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官员没“专车”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y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英宗治平年间,经学术界大佬欧阳修举荐,刘贡父获任馆阁校勘。馆阁乃清水衙门,薪水不是很高,也不配“公车”,为方便上下班,刘贡父自掏腰包买了一匹很便宜的骒马(雌马)代步。
  骒马其实不太适合代步,因为胆子太小,容易受惊狂奔或踢人。于是同僚取笑他,“你就不怕它踢人吗?”刘贡父说:“买幅青布系在马屁股上就行了。”同僚说:“这就更诡异了。”刘贡父说:“我刚来上班,只能买这么一匹马,谁知你们老嘲笑我,我只能这样堵你们的嘴了。”
  由此可见,北宋绝大多数官员不能享受配备“公车”的待遇。你若不想辛苦走路上下班,只能自掏腰包买匹“私家马”。有些官员可能买不起像样的“私家马”,又不想像刘贡父这样买匹骒马充数,那怎么办?可以坐“出租马”。《东京梦华录》中载,开封市民出门习惯租马代步,一次租金只需100文钱左右,即便半夜也能租到。
  宋仁宗时,开封府军巡院有个叫孙良孺的法官,平日喜欢装穷,出门公干都是坐“出租马”。一次,他押死囚赴刑场,居然还是坐“出租马”。马夫问:“官人准备去哪儿?”孙良孺说:“刑场。”马夫又问:“还回来吗?”听到的人忍不住哄堂大笑。
  宋代宰执级别的高官才配有专用的官马(武臣另当别论,中高层武臣均配官马三匹以上),相当于“专车”;还配有马夫,相当于专职“司机”;工资清单上还有“马刍粟”一项,相当于“燃油补贴”。王旦当宰相时,一名马夫为他效力五年,工作期满,前来辞行,王旦惊讶地说:“我怎不认识你?”等马夫转身离去,王旦看着他的背影,感到非常熟悉,这才恍然想起,忙叫住马夫,问:“汝乃某人乎?”然后赠给马夫非常丰厚的礼物。
  原来王旦平日只见马夫之背而从未见其面,由此可以猜出,王旦坐的马车与用的马夫都是政府分配的,不大可能是他雇佣的,否则怎么可能“未尝视其面”?
  宰相一旦退休,即取消“公车待遇”,比如名相富弼、王安石致仕后,都是自己買了头小毛驴。富弼有次骑驴郊游,遇上一个小官巡检,对方的马前卒吆喝着要富弼下驴让道。富弼也不计较,默默鞭驴走开。要是富弼坐在挂着宰相牌子的豪华“公车”上,小官敢如此放肆?
  宰相机构的公务员(胥吏),虽行政级别不高,但因公务繁忙、工作性质重要,也可乘坐“公车”。
  或许有人会问:古人不是都坐轿吗?其实北宋士大夫很少坐轿,通常只是女性、新娘与年迈之人才坐轿。
  王旦有次下班回家,被一个书生堵在半路大骂。骂着骂着,书生将手中的书本掷过来,正中王旦的脑袋。可以看出,王旦下班并没坐轿,否则那本书不可能砸中他的脑袋。王旦也真大度,交代左右侍卫不要为难那书生,放他离开。
  王安石辞去宰相之位后隐居金陵,出入骑驴。亲朋好友念他年事渐高,劝他坐轿,他正色道:“自古王公虽不道,未尝敢以人代畜也。”
  王安石的政敌司马光也不喜欢坐轿,而是坐马车出门,且不用随从张开伞盖,自己举着一把扇子遮太阳。朋友程颐说:“司马公出门连个跟随的差人都没,太低调,百姓不知您是司马大人,怕不大方便。”司马光说:“某惟求人不识耳。”
  程颐有次与两位官员游蜀道,山路崎岖难行,作陪的官员提出坐轿,他坚决反对,说:“某不忍乘,分明以人代畜。若疾病及泥泞,则不得已也。”当时士大夫多以坐轿为耻,认为不合人道。有些士大夫因病弱年迈,不得已要坐轿,也是再三推辞。
  如果宋朝官员因公出远门,有没有“公车”接送?景祐三年(1036年),欧阳修被贬为夷陵县令,从京师到夷陵有水、陆两途,陆路近些,水路远些,但欧阳修家中没有良马,只好合近求远,雇船走水路。
  宋朝设有发达的递铺与驿站系统,递铺负责快马传递,驿站负责公务接待。根据制度,官员若因公出差,可向枢密院、户部或地方的转运司申请一份“走马头子”和一份“驿券”——凭“走马头子”可以调用驿站与递铺的官马,凭“驿券”可在各地驿站免费食宿。
  谁添鬓边一抹香
  清·《什平署脸谱》局部
  夏日时节,南方人常将新鲜的茉莉、玉兰做成这种造型叫卖,簪在头上俏丽别致,很像古代女子戴的花围。
  但宋朝政府对递铺官马与驿站食宿的管理甚严,只有紧急办公或赴任才可动用。欧阳修被贬到夷陵当个小小的县令,并不是什么重大、急切的事,当然动用不了递铺与驿站的资源,只能自己雇船。
  如果官员擅自动用递铺与驿站的官马呢?按宋朝法律:诈乘驿马,判流刑;未取得凭证而擅乘驿马,判徒刑一年;私借驿马,杖一百,若驿马借出五天,即判徒刑一年。宋真宗年间,荆湖北路转运使梅询擅自将驿马借与广州知州邵晔的儿子,以便他赶往广州看望病危的父亲,导致驿马累死于途中。梅询用心虽善,怎奈触犯了驿马制度,只能领受降职的处分。
  清·《仕女图》局部
  这款花围用的是兰花,颇有细密、柔软之美。此外,丁香、栀子等好看又好闻的花卉也常用于花围,特别适合走清新路线的森系女子。
其他文献
“听见风吹过/像一首渐行渐远的歌”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我的好朋友——朵朵。我们刚认识的时候,总是在她名字的含义上争论个没完。她说那是花朵的意思,而我说那是耳朵的意思。我们常常争论了半天也没有一个结果。她通常会撅起嘴丢下一句“我不理你了”然后走掉,但没过多久就笑靥如花地跑过来拉着我说:“我们去逛街吧!”  “云朵很寂寞/如果说天空没有尽头”第一次听这首歌的时候我和朵朵坐在学校红土操场的看台上。
嗅觉灵敏的新闻类杂志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热点人物,随手抓一把内政外交,以及高层内幕的“新闻食材”,再撒上一点儿花边新闻当作调料,一盘热气腾腾的“招牌菜”就新鲜出锅啦!  有了珠玉在前,时尚类杂志很快就跟上了流行,别看帝王们总是端着一張冷脸装高深,其实内心闷骚至极,非常注重生活品质,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天下人的风向标。  当然了,民众喜爱的通俗类杂志对他们就更是热情有加了。毕竟皇帝的私生活谁不想看?
