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差异产生原因及经济影响探析

来源 :现代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化发展,城乡差异问题日渐突出,并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目前,中国城乡差异主要表现在居民收入差异方面,这种差异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更影响了中国经济的进步。因此,中国政府应该依据中国国情,加大农村建设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建立完善的保障制度和发挥政府职能。
  关键词:城乡差异;产生原因;经济影响
  中圖分类号:F2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目前,中国城乡差异不断扩大,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在中共中央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城乡差异问题。城乡差异问题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经济社会之间。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难和农村发展滞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城乡差异的存在导致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异,而且这一差异不断扩大。城乡消费水平差异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对GDP增长的影响。因此,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就是缩小城乡差异,减少其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以下就对城乡差异产生的原因和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行深入地论述。
  一、城乡差异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
  1.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在建国初期,中国政府为了缩短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大力发展工业。政府将社会资源向城市倾斜,而忽视了对农业发展的支持,这严重影响中国农业的健康发展。“剪刀差”就是指政府利用强制手段,将农产品转化为工业所需资金。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对农产品价格进行改革,提高了农产品价格,但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农产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情况。[1]中国政府通过向城市无偿奉献的形式,降低了城市农产品价格。因此,自建国以来,中国政府不断将从农业生产中获得税收投入到了城市建筑之中,造成了今天的城乡差异问题。
  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基础实施建设,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自从1978年开始,国家财政不断进行农业投资,但是投资涨幅比较小,1978年-1994年农业投资仅从51.14亿元涨到107亿元,年均涨幅为4.72%,远远落后于1978年-1994年农业生产资料的涨幅。[2]因此,国家财政在农业基本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增长速度过慢,所占比重过低,严重影响了中国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制约了中国农业的发展速度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二)二元体制原因
  中国城乡经济发展关联程度低,处于各自独立状态,呈现出二元社会现象。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实行户籍制度将城市与农村居民分离开来。这样就将农民与土地绑在一起,限制了城乡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也造成了就业制度、福利制度和投资制度的分离,国民经济城乡出明显的二元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户籍制度限制被打破,农民可以进城打工。这样既可以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又可以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事实上,中国户籍制度大大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导致农民收入远远落后于城市居民。这样不仅影响了农民根本利益,又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差异。
  (三)生产科技落后原因
  农业的发展还要依赖于自然,受到自然天气变化的影响很大。自然环境影响农业生产,使其不能在可控范围内进行生产。农产品属于生活必须品,市场需求的弹性比较低。同时,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励,不断缩小了农产品的利润空间。另外,农产品自身具有不易保存、不易存放和不易运输等特点。虽然农业处于基础产业位置,其关系到民生问题,但是这改变不了农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劣势地位。在1952-1978年间,中国农业产值增长69.7%,而工业产值增长1596%。目前,中国农产品地域供给差异不大,优质、健康和安全的农产品供给不足。同时,农产品在运输、存储和加工环节不能实现有效增值,大部分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中国农民人口数量大,农业科技含量低,农业生产力落后,导致农产品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也使得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很多农产品出现销售难、提价难和农民收入难。
  (四)国家政策原因
  1.公共品的供给不足。中国制度改革也导致了城乡差异不断扩大,改革的倾斜性进一步扩大了农民和城市居民之间的差距。在经济转轨时期,农民和城市居民在教育、医疗和就业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然而,城乡在公共品供给方面的差异并没缩小。中国政府对农业的补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农民的社会救济费用增长速度慢。同时,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救济水平低和范围小,这些进一步扩大城乡差异。
  2相关政策不落实。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农业既是基础性产业,又是弱质产业。农业生产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和收益率低。目前,中国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其结果就会影响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差异。目前,国家应该制定完善的扶持政策,并保证这些政策的有效实施,才能缩小城乡差异。
  二、城乡差异对经济的影响
  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消费水平、投资水平和净出口水平。净出口水平基本持平,消费需求可以刺激投资需求,投资需求又可以带动经济增长。同时,消费水平下降就会限制投资增长,进一步限制经济增长。因此,消费水平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增长,保证了投资收益。在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为117251.9亿元,比2009上年增长9.3%。最终消费为67442.5亿元,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为30859.2亿。农民消费为21819.3亿,政府消费14764.0亿,分别占最终消费的32.3%、45.8%、21.9%。[3]同时,2003年城乡消费比2002年增长11.74%和2.60%,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23.82%和4.07%。另外,城乡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率0.38%和2.22%。
