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menchu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体育学习中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虽然主要是靠学生自己的努力,但并不是说体育教师对此无力相助。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创造条件,培养引导学生由受外因影响为主的被动控制变为受自身学习目标和意志影响的自我控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转变观念,培养主体精神
  
  传统的体育教学就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强调教学组织的严密性,由教師指挥,控制一切,忽视了学生这个主体。所谓主体性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自觉、愉快地进行学习,使其自觉地控制自己的问题行为和不良心理。
  
  二、改革教法,培养体育兴趣
  
  体育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的一种心理倾向,没有这种兴趣就不会对体育学习产生长久的依恋感。因此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一)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体育兴趣,结合学校的实际可能,精选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进体育活动的方式,以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直接兴趣。(二)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了解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作用和意义,真正体验到体育学习和锻炼对增进身心健康的好处,以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间接兴趣。(三)加强对学生体育需要的引导与责任感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积极参加体育学习与锻炼,既是增进健康完成学业的需要,更是未来学习,就业的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要把个人的体育兴趣和需要与国家和社会的体育要求结合起来,把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
  
  三、严字当头,增强受挫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如难度较高的动作、有一定危险的练习、恶劣的天气变化等,这种“逆境”往往会使学生望而却步。这时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的体质和运动基础,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严格要求学生,同时辅以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主动摆脱消极的情绪,排除干扰,变压力为动力,坚持不懈地为达到学习目标而努力,使学生真正悟出体育学习中苦与乐的辩证关系。由于学生现在随心所欲、自由散漫,必须制定一个合理的课堂规则,来约束他们的行为。规则要正面陈述,并且简明扼要,让每位学生都理解,熟悉,并且要管理和执行。同时必须注意规则执行的严肃性,有错必纠,有违者必须及时严肃处理,防微杜渐,以维护有序的管理环境。反之则会产生“破窗效应”。但在处理违规问题时,务必先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做有效的处理;同时要告诉学生教师处理的是你所表现的行为,而不是你个人,只是不赞同你的某种行为而不是不喜欢你本人,体现规则执行的严肃性与即时性,方能鼓励学生纠正错误行为。
  作者单位:河北省鹿泉市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情感教育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抓好情感教育呢?    一、创设情感氛围    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得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而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他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教师就抓住本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带入境。导语的设计要
“给孩子买了积木,可是为什么他从来不搭建,而是只拿一块当‘刀’,一块当‘肉’,切起来没完?”  总有些父母会提这种问题,继续跟他们聊会发现,在他们心里似乎有一个声音在说:“我担心浪费玩具,浪费我的钱。”  一个3岁的孩子曾拿着围棋棋子对我说:“看!”我问:“这是什么?”孩子说:“小汽车!”我回应他:“哇哦!”他便开心地“呜呜呜”把这辆小汽车“开走了”。  随后又拿来一枚棋子,舔着嘴唇告诉我:“这是
“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教学细节”看似平常,其中却蕴含智慧;看似简单中其却孕育深刻。它是一种关注、一种体察、一种创意,充盈着灵动的智慧,洋溢着人性的光辉。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总希望学生回答自己想要的答案,总希望学生提出自己预料中的问题,绝不允许学生出“格”,这样的课很难焕发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避免上述问题?当然是时时处处讲究细节,那如何打造细节美的课堂呢?这是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