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习作 美妙的享受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me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五册习作二:猜猜他(她)是谁。
  
  教学目标
  
  1 读懂习作要求,初步领会写人物外貌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身材、长相、表情、穿戴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
  2 能按习作要求,依照例文的写法,抓住主要特点说、写一个同学的外貌。
  
  教学难点
  
  如何恰当地写出人物的外貌特点。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学生齐声回答:喜欢。情绪高涨)老师今天带来几个动物的谜语,看谁猜得准。(教师板书:猜猜它是谁)
  (投影出示三则谜语)
  (1)年纪并不大,胡子一大把,不论遇见谁,总爱叫妈妈。
  (2)粽子头,梅花脚,屁股挂把指挥刀,坐着反比站着高。
  (3)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
  师:你们猜到了吗?谁来说答案?(学生很快猜到了谜底:羊、狗、蜗牛)
  师:其实,除了动物谜语外,还有人物谜语也很有趣。你们还想猜猜人物谜语吗?老师今天专门创作了一个“人物谜语”,这个谜底就是我们班的一个同学。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和观察,看谁有一双慧眼,能发现谜语中描绘的是哪位同学,还能说出你是根据什么发现的。(教师把“猜猜它是谁”中的“它”换成“他”和“她”)
  (投影出示教师为学生写的“人物谜语”——下水文)
  “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小男孩,个头不高,胖乎乎的。他的头很大,长方脸、胖胖的、白白的,像白面瓜一样。他很爱关,一笑起来,腮帮上就露出两个小酒窝,眼睛就眯成一条缝,可爱极了,活像电视里胖娃娃!他经常穿一身蓝色的衣服,褂子上还有一个个排列整齐的白色五角星,裤子上有好几条红杠条,走起路来蹦蹦跳跳的,神气极了!别看他年龄小,学习可认真了。课堂上最爱举手发言,老师一提出问题,他总是第一个举手。要是老师不点他起来回答,他就把小嘴噘得高高的。他的成绩很好,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在学校举行的作文比赛中,还获得过“三年级组二等奖呢!”
  生:(纷纷举手)是徐佳佳!
  师:你们是根据什么猜出是徐佳佳的?
  生:我是根据他的身材、长相、服装和兴趣爱好来猜出的。
  师:同学们真聪明!根据人物的身材、长相、表情、穿戴还有爱好等特点,一下子就猜出来了。抓住这几个方面来写一个人也能把人给写活了,让人家一看就知道你写的是谁了。(板书:身材、长相、表情、穿戴、爱好)
  师:现在,你们能学着老师出的人物谜语,自己也试着写一个人物谜语吗?要抓住人物的外貌的特点去写.兴趣爱好可以适当写一点,让老师和同学一看就能猜出来你写的是谁。你写的人要是一下就被猜出来了,说明你写得特别成功,你谜语中的人物就会成为你最好的朋友。大家想尝试一下吗?
  (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朗读你写的人物谜语啊?同学们可要注意听啊,猜一猜他(她)是谁?(学生朗读习作)
  生:(争先恐后)是张好!
  师:你根据什么猜的?
  生:因为他长得很瘦,小头小脸,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显得很精神。他写得特别相似。特别是他的下巴上有一颗黑痣,这是他最大的特点。再加上他喜欢打篮球,经常脑门上挂着汗珠,这也是他的特点。
  师:(对写作的同学)他猜对了吗(对了)请被猜到的张好同学到前面来,大家看看他写得像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像)
  师:你们觉得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写好,还需要补充的?
  生:我觉得张好走路时喜欢一摇一晃的,他没有写出来。
  生:我感觉他的嘴巴比一般人的要大,这一点也没写出来。
  师:(对张好和写作者)你们觉得大家提的意见对吗?现在你们已经成了一对好朋友了,你们高兴吗?想怎样表达一下喜悦的心情呢?
  (两个好朋友拉着手,唱起了歌曲《找朋友》,还一边做动作。其他同学也高兴地一起唱了起来,同学们手舞足蹈,教室里笑语飞扬,沉浸在一片欢快和谐的气氛中。)
  师:请大家继续来朗读你写的“人物谜语”,让更多的好朋友从你的谜语中走出来,好吗?
  (学生又沉浸在快乐的猜谜活动中,教师相机引導学生评议和修改。)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话想和大家说?
  生:我觉得这节课很快乐,我们既学到了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又加深了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生: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很有趣,希望老师能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
  生:我觉得写作文原来也很简单的,就像做游戏一样,真不想下课啊。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新的作文教学理念从关注作文知识和写法技巧的传授到关注习作者的生命状态和精神自由,追寻儿童五彩缤纷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和创造的世界里,他的精神生活才充实,才有价值。”这节课改变了传统的“教师预设写作程序——学生奉命作文”的做法,抓住学生爱猜谜爱游戏的特点,从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入手,让学生先猜动物谜语,接着猜化合物谜语,再尝试写人物谜语,既激发了习作兴趣,让学生轻松地进入习作情境,又让学生领悟了抓住外貌特点描写人物的方法。在兴趣盎然中提高了写作能力。教师创作的“人物谜语”——下水文,在激趣的同时,又是学生模仿的样本,迁移的载体。在学生写一写、猜一猜、议一议、评一评、唱一唱、演一演的实践情境中,教师巧妙地参与、相机地诱导、灵活地调控,让写作知识“随风潜入夜”,写作能力也“润物细无声”,使写作活动在诗化的情境中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渐入佳境。在快乐的游戏中,在童话般的境界里,学生没有了“写作文”的畏难情绪,没有了“怕作文”的恐惧心理,没有了“作文难写”的情感体验。有的只是浓厚的兴趣、创造的热情和个性的彰显。这时的童心便如涓涓的小溪,习作便如潺潺的流水汨汨地流淌。所以到了下课时,孩子们还在争先恐后地朗读自己的习作,沉浸在习作给他们带来的美妙的享受中。
  作文教学,要摒弃成人化的眼光,淡化程式化的指导,摆脱心灵的束缚。让作文回归儿童生活,让作文充满童真童趣,让作文真正成为儿童表情达意,书写真“我”的生命乐章。