1744年,普鲁士遭遇灾荒,粮食減产,很多人面临饿死。怎样让国家渡过难关呢?国王腓特烈二世经过考察认为,要想度过饥荒就得多种当时刚从南美洲传到欧洲的土豆,因为土豆容易种植,成活率高,收成也不错。说干就干,他立即下令在普鲁士推广种植土豆,但效果并不明显。  普鲁士百姓种惯并且吃惯了谷物类的粮食,拒绝种土豆,说土豆是南美洲落后地区的食物,欧洲人不能吃。国王听后哭笑不得。怎么办?国王苦思冥想,想出了一个
“煤二代”荷默·哈德雷·希坎姆出生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产煤小镇煤林,这里的孩子一出生基本上就被预设好了人生轨迹——当煤矿工人,只有少数拿到橄榄球奖学金的学生能出去读大学。荷默瘦小的身板在橄榄球比赛中一直是个笑话,连他的父亲也不看好他。哥哥拿到了橄榄球奖学金的时候,父亲鼓励荷默说:“加油吧,荷默,你是真正的煤林人,当你下到矿坑,手拿煤铲时,会觉得自己就是为了挖煤而生的。”1957年,煤林人听说世界上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但每晚都可以和老婆视频。  俞伯牙善鼓琴,但钟子期喜欢网易云音乐,两人擦出的唯一火花是在评论区。  姜子牙海投简历,七十多岁时才收到优质offer,立刻在喜马拉雅FM开了网课《如何在最好的年纪躺赚》,狠狠捞了一笔。  孔子:晚辈想请教一些问题。  老子:你不会百度?  周瑜准备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诸葛亮胸有成竹地说: “我能呼风唤雨,今晚必有东风。”  周瑜:少废话,墨
晚唐宰相毕諴(xián)原本家境贫寒,到了咸通初年(860年),他已经是宰相了,觉得自己不应该有穷亲戚。可他的舅舅此时还是太湖县伍伯(即伍长。役卒,多为舆卫前导或执杖行刑),毕諴想提拔舅舅,以便跟自己的地位相匹配。谁知,毕諴多次派人婉转地劝舅舅辞去差事、自己为他授官,舅舅一次也没听。  毕諴便特别任命候选官员杨载为太湖县令,嘱咐其到任后一定要替自己的舅舅解除卑贱的身份,并将舅舅送往京城。  上级交
19世纪末,美国经济繁荣,普通劳动者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他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于是,以前只有上流社会才看的书报杂志渐渐出现在普通工人的餐桌上、卧室中。美国新闻从业人麦克卢尔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个市场机遇,决定办一份专门给普通老百姓看的杂志。  很快,以麦克卢尔名字命名的杂志《麦克卢尔》成功面世。考虑到普通老百姓的购买力有限,这份杂志的定价很低。可即使这样,《麦克卢尔》创刊之初也不顺利,购买杂志的人屈指
刘备曾说,有诸葛亮辅佐自己,自己就如鱼得水,从此对他言听计从。不过,诸葛亮和刘备真的是一条心,从来没有过意见相左的时候吗?有,而且是非常大的分歧。  刘备坐上皇帝的宝座后,一心想报复当年孙吴夺走荆州、杀死关羽的仇,于是在黄袍加身的第一年就亲率诸军伐吴,结果他意气风发地出发,却惨败而归,一年后重病而死。这场注定失败的战争本是可以避免的。在刘备出发前,蜀国的群臣谏书堆了厚厚一沓,而刘备固执地听不进任何
宋理宗年间,湖南长沙有个叫蒋一的,某晚在家与一帮狐朋狗友喝酒。为了助兴,一会儿玩猜拳行令,一会儿玩老虎棒子鸡,谁输罚谁喝酒。也许是喝高了,有朋友提议,玩这些都不过瘾,谁输了谁就穿女人的衣服,装女人。大家一听,齐声起哄叫好。很快,被罚酒的换上女人衣服,同时还要装女人的样子,或向男人撒娇,或与男人搂抱,每当至此,众人哄笑不止。  就在众人陶醉之时,突然,一群厢巡破门而入抓人。众人一阵慌乱,反问厢巡为何
二战德军變身解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