助力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工匠的长期培育与选手的短期培训之间的矛盾,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缺乏致使工匠培养失范的尴尬以及教师单兵作战,缺少团队师资指导的艰难等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0C-0010-03
  “普高有高考,职教有技能大赛”,技能大赛作为职教领域展示职教成果和师生才华的重要平台,得到的社会关注度日渐提高。2016年国赛主题“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的确定和全面践行,更是一种在国家层面上全力推动“工匠精神”回归的务实之举。对于职业学校来说,此主题不失为一面旗帜,一座航标,它鲜明昭示了现代职业教育的主旨和发展方向。在此推动下,各级各类的技能大赛必将为未来大国工匠的培育提供试验的平台,各职业学校也将会视技能大赛的备赛过程为打磨和塑造未来大国工匠的重要契机。
  有“行”必有“思”,有“思”方促“行”。为了更加深入认识技能大赛的推行意义,探知备赛过程对于人才培养的真正价值,探索出一条可具指导性的途径,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在与带出金牌选手的老师及获奖学生的零距离接触和深入对话、全面沟通之后,在技能大赛对未来大国工匠培育的“获”与“惑”这两方面作了以下思考。
  一、工匠精神引领下的“收之获”
  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落在个人层面,便是一种认真精神,一种敬业精神。该精神的核心贵在从业者不再是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能对职业心怀敬畏,对工作认真执着,对产品求精负责。他们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给客户以无可挑剔的体验。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
  故此,若以这样一种精神去投入备赛过程,必然会敦促团队成员以一种追求极致的态度来对待教和习。那么,它的长期推行,也势必对新时期的职业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它无疑会促进“职业教育以人的素质培养和提升为根本点”的有力落实,也更将促进职业学校自觉树立起承担“培育未来大国工匠”重任的这一教育理念。在此认识下,结合近年来我校获奖师生的一线经验,笔者认为,抓好以下“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发现学生的先天禀赋和兴趣,保护工匠培育的内生力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人人皆可成才;但能否成才的关键在于能否帮助个体找准自己的先天禀赋和兴趣点,并在这种禀赋的基础上把兴趣发展成自己的职业甚至是终身事业。这样,个体在制造甚至创造的生涯中才能产生一股内生力,对自己的“产品”有着精益求精的自觉愿望和追求热情。
  职业教育的本质之一就是因材施教、科学培养,体现在教学实践中,便是要重视发现、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某种先天禀赋,并努力为之创造适宜其蓬勃发展的环境。虽然职业学校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业处于落后位置,但只要我们能改变原有单一的评价标准,便可欣喜发现大多数学生是各有所长的,经过打磨便可异彩纷呈。就以陈列于我校孙林老师工作室里的学生成果来看,航拍飞机、智能小车、炸弹、数字钟、无线充电、电子琴、智能家居控制、太阳能多功能充电器、温度传感检测仪等成品令人目不暇接,这些极具创意的成果皆出自学生之手。它们足以让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学生的先天禀赋和兴趣所在,再助力学生将此逐步外化成能力,便可促进学生学有所长、日趋进步和日益提升。
  (二)培育学生的创新和执着精神,增强工匠培育的永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的未来取决于年轻一代综合素质的发展。工匠精神之一的创新意识,是今年国赛的核心主旨,这在今年的省赛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而对于训练和大赛来说,创新又是无处不在的,无论是丰富的训练方式还是师徒传承形式抑或大赛的赛题呈现等,都蕴含着多变的创新因子。所以,它需要我们去鼓励,去激发,鼓励学生不惟书本,不惟权威;激发学生敢于挑战,敢于创新。它也需要我们平时做有心人,要善于抓住学生灵感的小火花,哪怕有的想法在我们看来可能比较幼稚,有的可能在现在看来根本不可能实现,都要予以鼓励,加以及时指导。
  当然,工匠的培养和成长是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专注便是其中很重要的品质之一。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未来的工匠们自信而专注的脸庞让我们感动。可以说,年轻一代工匠的集中出现和崭露锋芒将会成为一个民族自信的脊梁、实力和底蕴。现代工匠更专注过程,将过程视为与结果同等重要。2016年全国技能大赛便将操作过程作为评分的重要依据,要求选手规范摆放用具,保持场地秩序,践行操作程序等,以此引导选手培养注重日常,精细过程以及积累赛事细节等良好习惯。深思大赛要求,我们不难发现它对从事工作的专注度的重视,只有具备专注品质的人,才会在目标追寻过程中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
  创新、专注以及更多的优秀品质,一旦养成便受益终身;但养成也非朝夕可成,所以平时的历练和点滴的积累都需持之以恒。唯有如此,方可培养出具备内在永动力的真正工匠。
  (三)做好“傳帮带”,汇聚工匠培育的外助力
  每位工匠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想要成为大国工匠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扎实掌握某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那么,如何才能在训练过程中切实有效地实施教学和训练呢?
