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进一步加强我院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规范药品报损,对2003年以来门诊西药房药品的报损率,报损原因等进行了统计、总结、分析,对降低药品报损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①完善药品报损制度,規范药品报损范围;②规范输液厅药品报损;③建立药品效期登记本;④门诊药房与住院部药房之间进行药品调剂;⑤时刻关注药品临床使用情况,科学合理领药,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的采取,药品报损率明显下降。
关键词:门诊西药房 药品 报损率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221-02
药品是医院用于诊断、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是开展医疗业务的物质保证和重要手段,目前,我国药品的存货约占医院流动资金的40%~60%[1],所以科学管理药品,尽可能地减少药品损失是医院药剂科药品管理的任务之一。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规范药品报损。杜绝一切不必要的浪费,对2007年来门诊西药房药品报损率,报损原因等进行了统计、总结、分析,同时完善报损制度、规范药品报损范围,对降低药品报损的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药品报损率在2010年10月开始显著下降。本文总结我院西药房在降低药品报损率方面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以资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收集并整理我院门诊西药房自2007年始每月药品报损金额及每月药品出库金额2010年3月及2011年3月两月药品报损原因。统计各原因下药品的报损金额。
1.2 方法。运用公式:每个时间段药品报损率=该时间段药品报损总金额/该时间段药品出库总金额×100%;各原因药品报损百分比=该原因药品报损金额/药品报损总金额×100%。
2 结果
2.1 药品报损情况。收集并整理2007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门诊西药房每月药品报损金额及每月药品出库金额,结果(见表1)。
表1 2007-2011年每年药品报损率
2.2 2010年3月、2011年3月药品具体报损情况。整理2010年3月、2011年3月两月药品报损原因。统计各原因下药品报损的金额,结果(见表2)。
表2 2010年3月、2011年3月药品具体报损情况对比
3 讨论
3.1 完善药品报损制度,规范药品报损范围。
3.1.1 完善后的药品报损制度要求药剂人员根据规定对药品进行规范报损,在报损时要求记录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批号、生产单位、报损原因,并实行双人核对制,报损人、核对人均在登记本上进行签字。报损药品放于规定处,定期收集焚烧。
3.1.2 报损范围。过期药品、工作过程中破损药品、原包装破损或存在质量问题的药品(必须是价廉、量少)、更换生产单位、包装或批号引起的药品报损、输液化好后液体中有橡皮塞、漏液等引起的药品报损(报损其中小针剂,大输液做退库更换处理)。
3.1.3 以前只要药品有质量问题、破损等一律登记报损,药品报损率一直居高不下。2006年开始,在进一步加强药品管理的同时,逐渐规范了门诊西药房药品报损,对报损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有些药品报损并不合理,如原包装破损药品报损、药品质量问题报损、大输液橡皮塞质量不佳引起的报损等。于是通过协商,根据实际情况,对于价格较为贵重的原包装破损药品、存在较人数量质量问题药品、问题大输液、近期药品、处于长期停用状态的药品等均做退库处理,对于一些廉价药品的少量破损或质量问题(如标签脱落、标签印刷不清楚、内有杂质、霉变等),考虑到退药程序的烦琐,仍做报损处理。
3.2 规范输液厅药品报损。从表2数据统计结果可见,输液厅药品报损金额在门诊药房每月药品报损总金额中占极大的比率。即60%以上,所以务必规范输液厅药品报损,以免出现报损漏洞。对输液后液体中有橡皮塞、漏液等引起的药品报损,要求输液厅护士将报损输液交于药剂人员,由药剂人员进行仔细核对。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报损登记、调换。
3.3 建立药品效期登记本,对3个月内要过期的药品根据情况做退库处理。设立药品包干区,由专人负责包干区内药品的效期检查,每月检查1次,将半年内要过期的药品上报,结果由部门负责人进行整理汇总,登记在药品效期登记本上。同时,领药人在领药时也要对药品效期加以检查。对进来的近期药品进行登记,且下次领药时尽可能做到,用完一批再领一批,以利于药品管理,减少药品由于领用不合理引起的浪费。
3.4 门诊药房与住院部药房之间进行药品调剂,以减少药品浪费。有些药品门诊用量极少但又必须备用,如异丙肾上腺素针等,以前往往是放到药品过期报损后再去领一批备用,后发现门诊不常用药品在住院药房可能用量较大,两药房间可以相互联系,对部分药品定期进行适当更换。还有一些外包装破损的口服药品。原来一般做报损或退库处理,其实有些药品可以用于住院药房摆药,所以现遇到这种情况,首先与住院药房联系,看能否进行更换。其次再选择退库或报损。2007年10月底。我院门诊住院药房合并,即共享一个药品库,由于两部门用药的互补,使的部分药品的新鲜度大大提高,药品浪费也明显减少。
3.5 时刻关注药品临床使用情况,科学合理领药。科学合理领药,根据药品临床使用情况领药,一般常用药品领药量一次为1/2周量,对于一些用量极少或近期药品要求用完一批再领一批,避免药品积压、过期。同时若发现药品处于停用状态3个月以上,一般根据情况做退库处理。
