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湘潭名人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uph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湖越台名士乡”,出生于湘潭的毛泽东对鲁迅等绍兴名人的推崇和盛赞是众所周知的。鲁迅是绍兴名人最重要的代表,研究湘潭与绍兴的文化渊源,应该了解一下他与众多湘潭名人之間的关系。
  鲁迅的成就有湘潭黎氏的功劳。黎锦彝(号鲁庵、桂坞、贵坞),清末任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总办(校长),鲁迅曾在该校管轮三班学习。江南水师学堂后改为海军雷电学校,也就是鲁迅在《朝花夕拾·琐记》中提到的“雷电学堂”。黎锦熙是鲁迅在北师大的上级,一直支持鲁迅的白话文学和进步师生的活动,鲁迅夫人许广平也是黎锦熙的学生。鲁迅还与黎锦熙的六弟黎锦明交往密切,光《鲁迅日记》记载的就有二十多次,鲁迅赞赏黎锦明为“蓬勃着楚人的敏感和热情”的“湘中作家”,并为他的中篇小说《尘影》作序。湘潭黎氏中与鲁迅交往最密切、友谊最为深厚的是黎烈文。《鲁迅日记》中有关黎烈文的有一百九十五则,鲁迅《致黎烈文》信八十一封、投稿一百三十五篇,黎烈文《致鲁迅》书信六十九封。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黎烈文在上海主持《申报》副刊《自由谈》栏目,力邀鲁迅、茅盾等人撰写杂文,鲁迅最光辉的三个杂文集(《花边文学》、《准风月谈》、《伪自由书》)中所选用的文章,全部是经黎烈文之手编辑刊出面世的。
  陈赓是鲁迅采访过的唯一红军将领。1932年7月,陈赓因在新集檀树岗战斗中受重伤,不得已秘密到达上海治病。当时在上海做地下工作的同志很关心苏区情况,陈赓就给他们讲了一些红军在反国民党“围剿”时的战斗故事。后来大家把这些记录下来交冯雪峰送给鲁迅,并由冯与鲁迅谈,能否由他写成小说或报告文学。鲁迅先生看了这些材料非常兴奋,几次和冯雪峰讲想邀请陈赓到他家去谈。1952年冯雪峰在《回忆鲁迅》中是这样写的:“鲁迅先生还请许广平先生预备了许多菜,由我约了陈赓和朱镜我同志到北四川路底的他的家里去,请陈赓同志和他谈了一个下午,我们吃了晚饭才走的。”陈赓回忆:“鲁迅那天兴致很好”,“他本来约我再去谈一次,我也答应了愿意再去一次,可惜不久我就被捕了,从此再未得见鲁迅先生”。
  张天翼是鲁迅小说风格的传人。鲁迅最先发现并支持推荐张天翼的“处女作”《三天半的梦》。鲁迅在1929年三月接到了这篇小说,四月就在他和郁达夫主编的《奔流》上发表出来。后来鲁迅又在他主编的《萌芽》上发表了张的《从空虚到充实》、《搬家后》等小说。他还多次向国际友人推荐张的作品。例如,日本友人增田涉选编《世界幽默全集》,鲁迅就推荐了张的《皮带》、《稀松的恋爱故事》。鲁迅与美国友人斯诺谈话,称张为“最优秀的左翼作家之一”。鲁迅对张的关怀培养,还表现在对其作品的批评方面。鲁迅曾指出“张天翼的小说过于诙谐,恐会引起读者的反感”。对此,他解释说,“过于诙谐”则“失之油滑”。张在《自叙小传》中说,鲁迅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中国作家。由于政治上有着一致性,文艺观点和艺术气质也很相近,学界普遍认为张天翼的小说创作体现出与鲁迅小说一脉相承的特点。
  鲁迅还与其他一些湘潭名人有交集。鲁迅与郑振铎编印的《北平笺谱》第五册收有齐白石画作二十页,他在序言以及与郑的书信中几次提到齐,但仅作并不算评价很高的肯定。鲁迅对杨度之弟杨钧所著的《草堂之灵》颇为欣赏,评价“其中讲诗、文、书、画有很多正常又是很好的见解,甚为高明”。当然,极富批判精神的鲁迅决不会只讲湘潭名人的好话。他评价二十四孝之“老莱子娱亲”是将“肉麻当作有趣”,老莱子被认为是湘潭最早的名人。他钩稽古籍时多次提到湘潭叶德辉的刻藏,肯定了叶的学术地位,称之为“版本目录学家、藏书家、刻书家”,但对叶德辉充当“卫道士”又自刻淫书大加讽刺。他评价黎锦晖创作、黎明晖演唱的《毛毛雨》,难听得像“绞死猫儿似的”。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10月22日,万余人的送葬队伍唱起了由湘潭人吕骥作曲的《鲁迅先生挽歌》(张庚作词):“你的笔尖是枪尖,刺透了旧中国。你的声音是晨钟,唤醒了奴隶们的迷梦……”当鲁迅灵柩放入墓穴时,吕骥又指挥大家合唱他所作的《安息歌》。这深沉浓重的歌声送别了伟大的鲁迅,也深深留在了人们心中。吕骥后来参与筹建延安“鲁艺”,并创作有《鲁迅艺术学院院歌》(沙可夫作词)。
其他文献
左手与右手在外形上看几乎是双胞胎,但从他们降临人世的那一刻起,命运便注定他们所走的道路是不一样的。  刚出生时,左手与右手一样细嫩,一样不灵活,什么事也干不好。右手就想:我一定要努力学习,练好本领,将来做好多好多事情。于是,他开始学写字,从“一、二、三”练起;他开始学画画,从最简单的线条开始;他开始学本领,练习使用筷子挑拣那些细碎的物品……他每天都很刻苦,可是他觉得很有意思,因为他每天都觉得自己离
