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我很丑,我也不温柔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lu2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唐乾符年间,京城长安。宰相郑畋正在家中接见诗人罗隐。罗隐虽是布衣之身,却是文坛大V,赫赫有名。连郑畋的女儿也是他的铁粉,每次读到他的诗句,心都会怦怦跳,恨不得立刻找到罗隐,在他面前撒个娇。时间一久,她便害起了单相思,整天长吁短叹,茶饭不思。
  知女莫若父,心病还得心药医。郑畋这才把罗隐接到府中,准备当面考量一番,如果罗隐的确是可造之才,就顺势成就女儿的良缘。不过这场考量中,郑大小姐不能出面,只得躲在门后,趁着罗隐和父亲交谈之际,偷偷往客厅里瞄几眼。罗隐虽然不知道屋里还有第三个人在给自己打分,但他绝对清楚,如果能够获得宰相垂青,自己定会名声大振,在下一轮大考中金榜题名。
  这是一场提前进行的面试。
  罗隐使出浑身解数,小心谨慎地回答每一个提问,最终以渊博的学识、犀利的语言和独特的观点,赢得了郑畋的五星好评。但郑大小姐的心情一言难尽。她原以为,罗隐的才华那么好,其颜值一定高,没想到隔着门缝映入眼帘的,却是一个土味油腻中年男。“哎……”一声长叹之后,郑大小姐转身离去,从此再也不读罗隐的诗句。
  史书并没有交代,后来的罗隐有没有知道真相。如果他听说,宰相的女儿因为颜值问题,最终放弃了自己,心里肯定受到一万点暴击。
  当然,罗隐的手上也抓到过一些好牌。由于“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拔”,家乡的长官对他高看一眼,同龄的玩伴也都非常看好他的前程。年轻的罗隐自是满怀豪情,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经世济用。
  和其他读书人不同的是,罗隐求“位”却不求“贵”,谋取功名却不在乎利禄。他坚信,有“位”才有“为”,有“职权”才能“行其道”。如果没有合适的“位子”,舜不过是一介农夫,吕望也只是一个穷叟,哪里能够完成大业?
  在普遍信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时代,罗隐能有这种觉悟,可以说很难得了。但遗憾的是,他几乎耗尽一生光阴,都没有金榜题名。罗隐“凡十上不第”,一辈子不是在考场,就是在去考场的路上,悲摧到无以言表。是因为罗隐的才华不够吗?当然不是。
  他第一次进京赶考,就碰上了有唐以来力度最大的科举改革。新政出台后,权贵子弟应试不再受到限制,参考人数大幅增加,进士名额却维持不变,每榜仅录用三十余人。加上试卷不密封,考生的后台越硬,名气越大,上榜的概率肯定就越高。这种情况下,“江左孤根”“族惟卑贱”的罗隐自然无力和“公相子弟”竞争,以致他从弱冠考到花甲,却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
  尽管如此,罗隐依然没有忘记初心,坚持要用所学之术行道济世。他决定弃仕从文,用手中的如椽巨笔,“著私书而疏善恶”“警当世而诫将来”。罗隐首先关注的,就是有切肤之痛的晚唐科举。
  当落榜成为一种习惯之后,他对朝廷选拔人才的制度有了更清醒而透彻的认识:金榜题名之人,全出自权贵之门。毫无疑问,晚唐的阶层已经固化,纵是“锦鳞”,也只能困于钓竿,任人捉弄。寒门庶族的命运早已注定,再多的努力都是徒劳。民间尽是遗贤,侯门全是非才。对朝廷痛心不已的罗隐只能用反话正说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愤恨以及忧心。但他的这番操作,给他本来就被堵死的入仕之门又加了一把铁锁。
  唐昭宗即位后,久闻罗隐大名,想赐他进士及第。有人当场就提出异议:“罗隐这小子,有才但缺德,连玄宗皇帝都敢嘲讽。一旦他跻身朝堂,我们这些人可能都会被他按在地上摩擦。”看来这位大臣的智商或许不高,倒还有自知之明。唐昭宗也不想破壞当前安定团结的局面,从此再不提起用罗隐之事。