通过药品报损制度的完善和一系列措施的采取,目前门诊西药房药品报损率已明显下降,这标志着我院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房俊敏.医院药品的管理和核算[J].现代医院,2006,6(6)
关键词:门诊西药房 药品 报损率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221-02
药品是医院用于诊断、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是开展医疗业务的物质保证和重要手段,目前,我国药品的存货约占医院流动资金的40%~60%[1],所以科学管理药品,尽可能地减少药品损失是医院药剂科药品管理的任务之一。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规范药品报损。杜绝一切不必要的浪费,对2007年来门诊西药房药品报损率,报损原因等进行了统计、总结、分析,同时完善报损制度、规范药品报损范围,对降低药品报损的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药品报损率在2010年10月开始显著下降。本文总结我院西药房在降低药品报损率方面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以资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收集并整理我院门诊西药房自2007年始每月药品报损金额及每月药品出库金额2010年3月及2011年3月两月药品报损原因。统计各原因下药品的报损金额。
1.2 方法。运用公式:每个时间段药品报损率=该时间段药品报损总金额/该时间段药品出库总金额×100%;各原因药品报损百分比=该原因药品报损金额/药品报损总金额×100%。
2 结果
2.1 药品报损情况。收集并整理2007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门诊西药房每月药品报损金额及每月药品出库金额,结果(见表1)。
表1 2007-2011年每年药品报损率
2.2 2010年3月、2011年3月药品具体报损情况。整理2010年3月、2011年3月两月药品报损原因。统计各原因下药品报损的金额,结果(见表2)。
表2 2010年3月、2011年3月药品具体报损情况对比
3 讨论
3.1 完善药品报损制度,规范药品报损范围。
3.1.1 完善后的药品报损制度要求药剂人员根据规定对药品进行规范报损,在报损时要求记录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批号、生产单位、报损原因,并实行双人核对制,报损人、核对人均在登记本上进行签字。报损药品放于规定处,定期收集焚烧。
3.1.2 报损范围。过期药品、工作过程中破损药品、原包装破损或存在质量问题的药品(必须是价廉、量少)、更换生产单位、包装或批号引起的药品报损、输液化好后液体中有橡皮塞、漏液等引起的药品报损(报损其中小针剂,大输液做退库更换处理)。
3.1.3 以前只要药品有质量问题、破损等一律登记报损,药品报损率一直居高不下。2006年开始,在进一步加强药品管理的同时,逐渐规范了门诊西药房药品报损,对报损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有些药品报损并不合理,如原包装破损药品报损、药品质量问题报损、大输液橡皮塞质量不佳引起的报损等。于是通过协商,根据实际情况,对于价格较为贵重的原包装破损药品、存在较人数量质量问题药品、问题大输液、近期药品、处于长期停用状态的药品等均做退库处理,对于一些廉价药品的少量破损或质量问题(如标签脱落、标签印刷不清楚、内有杂质、霉变等),考虑到退药程序的烦琐,仍做报损处理。
3.2 规范输液厅药品报损。从表2数据统计结果可见,输液厅药品报损金额在门诊药房每月药品报损总金额中占极大的比率。即60%以上,所以务必规范输液厅药品报损,以免出现报损漏洞。对输液后液体中有橡皮塞、漏液等引起的药品报损,要求输液厅护士将报损输液交于药剂人员,由药剂人员进行仔细核对。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报损登记、调换。
3.3 建立药品效期登记本,对3个月内要过期的药品根据情况做退库处理。设立药品包干区,由专人负责包干区内药品的效期检查,每月检查1次,将半年内要过期的药品上报,结果由部门负责人进行整理汇总,登记在药品效期登记本上。同时,领药人在领药时也要对药品效期加以检查。对进来的近期药品进行登记,且下次领药时尽可能做到,用完一批再领一批,以利于药品管理,减少药品由于领用不合理引起的浪费。
3.4 门诊药房与住院部药房之间进行药品调剂,以减少药品浪费。有些药品门诊用量极少但又必须备用,如异丙肾上腺素针等,以前往往是放到药品过期报损后再去领一批备用,后发现门诊不常用药品在住院药房可能用量较大,两药房间可以相互联系,对部分药品定期进行适当更换。还有一些外包装破损的口服药品。原来一般做报损或退库处理,其实有些药品可以用于住院药房摆药,所以现遇到这种情况,首先与住院药房联系,看能否进行更换。其次再选择退库或报损。2007年10月底。我院门诊住院药房合并,即共享一个药品库,由于两部门用药的互补,使的部分药品的新鲜度大大提高,药品浪费也明显减少。
3.5 时刻关注药品临床使用情况,科学合理领药。科学合理领药,根据药品临床使用情况领药,一般常用药品领药量一次为1/2周量,对于一些用量极少或近期药品要求用完一批再领一批,避免药品积压、过期。同时若发现药品处于停用状态3个月以上,一般根据情况做退库处理。
通过药品报损制度的完善和一系列措施的采取,目前门诊西药房药品报损率已明显下降,这标志着我院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房俊敏.医院药品的管理和核算[J].现代医院,200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