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生中不喜欢作文的学生占多数,找不到合适的内容、素材来写,是不喜欢作文的主要原因。而我所任教的学校是城乡结合的农民工子弟校。学生没有乡村学生纯真活泼,视野开阔,也没有城市学生的聪慧。有的是父母忙于打工生存没有人看管无拘无束的玩耍。
一、小学生习作的特点
1. 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写作。作文一点也不神秘,只要会说话,会写字,就能写文章。高玉宝、高尔基、莫言等人没上过多少学,却写出了著名的作品,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文是生活的需要。明确了小学生作文性质,就不会要求过高,急于求成。
2. 重视激发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就要激发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这样写话,写作成为一种乐事,而不再是负担。
3.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凭借课文的范文,可以使学生以读促写,重视读中悟写,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又要加强课外阅读,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增加文化和语言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大量阅读,才能促进作文能力。
二、小学生习作的对策
1. 从观察中发现让学生边做边写。在我们校园的生活中,学生最经常的活动:跳绳比赛、踢足球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好歌大家唱比赛、盲人贴鼻子……这些活动,不仅有益身心,开拓了视野,也为学生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如,在《盲人贴鼻子》中,我给学生设计了游戏规则,扮演盲人贴鼻子学生必须鼻子贴在头像中间准确位置。贴不准请你唱歌,或背古诗、演小品、跳舞都可以。贴准确的,老师奖励你一份礼物。游戏中学生有说有唱有演、有跳。我同时引导学生评价和参于说出过程和感受描述,学生兴趣盎然,很自然轻松表达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指导学生练笔,写了记一次盲人贴鼻子的游戏。学生在观察中写出了游戏中的场面,气氛、活动的语言动作和当时学生心理描写等。为了培养学生写作,为写作积累素材,我让学生时时留心,处处在意,把一周观察到的事,人、景、物、场面或看到新鲜事或丑陋现象都写到自己的日记本中,不计较文章长短,不计较结构笔法,只求真实。
2. 从想象中感悟,让学生边想边写。丰富的想象是创作的翅膀,有想象力才会有创造力。为了启迪学生的想象力,我在学生中开展每课(周)一想活动,要求学生学完一篇文章把学习体会和感想写下来。“每课(周)一想”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还大大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利用休息日,认真阅读各种读物,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中,我认为文章中有些故事性强,结尾耐人寻味,可引导孩子联系生活和联系课文展开想象,进行续写。
3. 从积累中写作,边读边写。在加强多写的同时,还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和语言的积累。教材中多处出现读读背背,抄抄优美句段的练习,教学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毕竟,多读多写是写好作文的左右臂膀,缺一不可。广读熟记背诵,强化读书积累:我让学生背朱自清散文《匆匆》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老舍《林海》等文章。学生有了比较丰厚的语文积累,自然可达到左右逢源,文思泉涌的境界,最终达到在积累中创新的目的,读写能力也一定会比较强。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学生在作文时就能驾轻就熟地调动原有语言储备为表达确定的作文主题服务。丰富的语言积累,使学生自然的完成了从“要我写”到“我要写”过程。坚持每周写2篇小练笔,还要把读和写结合起来,有什么感想,有什么体会,有什么心得,都可以写下来。不必太在意文章的结构和篇章,重要的是学生有自己思路。这样坚持下去,日积月累必有所得。至此,以读促写也就水到渠成了。
一、小学生习作的特点
1. 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写作。作文一点也不神秘,只要会说话,会写字,就能写文章。高玉宝、高尔基、莫言等人没上过多少学,却写出了著名的作品,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文是生活的需要。明确了小学生作文性质,就不会要求过高,急于求成。
2. 重视激发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就要激发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这样写话,写作成为一种乐事,而不再是负担。
3.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凭借课文的范文,可以使学生以读促写,重视读中悟写,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又要加强课外阅读,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增加文化和语言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大量阅读,才能促进作文能力。
二、小学生习作的对策
1. 从观察中发现让学生边做边写。在我们校园的生活中,学生最经常的活动:跳绳比赛、踢足球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好歌大家唱比赛、盲人贴鼻子……这些活动,不仅有益身心,开拓了视野,也为学生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如,在《盲人贴鼻子》中,我给学生设计了游戏规则,扮演盲人贴鼻子学生必须鼻子贴在头像中间准确位置。贴不准请你唱歌,或背古诗、演小品、跳舞都可以。贴准确的,老师奖励你一份礼物。游戏中学生有说有唱有演、有跳。我同时引导学生评价和参于说出过程和感受描述,学生兴趣盎然,很自然轻松表达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指导学生练笔,写了记一次盲人贴鼻子的游戏。学生在观察中写出了游戏中的场面,气氛、活动的语言动作和当时学生心理描写等。为了培养学生写作,为写作积累素材,我让学生时时留心,处处在意,把一周观察到的事,人、景、物、场面或看到新鲜事或丑陋现象都写到自己的日记本中,不计较文章长短,不计较结构笔法,只求真实。
2. 从想象中感悟,让学生边想边写。丰富的想象是创作的翅膀,有想象力才会有创造力。为了启迪学生的想象力,我在学生中开展每课(周)一想活动,要求学生学完一篇文章把学习体会和感想写下来。“每课(周)一想”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还大大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利用休息日,认真阅读各种读物,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中,我认为文章中有些故事性强,结尾耐人寻味,可引导孩子联系生活和联系课文展开想象,进行续写。
3. 从积累中写作,边读边写。在加强多写的同时,还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和语言的积累。教材中多处出现读读背背,抄抄优美句段的练习,教学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毕竟,多读多写是写好作文的左右臂膀,缺一不可。广读熟记背诵,强化读书积累:我让学生背朱自清散文《匆匆》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老舍《林海》等文章。学生有了比较丰厚的语文积累,自然可达到左右逢源,文思泉涌的境界,最终达到在积累中创新的目的,读写能力也一定会比较强。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学生在作文时就能驾轻就熟地调动原有语言储备为表达确定的作文主题服务。丰富的语言积累,使学生自然的完成了从“要我写”到“我要写”过程。坚持每周写2篇小练笔,还要把读和写结合起来,有什么感想,有什么体会,有什么心得,都可以写下来。不必太在意文章的结构和篇章,重要的是学生有自己思路。这样坚持下去,日积月累必有所得。至此,以读促写也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