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bd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将一系列有关的表象融合在一起,用具体、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现出来。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造性地为学生构建多途径、多方式和开放式教学环境,学生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和进行自主学习。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各门学科的教学中,在职业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就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使课堂教学更符合教育规律,也使历史教学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关键词:道德素质创新的意识历史教学素质教育教师素质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以人为本,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作为历史课教学,理所当然也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创新。
  
  一、对职高历史教师素质的要求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应侧重以下几方面:
  
  (一)改革与创新的意识。
  现代社会发展推动着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从理论观念上、办学体制上、考试评估上、课程教材上、教学方法手段上不断推陈出新。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则出现了推理式、辩论式、程序、图示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法。改革与创新意识已成为现代历史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素质。
  
  (二)具备广博的学识及敏锐的思维能力。
  历史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应具备其它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并且要有敏锐的思维能力。教师思维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三)准确、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
  历史教师的语言既要准确无误地表达教学内容,又要丰富生动,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历史事件的发生常常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对于基本历史史实的讲述,可以抛开教材,融入教师的声情语调,用趣味性的、幽默的语言像讲故事那样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把学生带入教师所设定的历史时空中,而对于难以理解的部分,如历史事件的横向比较、经验教训的总结等,则运用简练、严谨的语言加以阐明。
  
  二、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素质教育要求历史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含义,恰当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首先,结合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来介绍做人的道理,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高度责任感;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如鸿毛”的人生价值观;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治学品质;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铮铮铁骨;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这些内涵,启发、教育、感染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其次,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史、中国人民的斗争史和探索史。近代,中国人民遭受了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华战争等几次大规模的侵略,中国人民为此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涌现出了无数民族英雄和可歌可泣的斗争事迹。这些民族英雄和斗争事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素材。为了摆脱外来侵略,中国的有识之士和先进分子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探索。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以失败告终,只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产阶级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终于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通过以上史实的讲述,同学们懂得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深刻的道理,从而更加热爱共产党、祖国和人民。
  
  三、职高历史实施素质教育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将一系列有关的表象融合在一起,创造图文并茂、生动真实的环境,并能构成一幅新的景象,用具体、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现出来。同时它的直观、可视也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且具有信息量大、范围广、摄取便捷和资源共享的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多个角度,跨越时空提供声、像、图示等信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感知的手段自由地获取信息,从而有助于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造性地为学生构建多途径、多方式和开放式教学环境,学生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和进行自主学习。初中历史教师如能正确使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必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历史课教学可根据教材的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它丰富的表现力、特有的感染力和形象性,可以营造一种充满趣味的、让学生自觉参与并能够同学生产生心灵呼应的直观教学情境。这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乐于学习的心理需求,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创新和实践活动中去。还可以重视影视、录像片的利用。当前一部分影视、录像片真实地再现了现代世界发展的曲折历程,这些历史镜头所起的作用是教师用语言描述所无法看到的。利用这些影视片,既有效弥补教材的不足,又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其他文献
摘要:本人认为做好“潜能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要帮助他们确立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热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善于倾听,增强他们对教师的信赖;给予支点,促成他们心理平衡;培养兴趣,使他们实现兴奋点的转移,我们应该以宽厚、博爱、敏锐之心去理解“潜能生”,积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关键词:潜能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
期刊
摘要:江泽民同志提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人是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德、智、体、美也是不可分割的,正如人们所说的“木桶原理”一桶水的容量,取决于木桶全部木板的长度,一块短板对于木桶的容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一个学生某方面素质的缺乏,有时会极大地影响他的成长和成才。  关键词:学生老师品德
期刊
摘要: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将来为祖国服务的基础,是成才的基础,而能否掌控自己的情绪,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早日到来,让我们一同成为优秀的学生良好情绪的引领者吧!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良好情绪引领者    一、教师应使学生认识情绪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曹日昌主编的《心理学》教材及樊富珉、林永和主编的北京出版社出版的著作《心理素质:一个人成功的基础》等参考书籍告诉我
期刊
摘要:作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课程之一,政治教学占据基础性的地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政治教育之中的德育越来越被教育界所关注。本文在分析政治教育中德育的含义、特征及教学过程中应遵守的原则。在此基础上点出政治教学中德育的意义,并提出实施德育的方式,旨在加深对政治教育中德育的探讨。  关键词:政治教学德育    一、德育含义及目的    德育,顾名思义即是道德教育,这即是就其狭义所指。而广义的德育
期刊
金属有机笼状配合物具有多种多样的空腔结构,与自然界的酶,蛋白质等相类似,是现代超分子合成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十几年间,得益于多种有机配体的设计合成,配体与金属配位的几何构型的设计原则,该领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更加复杂的结构和功能更多样化的金属有机笼状配合物被设计出来。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芘基的金属有机笼的设计、合成、结构,性质和主客体化学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所示:
  采用次级组分自组装方法,以前驱体1,3,6,8-四-(对氨基苯基)-芘、吡啶-2-甲醛,和Fe(II),Ni(II),
摘要:特定的教育时期,特殊的教育群体和高职院校对学生特殊的要求,再加上职业院校的高标准、快步伐,使学生管理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通过填补高职院校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空白、填补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空白,填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空白、时间空白及能力空白来达到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塑造健康完美大学生教育终极目标。  关键词:高职特殊填空塑造完美    一、填空已刻不容缓    (一)特殊的时期。  高职教育的最
期刊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校园网的出现和发展开辟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尽管大学校园网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大学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这种以信息化、高速化、交互性和开放性为主要特征的传播媒体已让
期刊
摘要:初三阶段的数学教学一直是初中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不少优秀的学生在初三阶段也会面临数学学习的很多疑惑,造成学习上严重的心理障碍,直接影响了数学成绩的进步提高,一些学生因此也出现了种种消极心理。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对初三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心理障碍进行了客观分析,并提出了科学合理解决方案,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初三数学心理障碍成绩对策   
期刊
摘要:审美教育是任职院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学员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道德实践具有促进作用,甚至使其终身受益。因此,任职院校需要加强审美教育。  关键词;审美教育道德    审美教育是任职院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学员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道德实践具有促进作用,甚至使其终身受益。外国一些发达国家也特别重视这项教育;一些任职院校已陆续开始重视对学员进行包括绘画、音乐、戏剧、电影、舞蹈、文学等内容的
期刊
摘要: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理念往往把学生禁锢在“课堂学习中”,导致初中学生接受的“实然性知识”与“应然性知识”严重脱轨。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和切入点,从社会实际和初中学生的特点出发,在强调从传统课堂中走出来,关注生活,使课堂教学融入生活气息的基础上,重点探究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构建途径等等前沿问题,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构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