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语文应当是韫玉的石,是怀珠的水,为人生增添山川美景。语文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在人们运用它的时候,更重要的是要传递思想,并在传递思想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用美好的情操陶冶自己。因此语文教材的编写应有助于培养学生思想情感,让学生从传统美德中吸取精髓,继承并发扬传统美德,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我们可以从很多教材篇目中看到传统美德:
一、爱国篇
《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是一个思索着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的伟岸身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一代领袖要主宰时代与命运的呼唤!同样关心国家命运的还有《岳阳楼记》中“位卑未感忘忧国”的范仲淹,《书愤》中“早岁哪知世事艰”的陆游,面对他们激情洋溢的文字,学生感受到了祖国在古往今来政治领袖、社稷重臣以及文人墨客心中的位置。
二、尊师重教篇
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说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又用他的《师说》告诫我们“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这些生动的句子使学生意识到从师学习的重要。
三、勤奋探索篇
《长歌行》唱出了“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让学生看到应当珍惜时间,勤奋努力。现代人提出的终生学习早在《劝学》中就有论述“学不可以已”,文章以生动的比喻形象说理,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说理,不愧为千古名篇。《游褒禅山记》通过作者游洞只游到一半就跟随他人一起退出而没有尽到游览的兴致的记叙,讲述了要有志向,并且要为之努力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在告诉学生要勤奋探索。
四、母爱篇
母爱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到现实生活中感人的故事,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母亲的赞歌。高中语文教材收录了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讲述了一个淳朴的村妇和她的乳儿之间的感人故事。这个故事告诉学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一定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同样取材亲情的还有李密的《陈情表》。李密的《陈情表》表达的是要奉养自小相依为命的祖母的“乌鸟私情”,文中的浓浓亲情一直流淌到每一个读者的心中。
五、挫折篇
人生没有平坦的大道,平凡人如此,伟人更如此,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往往是因为他们经历了比常人更多的苦难。被贬黄州的苏轼寄情山水排遣郁闷,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这样的千古名篇。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明白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古之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历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昨夜西风凋碧树”应该是人生苦难的象征,发现那人在灯火将尽的地方也可以理解成战胜困苦之后的成功。
六、宽容篇
佛教中的弥勒之所以受到后人的尊重是因为他“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宽容是人类美德之一。教材中选了《廉颇蔺相如列传》,把将相和的故事教授给学生,让学生体会“一山能容二虎”,并学习蔺相如的大度,培养学生的互助、协作的精神。
细说语文教材,关于传统美德的教育还有数不清的篇章。在传统美德的建设方面,可以说语文教材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教材里选取了大量的古代以及现在的优秀诗文,使学生在享受文字美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财富,指引他们走好人生的道路,而作为一个语文教育者,我们在教授课文的时候应该把语文学科作为传统美德的载体。
一、爱国篇
《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是一个思索着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的伟岸身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一代领袖要主宰时代与命运的呼唤!同样关心国家命运的还有《岳阳楼记》中“位卑未感忘忧国”的范仲淹,《书愤》中“早岁哪知世事艰”的陆游,面对他们激情洋溢的文字,学生感受到了祖国在古往今来政治领袖、社稷重臣以及文人墨客心中的位置。
二、尊师重教篇
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说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又用他的《师说》告诫我们“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这些生动的句子使学生意识到从师学习的重要。
三、勤奋探索篇
《长歌行》唱出了“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让学生看到应当珍惜时间,勤奋努力。现代人提出的终生学习早在《劝学》中就有论述“学不可以已”,文章以生动的比喻形象说理,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说理,不愧为千古名篇。《游褒禅山记》通过作者游洞只游到一半就跟随他人一起退出而没有尽到游览的兴致的记叙,讲述了要有志向,并且要为之努力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在告诉学生要勤奋探索。
四、母爱篇
母爱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到现实生活中感人的故事,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母亲的赞歌。高中语文教材收录了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讲述了一个淳朴的村妇和她的乳儿之间的感人故事。这个故事告诉学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一定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同样取材亲情的还有李密的《陈情表》。李密的《陈情表》表达的是要奉养自小相依为命的祖母的“乌鸟私情”,文中的浓浓亲情一直流淌到每一个读者的心中。
五、挫折篇
人生没有平坦的大道,平凡人如此,伟人更如此,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往往是因为他们经历了比常人更多的苦难。被贬黄州的苏轼寄情山水排遣郁闷,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这样的千古名篇。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明白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古之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历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昨夜西风凋碧树”应该是人生苦难的象征,发现那人在灯火将尽的地方也可以理解成战胜困苦之后的成功。
六、宽容篇
佛教中的弥勒之所以受到后人的尊重是因为他“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宽容是人类美德之一。教材中选了《廉颇蔺相如列传》,把将相和的故事教授给学生,让学生体会“一山能容二虎”,并学习蔺相如的大度,培养学生的互助、协作的精神。
细说语文教材,关于传统美德的教育还有数不清的篇章。在传统美德的建设方面,可以说语文教材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教材里选取了大量的古代以及现在的优秀诗文,使学生在享受文字美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财富,指引他们走好人生的道路,而作为一个语文教育者,我们在教授课文的时候应该把语文学科作为传统美德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