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四卡作业 提升学习实效?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un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做作业,是提升初中科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但许多老师往往思考不周,采用单一、机械、重复的作业,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实效。因此,针对课前、课中、课后、一周等不同教学时空精心设计了“导学卡作业、反馈卡作业、挑战卡作业、纠错卡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改变学生被动应付学习的局面。
  【关键词】四卡作业;提升;学习实效
  作业是提升初中科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布置富于趣味性、能引发学生思考的作业不但改变了以往单一、机械的作业模式,更提高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一、课前“导学卡”作业,引导学生通过预习发现问题
  导学卡是学生预习新课的主要导向,作业的设计要能体现学生对前概念的检测和新知识的初步了解,故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设计作业,采用导学卡预习时,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平均分基本相同),每小组预习后进行组员交流、检查,在上课前收齐批阅,找出共性问题,以便课内教学有针对性。
  案例1:《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复习》导学卡
  1.酸在溶液中均能解离出____离子,所以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共性有:
  2.碱在溶液中均能解离出___离子,所以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共性有:
  通过学生先学,学生一般能理解课本上70%左右的内容(学习程度要达到“最近发展区”),学生带着还剩下的30%的疑惑进入课堂,教师上课时,学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能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能够畅所欲言。
  二、课中“反馈卡”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成功
  课堂“反馈卡”包括“达标题、综合题、运用题”三部分组成,其中达标题主要是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原理的了解,查阅书本知识即可完成,满足有困难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设计。综合题是需要在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掌握相应的技能才能完成,满足中优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设计。运用题是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情境中去,能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满足优等生的学习需求而设计。
  三、课后“巩固卡”作业,巩固知识,激发兴趣
  课后“巩固卡”作业,既重视知识、技能的落实,又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发展能力。巩固卡在设计上分为“必做题”和“挑战题”两种类型。其中“必做题”一般是为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而设计的作业;“挑战题”一般是为了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锻炼思维设计的作业。
  案例2:《密度的计算练习》巩固卡
  【必做题】
  1.一个铜球的质量是178克,体积为25立方厘米,查表的得:铜的密度为8.9×103千克/米3。请用三种方法来判断该铜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
  2.(略)
  【挑战题】
  1.若上面1题的铜球是空心的,在空心中充满水银(水银的密度是13.6×103千克/米3)则该铜球的质量有多大?
  2.(略)
  为了激励学生去完成挑战题,在作业卡的设计上融入了积分的评价项目,学生每完成一道挑战题给予10分的积分(完全正确得10分),每天上墙公布一次积分,积分累积到100、200、300等可以换取奖品,积分越多可换的奖品价值越高。
  四、一周“纠错卡”作业,指引学生纠错学习,提升学习时效
  所谓“纠错卡”作业,就是教师利用最常见的错误——错题,引导学生把一周中的科学课前作业、课内作业、课后作业以及阶段测试中经常出现的错题,摘录下来并进行分析,整理找出错误的原因,制定策略并积极开展有效的训练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最终达到“轻负高质”的目的。通常可设计如下纠错卡,指引学生完成自我纠错学习,提升学习时效。
  姓名:_______ 来源:______ 时间:_______
  “纠错卡”,它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过程,学生有自己通过整理去发现问题,自我反思、制定策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使各层次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进步。同时这种作业能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它量少质高,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在最大限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又取得最大的效率。
  总之,设计四卡作业,并用于日常教学,不仅能有效转变了学习方式,还能有效减轻学生的负担,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心五.中小学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徐文体.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墓本措施[J].云南教育,2003(16)
  [3]万荣根,周志峰.新课程视野中的作业[J].教育科学,2007(12)
其他文献
【摘 要】“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开始就是为了教育的终止做准备。身为教育工作者,教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可以在教师不教的时候能够自我成长,这自我成长的能力脱离了教师的教,却又来源于教师的教,所以教,正是为了不教。教师和家长都无法替代学生的自我成长,只有他们入了门,上了路,拥有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时候,教育目的方才达到。  【关键词】教育目的;教与不教;学生成长  “教
【摘 要】对于快乐的定义有很多种,有物质的,有感官的,更有精神的。无论是哪种快乐,都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不断地追求,去努力。每位班主任老师,都希望自己能做一个有职业成就感、能给学生带来快乐的阳光班主任,那怎样才能做一名快乐的班主任呢?这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探究学习的一个永恒的话题。  【关键词】快乐;阳光;成就感;摸索探究  对于快乐的定义有很多种,有物质的,有感官的,更有精
【摘 要】21世纪已经进入信息化和网络时代,近年来,“互联网+”成为万众创新的新方向。因此,在教育教研领域引入网络非常具有研究意义。本文以网络教研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为主题,阐述了网络教研的内涵和意义,并分析了网络教研的特点,最后提出了有效利用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  【关键词】网络教研;教师;专业成长;策略  论坛、贴吧、博客已经成为过去的代名词,互联网时代不仅技术产品在更新换代,交流
《德充符》中畸人的形象正是庄子理想人格的标志,本文着重从个体外形与内德的关系,外在世界功利化的追求与内心世界德性追求的关系来阐述道家的理想人格。
关于“天”,早在先秦诸子百家都有所论述。老子主张天法道,认为天是一种气。墨子提倡以天意行赏罚。阴阳家注重利用五行来谈“天人之际”。孔子也曾讲到天命,“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只有“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可见,先秦思想家早就注意到探讨“天”这一哲学思想问题,虽然绝大多数都是简单的、零散的、未成系统的,不过这些不成熟的想法却成为董仲舒关于“天人感应”说的重要借鉴和渊源。  董仲舒“构
【摘 要】新课程下所谓的教学效率是指“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增幅三者之和所达到的效果。”在新课程要求下,我们的课堂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对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是培养学生“愿思,勤思,善思”,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教学效率;教学观念;因材施教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课堂之所以不能满足新课程的种种要求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思维对于课堂的过度控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