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析

来源 :科技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junc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互联网+”技术在社会当中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因此高校在建设计算机课程体系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作用,促进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但是目前计算机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互联网+”技术应用范围过于狭小、老师的计算机知识结构没有及时更新、“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教学的融合不够合理等,导致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目标无法快速实现。本文在分析“互联网+”技术的内容和作用之后,进行探索高校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不足之处,最后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满足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需求。
  关键词:“互联网+”;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a)-0000-00
  由于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高校各学科教学体系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本文选择计算机专业课程为例,了解“互联网+”技术对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性。通过对计算机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不仅明显丰富了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知识,也可以提高了计算机教学的效率。因此在实际教学当中,需要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作用,使其可以和日常计算机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促进计算机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实现。
  1、“互联网+”的主要含义和作用
  通过了解“互联网+”对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作用,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的工具。通过网络,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互相进行沟通,共同促进。而计算机课程教学当中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作用,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解析计算机操作,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的效率。对于学生来说,通过“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随时学习计算机知识,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2、在“互联网+”背景下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出现的问题
  2.1“互联网+”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不合理
  目前许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明显老化,这是由于学校在进行课程改革的时候仍然保存着以往应试教育的弊端,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学内容更新比较慢,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改革,无法适应学生对先进知识的需求。一些学校意识到进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但是在执行上,却没有很好地将“互联网+”的作用融入到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当中,使得改革的效率无法得到提升。
  2.2“互联网+”技术在计算机教学当中运用不当
  目前许多高校在应用“互联网+”技术的时候不够合理,表现为:首先在课堂当中,老师常常只是將“互联网+”技术应用在网页内容浏览上,而没有将“互联网+”技术贯穿于计算机课程教学当中,使得教学质量无法提升[1]。其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程度不足,导致学生对“互联网+”技术的认识不够深入,无法正确使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计算机学习。最后一些老师在课堂上偶尔使用“互联网+”技术,许多学生无法进行适应,甚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3计算机老师的知识结构无法适应“互联网+”教育要求
  虽然是“互联网+”是新型的技术,但是许多老师对“互联网+”技术的熟悉程度不足,无法正确使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计算机教学。这是由于很多计算机专业老师年龄比较大,其知识仍然停留在以往以硬件技术为主的教学方法[2]。同时一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多是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没有将“互联网+”技术合理地应用于实际教学当中,导致“互联网+”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学效果不明显。
  3、在“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措施
  3.1提高“互联网+”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内容的更新
  要想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辅助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就需要提高课程体系的更新速度,解决以往遗留的教学问题。首先因为目前许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不够彻底,还遗留着许多老化的内容,所以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需要更新教学内容,使“互联网+”技术可以融入到计算机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教学有效性[3]。其次需要提高“互联网+”技术融入力度,不管是在硬件技术教学还是在软件技术教学当中均可以适当加入“互联网+”技术,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复杂的计算机操作,提高教学的质量。最后需要注意“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教学的整合程度,不要使“互联网+”技术出现喧宾夺主的效果,在计算机教学当中还需要保证一定的理论教学时间,使学生可以中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知识的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作用,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
  3.2合理融合“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
  “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课程体系的融合程度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之间的融合[4]。首先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商务网站不断出现,使得许多企业对软件开发和网站维护的人员需求越来越高,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时候,可以充分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内容,给学生讲解软件开发和网站维护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其次目前许多高校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但是教学内容多年不变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需要及时改革教学内容,不仅需要使学生掌握大量专业的知识,也要使学生掌握目前比较流行的技术工具,使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水平。最后需要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比如可以通过先进计算机知识培训,使老师可以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同时也可以邀请一些具有丰富计算机操作经验的专家或者技术人员到学校举行讲座,使学生和老师均可以不断吸收先进的计算机知识,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水平。
  3.3提高高校新时期计算机专业老师的教学素质   专业的计算机老师是促进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力量,因此需要提高老师的计算机专业素质。首先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使老师可以按时促进互联网知识培训,使其可以灵活运用“互联网+”技术,并且将其融入到实际教学当中,尽力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率。其次高校需要大力引进先进的计算机专业人才[5]。在引进的过程中,需要对计算机人才进行严格的考核,确定其具有丰富的“互联网+”技术知识,可以满足学校进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最后需要鼓励老师积极和学生进行交流,因为许多学生接触互联网的时间比较多,拥有丰富的互联网应用知识,因此老师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加深师生之间的交流,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
  4、结语
  “互联网+”是目前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这种环境下,我国的教育体系也发生重大的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高校需要进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但是其在改革过程中还遇到许多问题,比如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合理、老师的教学水平不高等,严重影响了计算机课程的顺利改革。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建设完善的计算机课程改革体系、促进“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教学的融合、提高计算机老师的教学素质等,使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得以实现,促进高校计算机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苹.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院校计算机专业改革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5(18):125-126.
