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环、错位与创伤疗愈——《一秒钟》元电影叙事探析

来源 :电影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zy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一秒钟》以胶片这一物质为叙事线索,将宏大的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冲突内化为亲情伦理,且在电影特质、时代特征及个体记忆转喻的基础与符合斯蒂格勒电影理论所称的“第三记忆”要义之上,实现了元电影的建构。影片从元电影的建构方式出发,以“闭环系统”、回环手法、个体记忆的创伤与疗愈为角度进行多维思考,实现人物关系、多重时代、现实与影像的多重错位表达,在元电影影响叙事链条的同时,又以其创作逻辑的反身性完成自身建制。
其他文献
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是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丰富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成为中国电影中一道色彩独异的景色,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播意义重大;同时,云南
国产动画已迅速发展,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下简称《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姜子牙》等为代表的多部优秀动画电影受到社会
贾樟柯电影可谓独树一帜,其以表现中国最普通、最广泛的大众群体的真实生活为最根本的创作动机,同时选择了纪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贾樟柯将电影的表现对象设置为比一般电影的表
随着网络与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竖屏“微”影视应运而生,表现出独特的叙事美学特征。首先,竖屏“微”影视改变了受众常规的观看模式,适合于表现范围小且纵深长的形象空间;其
著名日本女性摄影师蜷川实花跨界在影视艺术上进行了探索并有着不俗的表现,是典型的“摄而优则导”,她把在摄影艺术中的实践经验,带入影视艺术的创作中,其浓烈的色彩、绚丽氤
电影通过对人物形象刻画、事件角度切入等形式或直接或间接地建构了东北地域的文化,此种建构存在客观真实和偏向性,相应地,就会使公众对东北文化形成或正确的或误解的形象认
陈可辛出身于漂泊的香港家庭,以倡导拍摄“泛亚洲电影”著称。《甜蜜蜜》《投名状》《中国合伙人》《夺冠》用电影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他的电影游走于东西方之间,凸显商业性与
影片《一秒钟》以父女亲情及人与电影的关系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关于情感的故事。在人物塑造上,不同的情感指向与情感强度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同时,因为淡化历史背景和过于强
电影《十八洞村》借助叙事策略扭转了主旋律电影创作传统中相对模式化的角色既定关系,使主流话语以多种形态“隐匿”于作品之中。因“抽帧降频”而产生的“影像间隙”,让原本
庶民剧在日本电影创作版图中蔚为大观,并成为揭示其民族电影风格的窗口。从战后的小津安二郎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山田洋次再到新世纪的是枝裕和,庶民电影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