其他文献
当人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技术层面的东西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时,教材便一下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解读教材随即也成了时髦的话题,变得神秘起来。当聆听了于永正老师的《水上飞机》后,我恍然大悟,教材其实也可以这么读。    一、 读文本,区分文本体裁    教参在进行教材说明时说:《水上飞机》是一篇科学童话,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介绍了水上飞机的广泛用途,向学生展现了科技新成果。说白了,它就一篇说明文
一、材料解读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語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2018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材料由分行排列的三句话组成。“语言”一词共出现五次,显然是材料中的关键词。所谓关键词,是命题者希望考生审题时加以圈画、凝视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以优美的文笔和深厚的情味赢得了一代代读者的喜爱,学界对其主题意绪的探讨也从未停止。许多论者将悲凉看成文章的情感基调,如朱金顺认为,《故都的秋》“抒发了悲凉的感情”[1];王立宪认为,悲凉的意味笼罩着《故都的秋》全篇[2];与人教版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亦持“悲凉说”[3]。其实,这样的解读存在审美偏差,“秋气堪悲未必然”,《故都的秋》表达的主要不是悲凉之情,而是对故都之秋的热爱
统编语文教材立足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提出了“語文要素”这一核心概念,并将此作为“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一条线索。所谓语文要素,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分成若干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合理编排并有机呈现在单元导语、写作、名著选读、“补白”等板块之中,由此构建层级序列较为清晰的课程内容目标体系。语文要素使每一个单元的教学要求更加明
【活动背景】  《会飞的图画》是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通过爸爸给小明寄信时贴的一张小小的邮票,向学生介绍了邮票的作用。课上,我让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邮票,并分小组介绍了邮票的画面。但我总感觉学生意犹未尽。新课标指出: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实践中学语文。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开展了《会飞的图画》这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从课本引入生活,了解邮票的作用
书名: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  主编:赵敏俐  出版单位: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年  ISBN:9787800604072  定价:100元  在中国悠久的文明发展历程中,诗歌与音乐的作用举足轻重,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一直是密不可分的。首都师范大学赵敏俐教授在《关于加强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的几点思考》一文中提出:“在文学研究日益深入的今天,我们不能再忽视或简单地描述这一文化现象,而应该从艺
【教学理念】  1.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韵》中指出: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让学生学会在咬文嚼字中品味语言、揣摩作者、触摸诗句背后所隐藏的内蕴。  2.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让学生在形象感知、展开想象中入境,在感同身受、参读互训中悟情,在融情悟读、激情引读中入心。    【学习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的学习,能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词句的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是加拿大作家里柯克的一篇幽默小品:先写家人为了庆祝母亲节准备陪同母亲出游、钓鱼,后写因车挤反而把母亲留在家中、各自在外尽情玩了一天,回来饱餐母亲烧的饭。乍一看,文章的;主题是讽刺家人揩油母亲节,实际上,却是在节庆中完美展现了可亲可爱的母亲的本色。这里就提出了一个如何由表及里地领悟并把握作者艺术构思的问题。  在第一个母亲节来到之前,家人们早已翘首盼望,并决定为长年累月操劳、
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 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简称“IEA”)主办的“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简称“PIRLS”,中文译为“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活动,主要以小学四年级学习结束时的学生为评价对象。2
设计意图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全篇情感真挚,层次分明。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课文很长,如何在一节课内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我想首先得让学生们运用以前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快速地阅读,迅速地捕捉文中所传递的信息。第二,应该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既做到以学生为主,也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第三,精心处理教材,紧扣文章主线展开教学,突出重点。    教学目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