  (一)城乡差异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消费水平的提高不仅表现为原有消费数量的扩大,更重要的是表现为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换代。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导致城乡消费结构出现断层,使消费品工业出现严重的生产能力闲置和产成品积压。目前,在城镇居民中,传统消费品已基本饱和,正处于向万元级消费品跃升的继续准备阶段。但是,本应成为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后续消费阶段的农民,绝大多数因收入增长缓慢和负担过重而徘徊在较低层次的消费品阶段,尚不具备购买高级耐用消费品的能力。   (二)城乡差异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致使人口流动与现有城乡结构、体制安排发生严重冲突和矛盾,以至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刚性矛盾更加突出,城乡二元结构严重背离而并非走向一体化。一方面城乡之间现实的收入差距与预期收入差异都会促使人口流动加快;另一方面,长期形成并持续存在的城乡之间特有的严格的二元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不仅使有利于缩小差距的人口流动内在机制难以发挥作用,而且导致了城乡矛盾进一步尖锐化和强烈冲突。
  (三)城乡差异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农业不仅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生活资料,也是轻工业重要的原材料来源,因此农业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宏观经济能否稳定和工业能否健康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农村资金过量流向非农产业,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造成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严重影响了农业自身的发展,进而也影响了工业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不利于工农业协调发展和宏观经济的稳定。
  因此,农民消费增长缓慢,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也远远低于城市居民。假设2003年农民消费增长与城市居民持平,那么最终消费将增加2496.6亿元,而农民消费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為18.34%,对国民经济拉动率达到1.71%。在2003年农民数量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59.47%,而这些人口的消费水平远远低于城市居民,所以农民消费水平需要进一步的提高,缩短城乡差异,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结论
  城乡差异始终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历史原因、二元化制度原因、科技含量原因和国家政策原因,直接导致了城乡差异问题,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国农民人口数量巨大,但是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却很小。城乡差异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和农民收入方面。国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和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并保证扶持政策的有效实施。同时,国家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农村剩余劳动力应该向城市方向流动。政府对农民工进行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帮助其找到合适的工作。另外,政府应该为农民工提供给就业信息,承担起企业和农民工之间的桥梁作用。这样就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缩短城乡差异,保证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国安.论工业化过程中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自然因素与制度因素[J].经济评论,2009(03):41-47.
  [2]安玉雪.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的原因及其解决途径探讨[J].生产力研究,2011(07):110-111.
  [3]庞娟.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异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J].甘肃农业,2009(08):16.
其他文献
美丽的夏日枯萎了,枯萎了  明媚的日子正在飞逝  夜晚升起的潮湿的浓雾  正在昏睡的阴影中飞驰  肥沃的土地上庄稼收割了  嬉闹的溪流已变得寒冷了  葱茏的树林披上了白发  天穹也变得灰暗、朦胧  娜塔莎,我的心上人,你在哪儿  为什么谁也看不见你的倩影  难道你不愿意和心上的人儿  共享这仅有的短暂的光阴  无论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  无论在芬芳的菩提树荫里  无论是早晨,无论是夜晚  我都看不见
为探讨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spondylitis,AS)与HLA -B2 7抗原的关系 ,采用微量淋巴细胞毒实验检测 2 2 0例AS患者HLA -B2 7抗原。阳性检出率 85%。男女比例为 5 5∶1。其
目的:观察复方紫草油外涂治疗孕妇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皮肤科就诊的孕妇72例,所有孕妇均确诊患有湿疹,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饮食、生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产迅猛发展,而民族文化发展相对滞后。那么加强文化发展的建设尤为迫切。本文通过对如何推动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阐述了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的相辅相成,以及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管理办法,论证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物产资源;经济;产业调整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
我的爱情并不是一只夜莺,  在黎明的招呼中苏醒,  在因太阳的吻而繁华的地上,  它唱出了美妙的歌声。  我的爱情并不是可爱的园地,  有白鸽在安静的湖上浮游,  向着那映在水中的月光,  它的雪白的颈子尽在点头。  我的爱情并不是安乐的家,  像是一个花园,弥漫着和平,  里面是幸福,母亲似的住着,  生下了仙女:美丽的欢欣。  我的爱情却是荒凉的森林;  其中是嫉妒,像强盗一样,  它的手里拿
高校信息化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数字化校园,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强化教学质量、促进科学研究、提升服务水平.为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文化创意产业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越来越成为集商业价值和文化内涵为一体的新型朝阳产业。它具有很强的融合性、渗透性和高辐射性,它的规范发展对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三次产业结构的角度论述了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中的作用机制。它将文化创意因素融入第一产业,重新整合农业投入要素,推进全新的农业化道路;通过产业价值链,从各个环节带动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
摘要:自湖南省提出“新型工业化”的带动战略,将此作为推进湖南发展的主引擎和第一推动力。全省各地区积极发展本地工业或创造条件开展工业园区建设,以此来提高群众收入,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使其成为本地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平台。以桑植县为例,对当前该县的工业园区的建设情况出发分析,剖析其建设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工业园区;产业;建设;困难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
为进一步认识脂肪肝的临床特征,了解脂肪肝合并乙肝的临床表现,对我院门诊65例脂肪肝病人的病因、临床症状、体征、肝功及甘油三酯、胆固醇进行观察分析.发现本组病人病因多
以梦为题,我倍感惶恐。我乳名叫梦梦,加之夜来常与梦相伴,故而不知应该写我还是写“梦”。  以梦为题,古今圣贤多有笔墨。爱恨情愁交集一身的李煜叹道:梦里不知身是客;戎马一生的辛弃疾终不忘:梦回吹角连营;饱溢相思的张孜坦言:上天知我忆其人,使向人间梦中见;满怀思妻之情的苏轼哀婉低诉:夜来幽梦忽还乡……  以梦为题,此题可大可小。大者,浮生若梦,古人云: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小者,黄粱一梦,正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