  罗隐注定布衣终身。这事于他个人而言,肯定是天大的不幸。但“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坎坷波折的经历,却让罗隐的诗文写得愈发真挚和深刻:“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何如买取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读书人苦熬十年寒窗,却入仕无望;耍猴人能博君王一笑,便可穿上紫袍,果然“及第不用读书,做官何须事业”,真是荒唐透顶。
  “我很丑,我也不温柔”的罗隐继续用更大胆、更犀利文笔以诗讲故事。他写号称“道德胜尧舜”的玄宗,也会迷恋女人的石榴裙;他写广明元年,黄巢起兵,长安沦陷,唐僖宗出逃四川,将玄宗一朝的剧情又翻拍了一遍;他写汉武帝在封禅之时,听到百姓呼喊“万岁”之后,心里祈祷的不是岁丰时顺,也不是子民安康,而是自己万寿无疆。难怪后来的汉武帝会置百姓穷困于不顾,穷兵黩武,劳师弊俗。这样看来,山呼“万岁”不是祥瑞之兆,而是灾祸之端。
  《新唐书》认为,罗隐“自以当得大用,而一第落落,传食诸侯,因人成事,深怨唐室”,将罗隐多写讥讽之语的原因,归结为他对唐室的怨恨,这是有失偏颇的。都说“不平则鸣”,罗隐的诗文中,既有对自身遭遇的不满,也有对晚唐黑暗现实的鞭挞,且后者明显要多于前者。如此说来,他对唐室的忠心并没有因为数十年的持续落榜而有丝毫改变。
  公元887年,在最后一次名落孙山之后,55岁的罗隐彻底放弃了科举,转而流浪各地。迫于生计,他在杭州加入了刺史钱镠的幕府。“不是金陵钱太尉,世间谁肯更容身?”漂泊半生的罗隐终于有了一处安身之所。
  但好景不长,天佑年间,梁王朱温篡权。为招徕英才,他以右谏大夫的官职,特召罗隐进京。说起来也真可笑,朝廷弃之如敝屣的罗隐,篡权者却视之如珍宝。这究竟是朝廷无视人才,还是篡权者在拉拢人心,答案不言自明。
  但让所有人都意外的是,一辈子被大唐朝廷当蹴鞠踢来踢去的罗隐,断然拒绝了朱温的邀请。甚至,他还规劝一心想成为第二个孙权的钱镠:“您是大唐的臣子,理应起兵北伐,即便不能灭梁,也能保全吴越,怎能向北称臣,背负万世骂名呢?”此时的钱镠已经被朱温册封为吴越王,但对赤胆忠心的罗隐格外敬重,先后任命罗隐为钱塘令、司勋郎中和给事中,算是给了他一个略微体面和安定的晚年。
  公元910年,罗隐病逝于杭州,享年77岁。
  虽说人格平等,人品却有高下之分。以对唐室的忠诚度为标准,晚唐的文人大致可分为三等。末等是皮日休、杜荀鹤与韦庄,贫贱必移,威武必屈:一个侍奉黄巢,一个谄媚朱温,还有一个为了能当宰相,竟在西蜀劝人另立朝廷。次等是司空图、韩偓、郑谷,作为李唐的大臣,他们在朝廷危难之际隐居藏匿,未能建功立业,倒也算独善其身。上等则是罗隐,一直被抛弃,从未生二心。“陵迁谷变须高节,莫向人间作大夫”,坚决不食大梁俸禄的罗隐,成了晚唐文人中唯一称朱温为“贼”的书生,立场坚定,铁骨铮铮,令人肃然起敬。
  或许正因如此,清代文学家洪亮吉对罗隐的文品和人品,都给了近乎完美的好评:“律至唐末造,惟罗昭谏(罗隐)最感慨苍凉,沉郁顿挫,实可以远绍浣花(杜甫),近俪玉溪(李商隐)。盖由其人品之高,见地之卓,迥非他人所及。”
  编 辑/羽 川
其他文献
嗅觉灵敏的新闻类杂志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热点人物,随手抓一把内政外交,以及高层内幕的“新闻食材”,再撒上一点儿花边新闻当作调料,一盘热气腾腾的“招牌菜”就新鲜出锅啦!  有了珠玉在前,时尚类杂志很快就跟上了流行,别看帝王们总是端着一張冷脸装高深,其实内心闷骚至极,非常注重生活品质,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天下人的风向标。  当然了,民众喜爱的通俗类杂志对他们就更是热情有加了。毕竟皇帝的私生活谁不想看?
