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儿童心理 启发创新意识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oyo2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客观现实生活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是学生思想感情的镜子。这一特点决定了作文教学学生心理教育对创新作文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
  以人为本的作文教学观点的提出,着眼于学生现状和未来发展,对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学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强调写作教学要走进生活,走进自然,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并使作文教学富有启迪性,引导学生感悟社会、人生、学习,激发学生的情感和灵性,使学生能够创新,敢于创新。注意学生的心理,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拓展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维,力求体现生活成为作文的内容,作文成为生活的载体这一理念。写作文的过程就是要学生塑造自己的人格,使自己成为符合社会和时代需要的人才的过程。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更要启发和开拓其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一、儿童的作文心理
  儿童心理与所有其他事物一样,其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事物的内部,并成为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儿童作文心理,是十分复杂的,相对比较稳定,是多种心理因素的总和。它的成分组成例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各种作文心理能力的发展水平如何;语文知识、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水平怎样;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习惯以及生理、心理的年龄特征及表现等;注意力、心境、态度等当时的心理状态。原有的作文心理结构与水平既有积极的因素,又存在着不足的或有待发展的一面。儿童在实践中产生的种种作文新的需要,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则是经常代表着新的、比较活跃的一面。儿童的作文需要通常是由社会和教育对儿童的要求转化而来的。这种需要是多层面的,它主要有:完成学习任务,避免作文成绩下降;渴望同父母、老师、伙伴交流见闻感受;完成集体交给自己的汇报、总结、调查等任务;希望自己作文成功,使自己的才能得到老师和同学以及父母称赞等。而儿童主动与创新的层面大多潜藏在儿童的心灵深处,这就需要教师去开拓和发掘。
  二、通过作文教学来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我们要抓好作文训练这个“流”时必须抓好生活这个“源”。让学生观察大自然是生活;让学生接触社会,与各层面的人打交道是生活,带学生参加各种班队活动也是生活。总之,我们应当把作文训练的触角伸向学生的每一个生活角落。让学生在生活中长知识,受教育,得到启发,用情感的波澜、生活的需要,激发其倾吐的欲望。
  1.提倡学生真实地做人,真实地思想。学生在写作中,要随心所欲,爱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是积极奋进,健康向上的,都可以大写特写。阳光明媚,春风轻拂,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凡人凡事的点点滴滴都可以写。整个写作过程中,让作者积极参与情感体验,做到感同身受,撞击出心灵的火花,让一个活生生的人写出他自然而然的内心喷涌而出的生活感受来。
  2.培养学生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教育学生写好作文,必须做好人。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习良好的道德是不可忽视的内容。把养成教育同作文有机联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审美教育,使学生认识自然和社会发展中的美,不断创造自己的生活。让学生从中得到真、善、美,从而捕捉生活中的灵感并运用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独特的东西,从而突出作文的创新个性。
  3.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学认为,人的意志可以调节人的内外活动,小学生身心正处于幼稚和半幼稚状态,意志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在作文中,要培养学生的恒心。要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水平的提高,要在认真观察,长期练笔,特别是通过反复修改、品炼文章来不断克服困难,以增强意志品质和提高才能。
  4.坚持写好日记是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写好日记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日记中倾吐心中的喜怒哀乐,有助于完善自我,从而逐渐形成健康心理。同时,也通过日记这一反映学生的心理活动的窗口,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为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提供非常有力的依据。
  三、运用儿童作文心理特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即学生的创造力,是个体自我完善的前提,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学生个性的发展、主体意识的增强、健全人格的完善与学生作文创新有着密切联系。作文本身就是发展学生智力、创造力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作文本来是创造性实践。作文创新能力培养在于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把学生造就成为有创新意识、有自主写作习惯的时代新人。
  1.提供创新环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环境。例如: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可诱发学生创新热情;评价激发每个学生的成功愿望和成功需要,让学生形成“我要写”的意识;教师角色投入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产生共鸣;交流合作,激活学生创新热情,让学生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空间。
  2.深化变形创新。即根据表达的需要,对原有的内容或形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变形。这点对小学生大有益处,因为可以让学生对写作的知识与技巧有更深的感受,较好地训练了各种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会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如何学习写作。
  3.引导学生抓住创新机会。一个细小的人、物、事、景都可以触动学生思绪,让原本平凡的事件突然会闪耀光彩,进而形成创作。
  4.启发创新联想。想象是创新的思维灵魂,联想让“实”更活跃,只有让“想象”插上翅膀,我们才能飞上蓝天,飞向一个广阔而崭新的天地。
  5.优化创新品格。学生的认知、思想、品格决定了文章的思想意识。因此,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优化其创新品格是写出有创造性作文的关键。在学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优化创新品格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为作文创新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作者单位: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天润城分校 江苏】
其他文献
Tau蛋白是一种微管相关性蛋白,在中枢神经轴突运输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神经变性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Tau蛋白为病理基础、以运动异常为主要表现或兼有运动异常及痴呆表现的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是促进班级管理和发展的需要。所谓习惯就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是一种行为,可以说它是自动化的、潜意识的行为。托·布·里德曾说在日常事务的自理中,一盎司习惯抵得上一磅智慧。由此可见習惯对人的重要性。而且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自己。那么习惯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实际上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接受教育,其中的
一天,我正在街上散步,孙悟空从天上飞下来对我说:“俺老孙丢了丽件宝贝,乃俺的父母。今俺得讯,猴父猴母转世为人,俺得在人间找一肉身替换方能寻找父母。你通融通融,和我换一下罢宁”
估算教学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估算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感,促进学生更好地解决各种数学难题是很有帮助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常常遇到学生无法理解估算的意义,对估算的价值认识不清等问题,我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法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估算的内涵,激发他们对估算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的估算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估算热情  滕连敏提出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估算意识较为薄弱,教师估算
幼儿随时都会在动态的活动中以各种形式自然地表露自己的经验和兴趣爱好,由此引出的活动都是生成的,生成在兴趣中、在热点中、在争议中、在意外中。面对幼儿的游戏现场,我们可以采取多种的科学策略。如“顺”的策略,以等待和观察为主,在必要的时候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材料,以满足幼儿的兴趣与活动开展的需要;“推”的策略,即当幼儿由于缺乏经验,生成的游戏情节流于表面时,教师就需要“推”幼儿一把,借助当时的游戏情境和游戏
我院自1998年1月-2001年12月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matoma,CSDH)患者82例,均施行钻孔引流术治疗,其中5例于钻孔引流术后72 h内病情急性加重,结合文献及临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指出:“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以来与环境不断奋斗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适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这种创造力,使他们成长得有力量,以贡献民族与人类。”小学英语学科也应该体现创新教育的精神,符合创新教育的要求。笔者通过学习陶行知创造性教育理论,以此指导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也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