  纵观我校带出金牌学生的老师便可发现,他们的成绩都扎根于一些相同的做法:他们已习惯于千方百计尝试各种办法来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专业技能,他们乐于放下自己是知识传授者的形象而与学生一起切磋琢磨、相互促进和提高,他们主动追求视野的拓展,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们擅长打破师生、生生之间的隔膜,真诚沟通,乐于分享。就如我校非科班出身的老师王亚芳,历来坚持与选手同步做题训练,直面工程算量项目赛制规定包含机算3小时、手算5小时的大容量计算强度的挑战。当工程算量高职组选手刘茜莹同学在历经手算、机算训练一段时间以后,提出了大项目先列项后计量、小项目先计量后列项的训练心得之后,王亚芳老师能真诚接受,在汇聚了“传”“帮”“带”多方力量之后,师生共同提高了训练成绩,最终斩获了2016年该项目的省赛金牌。   二、工匠培养征程中的“存之惑”
  工匠的培养任重而道远,工匠的成长过程也是漫长而艰辛,历经大赛的指导教师和学生选手在收获鲜花和掌声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迷惘与困惑。
  (一)工匠的长期培育与选手的短期培训出现效益之间的矛盾
  每个大国工匠的培育都需坚持不懈漫漫征程的历练,甚至是终身的坚持。但就当前学制来说,三年制中专生的在校时间仅为2.5年,五年制学生在校时间也仅有4.5年。对于一个工匠的培养来说,这样的时间明显是短暂而紧张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培养出稍具雏形的工匠,就必须要求教师在短时期内迅速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那么,训练的强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很多学生初时还能饶有兴趣地進行技能训练,但一段时间后就因经受不住高强度的单调训练而不顾教师劝导选择中途放弃,这就给选手的选拔工作和可塑之才的培育过程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缺乏致使工匠培养失范的尴尬
  一般来说,职业学校开设的所有专业都对应着职业群中的职业,但我国目前还尚未全面颁布职业资格标准,更不要提职业资格标准的分级、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具体要求和细节了。可是,在日本、德国等这些工匠国家里,却都有明确的职业资格标准和一整套高品质高标准的工匠制度,以及对违规者的严厉惩罚政策,这些成熟完善的制度,可能就是这些国家以高品质立世的内在之源之一了。
  上述的这些欠缺使得我们的师生无论是参赛还是训练都遭遇着种种尴尬。就以工程算量的比赛项目为例,该项目的比赛评分标准一直不确定,我省多年以来均未公布过具体的比赛标准,这导致师生有种感觉,即成绩的取得偶然性也是很大的,据说就连裁判也没有可能做到100%的正确,所以日常训练便只能确保算量的大致方向,细节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偏差。坊间对国家颁布的算量规范也有诸多争议,现在通用的是允许误差在千分之三之内,所以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指导难度很大,所谓的技能师徒传承,就当前国内来看,更多的是依靠师徒的个人经验和直觉而已。
  (三)教师单兵作战,缺少团队师资指导的艰难
  团队指导具备着智慧碰撞的优势,集体力量的强势。但就目前备赛形式来看,各校大多是以教师单兵作战形式为主。以我校王亚芳老师的带队经历为例,整个漫长的训练过程都是她一人孤军奋战来指导三个学生,在急需解决工程算量需要大量习题而市场上没有现成训练题库的难题时,一个人的力量就显得尤为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解决这个难题的当务之急便是需从与建筑相关的企业收集设计图纸,照图出题;但因困于教师个人关系有限的不足,最终导致图纸来源少,拟题内容不足。教师单兵作战带来的劣势在参赛时刻体现更为鲜明,因为参赛时刻学生得失心极重,临场发挥极易受到影响,此时,老师的减压安抚、细节指导都可以决定着一位冠军的产生。但是,仅有的带队老师在疲于应对各种突发的大小情况时往往显得顾此失彼,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参赛成绩。
  总之,上述尴尬正是直接折射出目前各校工匠培育氛围不够浓厚,工匠成长土壤并不肥沃这一现状,它直接导致了每所学校仅有少数学生能得到长期的专业的指导训练这一无奈实情。也就是说,只有具备了有足够多的教师来参与指导这个前提,才会保障我们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才能为我国由“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智造”提供更多的工匠型人才支撑。
  技能大赛如火如荼,技能技术的培养正日益受到重视。可以说,技能大赛对未来工匠的塑造作用与积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笔者有理由相信,随着对技能重视程度的提高,随着各校备赛与参赛经验的积累,随着有关制度与标准的制定和成熟,未来拥有顶尖技术的一线技能工匠必将在此起航。
  (责任编辑:方健华)
  作者简介:樊玉成,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宜兴,214206)教师,教育学硕士,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缪朝东,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宜兴,214206)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机械专业无锡市学科带头人,正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教育管理。
