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调与仪式化:《金刚川》的叙事伦理

来源 :电影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ky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争片的类型程式往往比较固定,但《金刚川》实现了战争片从叙事到内容的多层突破,无论是复调的叙事手法、仪式化的造型运用还是“降维”的人物视角,都为国产新主流电影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新主流电影呈现方式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金刚川》又一次对新主流类型电影进行了新的定义,如此精准化、类型化的改造,不仅摒弃了以往对敌人脸谱化、妖魔化的叙事策略,也从更宏观的视野去关照人性、表现战争。
其他文献
影片《一秒钟》以父女亲情及人与电影的关系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关于情感的故事。在人物塑造上,不同的情感指向与情感强度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同时,因为淡化历史背景和过于强
庶民剧在日本电影创作版图中蔚为大观,并成为揭示其民族电影风格的窗口。从战后的小津安二郎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山田洋次再到新世纪的是枝裕和,庶民电影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
电影《一秒钟》以胶片这一物质为叙事线索,将宏大的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冲突内化为亲情伦理,且在电影特质、时代特征及个体记忆转喻的基础与符合斯蒂格勒电影理论所称的“第三记
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发展较好,部分优秀动画电影的“神话”IP改编逻辑值得借鉴。它们神话IP改编的魅力在于对受众“互文记忆”与“期待视野”的满足与挑战上:一是对神话人物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城市电影中所涉及的时间概念,已不再单纯地指向电影叙事层面的含义,而是一种被群体化和主观化的时间,即“心理时间”。这种“心理时间”不仅指代了中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