1744年,普鲁士遭遇灾荒,粮食減产,很多人面临饿死。怎样让国家渡过难关呢?国王腓特烈二世经过考察认为,要想度过饥荒就得多种当时刚从南美洲传到欧洲的土豆,因为土豆容易种植,成活率高,收成也不错。说干就干,他立即下令在普鲁士推广种植土豆,但效果并不明显。  普鲁士百姓种惯并且吃惯了谷物类的粮食,拒绝种土豆,说土豆是南美洲落后地区的食物,欧洲人不能吃。国王听后哭笑不得。怎么办?国王苦思冥想,想出了一个
“煤二代”荷默·哈德雷·希坎姆出生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产煤小镇煤林,这里的孩子一出生基本上就被预设好了人生轨迹——当煤矿工人,只有少数拿到橄榄球奖学金的学生能出去读大学。荷默瘦小的身板在橄榄球比赛中一直是个笑话,连他的父亲也不看好他。哥哥拿到了橄榄球奖学金的时候,父亲鼓励荷默说:“加油吧,荷默,你是真正的煤林人,当你下到矿坑,手拿煤铲时,会觉得自己就是为了挖煤而生的。”1957年,煤林人听说世界上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但每晚都可以和老婆视频。  俞伯牙善鼓琴,但钟子期喜欢网易云音乐,两人擦出的唯一火花是在评论区。  姜子牙海投简历,七十多岁时才收到优质offer,立刻在喜马拉雅FM开了网课《如何在最好的年纪躺赚》,狠狠捞了一笔。  孔子:晚辈想请教一些问题。  老子:你不会百度?  周瑜准备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诸葛亮胸有成竹地说: “我能呼风唤雨,今晚必有东风。”  周瑜:少废话,墨
晚唐宰相毕諴(xián)原本家境贫寒,到了咸通初年(860年),他已经是宰相了,觉得自己不应该有穷亲戚。可他的舅舅此时还是太湖县伍伯(即伍长。役卒,多为舆卫前导或执杖行刑),毕諴想提拔舅舅,以便跟自己的地位相匹配。谁知,毕諴多次派人婉转地劝舅舅辞去差事、自己为他授官,舅舅一次也没听。  毕諴便特别任命候选官员杨载为太湖县令,嘱咐其到任后一定要替自己的舅舅解除卑贱的身份,并将舅舅送往京城。  上级交
19世纪末,美国经济繁荣,普通劳动者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他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于是,以前只有上流社会才看的书报杂志渐渐出现在普通工人的餐桌上、卧室中。美国新闻从业人麦克卢尔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个市场机遇,决定办一份专门给普通老百姓看的杂志。  很快,以麦克卢尔名字命名的杂志《麦克卢尔》成功面世。考虑到普通老百姓的购买力有限,这份杂志的定价很低。可即使这样,《麦克卢尔》创刊之初也不顺利,购买杂志的人屈指
刘备曾说,有诸葛亮辅佐自己,自己就如鱼得水,从此对他言听计从。不过,诸葛亮和刘备真的是一条心,从来没有过意见相左的时候吗?有,而且是非常大的分歧。  刘备坐上皇帝的宝座后,一心想报复当年孙吴夺走荆州、杀死关羽的仇,于是在黄袍加身的第一年就亲率诸军伐吴,结果他意气风发地出发,却惨败而归,一年后重病而死。这场注定失败的战争本是可以避免的。在刘备出发前,蜀国的群臣谏书堆了厚厚一沓,而刘备固执地听不进任何
宋理宗年间,湖南长沙有个叫蒋一的,某晚在家与一帮狐朋狗友喝酒。为了助兴,一会儿玩猜拳行令,一会儿玩老虎棒子鸡,谁输罚谁喝酒。也许是喝高了,有朋友提议,玩这些都不过瘾,谁输了谁就穿女人的衣服,装女人。大家一听,齐声起哄叫好。很快,被罚酒的换上女人衣服,同时还要装女人的样子,或向男人撒娇,或与男人搂抱,每当至此,众人哄笑不止。  就在众人陶醉之时,突然,一群厢巡破门而入抓人。众人一阵慌乱,反问厢巡为何
二战德军變身解放者?
宋英宗治平年间,经学术界大佬欧阳修举荐,刘贡父获任馆阁校勘。馆阁乃清水衙门,薪水不是很高,也不配“公车”,为方便上下班,刘贡父自掏腰包买了一匹很便宜的骒马(雌马)代步。  骒马其实不太适合代步,因为胆子太小,容易受惊狂奔或踢人。于是同僚取笑他,“你就不怕它踢人吗?”刘贡父说:“买幅青布系在马屁股上就行了。”同僚说:“这就更诡异了。”刘贡父说:“我刚来上班,只能买这么一匹马,谁知你们老嘲笑我,我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