  [2]杜振宁,段智毅,弓有辉.涉农中院校课程有效衔接研究——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5(03):458-459.
  [3]周志华,张平艳.适应““互联网+””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通讯世界.2015(11):147-148.
  [4]宋凯.基于崗位定制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05):96-97.
  [5]权洁,李森.中计算机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7):165-166.
  作者简介:刘立静,女,1980.10,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信息与艺术设计系,讲师,教师,研究生,计算机应用技术。
其他文献
在车载导航系统中,通常采用EKF作为状态估计方法提高导航的精度.由于EKF进行非线性估计存在一些缺陷,因此将其用于导航系统的非线性估计时,存在估计误差,从而影响导航系统的
本文介绍的是基于西门子S7一1200的智能旅行箱的运动控制系统设计,系统由电源模块、按键模块、电机动力模块、蜂鸣器报警模块和PLC控制模块组成,研究了通过距离差检测来判断
如何创新广播电视事业管理服务理念,广电台办公室如何充分发挥参谋助手的职能作用,努力做好台领导决策支持服务工作至关重要,此项工作开展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全台管理服务工作的
人格尊严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既常识而又陌生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其作为公民基本权利在现代社会的产生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本文对人格尊严的产生发展、概念特征及法律
对于具有重复运动特性的系统,迭代学习控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控制方法.为便于实时应用,所有迭代学习控制方案的设计必须在离散时间域进行.初始状态问题是学习控制设计中遇到的
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对当下作业布置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期望能够以此来提升学生作业的有效性,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使学生更好地巩
摘 要: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价值工程。在高校理工科专业,通过在教学、管理、模范榜样、活动、成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风建设,进而构建出“五位一体”学风建设模式,形成教育机制的全员化、全程化和全方位化,最终塑造浓郁学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高素质理工科应用型人才,助力高水平大学建设。  关键词:学风建设;理工科;五位一体;人才培养  一、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
摘 要:现阶段创新实践能力已经成为社会和企业对高校大学生的新要求,高校大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英语实践能力,才能够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其的要求,从而实现就业。然而,目前大学生英语实践能力一直都是高校大学生的薄弱环节。因此,在应用技术型本科转型发展背景下,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英语实践能力,为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培养创新;大学生;英语实践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
使用星星跟踪系统研制的复合控制计算机,以MATLAB环境下的Simulink/xPC为硬件在回路实时仿真平台,进行该系统的硬件在回路实时仿真研究,以实现对卫星的姿态控制和对天线的指
摘 要:医学科研机构是由各级各类科技人员组成并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的医学科研工作单位,除了完成医学科研任务,还需要培养人格健全、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并具有合作意识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医学人才。本文通过研究高等院校医学科研机构的研究生教育培养在教育分工、教育模式、安全意识以及与临床合作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对转变培养策略提出建议,通过提高理论知识和实践教育的协同性,有效提高医学科研机构的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