战争很残酷,令人畏避。孙武说: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老子说:大军之后,必有凶年。但谍战剧很好玩,人人爱看。我看过谍战剧,也读过不少涉及谍战的书。这篇文章所要介绍的,是一位美国的密码大师。这人就是赫伯特·雅德礼,美国军情八处及美国密室创始人。  雅德礼1938年11月赴华,1940年7月回国,历时近两年。美国小说家詹姆斯·班佛称赞说:“在沉闷的密码与破译世界里,雅德礼绝对是一个色彩鲜明、活力十足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猖狂肆虐,这不由得让人回想起1918年全球性大流感的暴发蔓延,那场恣肆嚣张的大流感至少造成五千万人死亡。美国医学研究者杰米里·布朗博士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假如把1918年的流感病毒(N1H1)放在当今美国,至少也会有两百多万人被病魔吞噬。一个多世纪以来,虽经全球医学界执着努力和不懈奋斗,但流感依然是世界上最致命的传染病之一,是人类最强劲的对手和最具杀伤力的天敌。可以说
1932年12月,徐梵澄在给留德友人朱偰的旅欧札记《行云流水》所作的序中写道:“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时光未免有些寂寞,也仍然是很好的。各自有着颇严重的‘盛业’,然有共同的精神方面的娱乐与调和。”  半年前,他们都还在德国。6月14日,这些年轻人相聚在柏林冯至住处的花园里,庆祝朱偰获得博士学位回国。朱偰在同日的日记中如是写道:赴君培处,朱自清、慰堂、季海、若渠、忠寰等先后至,共坐花园茶点。日影迷离,风
一  2月22日是美国开国元勋、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生日,也是传统的联邦假日,但是不同年份的这一天,往往并不总是临近周末,美国人又不习惯专门调休,在某一周中间单独放假一天,常常造成诸多不便。为了让民众能够有更充裕的时间来缅怀这位“国父”,同时繁荣美国的旅游消费与假日经济,从1971年开始,联邦政府通过立法,将每年2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总统日”,全国放假一天,与当月第二个星期的周末两天连在一起,
1934年4月5日,林语堂主编的《人间世》问世。创刊号上刊出了林语堂撰写的《发刊词》,开头就宣称“十四年来中国现代文学唯一之成功,小品文之成功也”。创刊号打头的是周作人的《五秩自寿诗》,此外,还有蔡元培、郁达夫、丰子恺、朱光潜、刘大杰等人的文章,阵容可谓空前。在这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之际,林語堂创办《人间世》极力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自然引起了文坛一些人的不满,对林语堂以及《人间
近世以降,由于西方文明于欧西崛起,后横扫寰宇,舶至东亚,彼时的中国人疲于应命,无力他顾,一心解决“西学东渐”的时代变局之大问题,忽略了雪山之南的印度,就当时情境,尚有理由可说。而如今,国力日益昌盛,民心遍觅善道,西学之典册轨模既具,古时之学问亦亹亹复兴。但是,一旦检点自家藏备的文化府库时,却发现我们对印度之陌生,实在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复环视世界,辄看到了于西方之文化格局里面,印度的典籍却是一枝独
文化是一定地域人类活动的产物,每个地域都有每个地域的文化,并由此构成了特定地域的意识导向和精神风貌,而这一地域不同时代的文化叠加起来,经过积淀、融汇和升华,便成为这个地域的核心价值观和强大创造力。江南这片丰饶沃土和富庶地域孕育了独特的江南文化,经过岁月淘洗和历史遴选,江南文化逐步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质素,成为“长三角”乃至江南地区共同的文化标识。由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教授等撰
二十世纪的历史舞台上,毛泽东横空出世。“不管你是爱是恨,是赞扬还是批判,毛泽东比任何人物在中国现代留下了远为庞大的身影。这身影覆盖了、主宰了、支配了数亿人和几代人的生活、命运和悲欢”。  毛泽东是语言和行动的巨人,尤其擅长政治修辞,堪称语言大家。1965年9月,毛泽东在给胡乔木改词时,批写道:“要造新词。天堂、霓裳之类,不可常用。”这里所说的“新词”,主要指新的词汇。对于词语,他有一种求新的欲望、
伤春悲秋,在宋词中有着另一层含义,即借此寄托、抒写国破家亡、失地难收的时代哀感。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内忧外患最严重的封建王朝之一,北宋自建立起就与西北的辽、夏对峙而治;金人入侵后,南北分割。南宋以后,由于民族矛盾的尖锐,从宋、金对峙到元蒙灭宋,民族矛盾及由此引发的“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时代哀感弥漫宋代词坛;而词的特点在于“要清空,不要质实”,要眇宜修、深情委婉为其特质,这又恰恰为寄托、抒发这种复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