其他文献
摘要: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阅读教学不能是单调的学科专业知识的灌输,语文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言语形式,发掘文本的价值和内涵,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从而进一步培养良好的语感,提升语文素养,涵育人文情怀。  关键词:语感;言语形式;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
“北美汽车市场又将重回巅峰。”  在底特律火热上演的北美国际车展让人们对2013年的汽车行业充满了期望。各种好消息扑面而来:车企的销量和盈利都将在今年有所提高;不仅美国本土的汽车三巨头拿出了有诚意的产品,来自欧洲、日本以及韩国的各类新车也是层出不穷。  轻量化、低油耗的汽车产品在美国市场上变得成熟起来,以往只有在豪华轿车上才会出现的8速变速器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甚至开始为“不入流”的小排量的四
桂春豆108于2017年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广西、福建中部及江西南部地区种植。  该品种生育期平均为95天,为中熟品种。株型收斂,亚有限结荚习性,平均株高58.2厘米,主茎12节,有效分枝3个,底荚高度12.9厘米。叶片椭圆形,花紫色,毛棕色。单株荚数33个,单株粒数61粒,单株粒重11.2克。籽粒椭圆形、黄色、有光泽,种脐褐色,百粒重18.8克。籽粒粗蛋白质含量47.9%,
2018年11月24日,中国科幻大会在深圳开幕,会上颁发了“银河奖”“水滴奖”“晨星奖”等科幻作品奖项,王晋康的作品《天图》被称为“对人工智能时代的预言”,获得“银河奖”最佳短篇小说奖。“银河獎”自1986年创办,是“老牌”的科幻奖项。随着近些年《三体》《北京折叠》等国内科幻小说的大热,中国的科幻文学正在发展壮大。  编辑有话说  《天图》的作者王晋康曾说:“科幻文学是抬头的文学,它关注现在和过去
一作文题目  啄木鳥是怎样捉到害虫的?其实,它也不知道害虫在哪里,它必须将一棵棵大树从根到梢检查一遍,敲打一通。啄木鸟靠啄树干来判断里面有没有虫子———发出来的声音是空的,说明树干被蛀空了,里面有虫子;声音是实的,说明树干没有被蛀过,里面没有虫,它就会另换一处,继续敲击树干……在发现虫子之前,啄木鸟也别无他法,只有不停地试错,才能发现虫洞。试错是啄木鸟每天必须进行的工作,尽管这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
编者按:随着社会变迁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农村每年有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而他们的父母有相当一部分已步入老年。绝大部分外出务工者因收入有限,无法将年老的父母接到务工地一起生活,以致出现了大量的留守老人。这些留守老人是怎样生活的?他们有什么困难?我们能为留守老人们做些什么?让我们来共同关注。    夕阳下的家园:留守老人亟须关爱    “农忙时,特别想让儿女回来帮一把。”四川一位78岁的段登
装着红色发圈的木盒表面落了一层灰尘。我轻轻拿起发圈,仍记得年幼时用它们一圈圈绑住马尾辫的感觉,那红色的发圈圈住的是我的童年。  小时候,爸爸妈妈工作忙,我是奶奶一手带大的。我羡慕其他女孩头上的发圈,丝带包裹的绳圈缀着硕大的花朵或蝴蝶结,煞是好看。于是放学后我谎称买文具,拉着奶奶来到杂货铺。货架上挂着一排排发圈,我轻轻抚摸,指尖触到冰凉柔滑的布料,迫不及待地想将它们戴到头上。奶奶慢吞吞地瞧了瞧我手中
一心望女成凤的母亲为了女儿能进入“军艺”,不惜花费巨资打通通往象牙塔之路,却不承想一步步陷入骗局的深渊,而更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设计这一骗局的却是她准备将女儿托付终身的未来女婿。  2006年8月2日,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人民法院宣判了这起利用高考招生进行巨额诈骗的案件,骗局揭穿,比起巨额财产的损失,这段伤痛的记忆更让当事人痛心难忘。  1赵丽娜是烟台市牟平区某高中艺术专业的学生。2003年4月,她报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的不断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已经越来越重视有关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很多家长愿意为孩子的教育投资,我国也很重视教育问题,提出了一项又一项的教育政策来发布,现在有关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在让孩子们增长和掌握知识的过程当中,还要提升孩子们的素质,让孩子们在学习当中建立相关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育 教学 策略研究  现在就有了义务教育这样的政策,这样的政策是为了确
摘要:“活的教育”是灵活的教育,更是生命的教育、生活的教育、生长的教育。“活的教育”需要“活的教师”方能得以践行。“活的教师”应当认同“活”的教育理念,传授“活”的知识技能,掌握“活”的教育方法,其核心素养具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行合一,身心和谐”“因‘异’制宜,因势利导”“勤于反思,勇于创新”等特质。教师要生成“活”的品质,一方面需要教师不断的自我更新、自我求活,另一方面,也需要组织、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