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hhmao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1
  摘 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关系大学走向社会以后如何正确处理工作、生活、家庭的重要因素,如何对大学的心理进行教育是大学阶段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这一问题分析了大学生目前心理健康的现状,以及体育教学中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定义的内容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并且未来世界对人才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知识,具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大学阶段是每个人心理成熟的阶段,对心理健康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大学阶段培养良好的心理,尤其是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是一项值得关注的课题。
  二、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受我国教育应试趋势的影响,中小学阶段偏重于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学生的心理教育缺乏必要的普及,据有关报道显示,我国大学生中有1/3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
  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好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其过分溺爱,所以大部分孩子缺乏相应的自理生活的能力,一些学生进入大学以后苦于如何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另一方面表现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在家里这些独生子女一向是有家长宠爱着,现在一下子进入这样的集体生活,很多大学生仍然是我行我素,不顾他人感受,从而处理不好人际关系。
  (二)无法承担就业的压力
  现在许多即将毕业的学生都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他们都因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产生厌世、极端的心理倾向,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弱。
  (三)无法正确处理大学恋爱问题
  走进大学没有了中学阶段那么多的课程负担,也没有太多家长的束缚。好多大学生开始了自己的恋爱生活。但这也给一些大学生带来了心理负担,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的关系。一些大学生由于过度沉溺于恋爱中而耽误学业,也有些学生恋爱受挫后自杀的,这些都是由于其心理健康问题造成其没能处理好大学阶段的恋爱问题。
  (四)不能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
  对于学习为了什么,将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生等问题一些大学生没能进行正确的定位,从而出现了目前的大学生眼高手低,不能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三、体育教学中对培养心理健康的方法分析
  高职体育教学是一门公共基础课,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方面的能力。如何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是一个意义深远的问题。
  (一)将心理健康指标设为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
  体育教学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体魄,还要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应把心理健康的测定作为体育教学的考察目标之一。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复杂的,所以对其进行考察也有一定的难度。大学的体育教学部门可以对影响心理健康的几个重要因素抽取出来对学生进行考察,如自我概念情况、自信、意志品质等等,通过定期的科学测试,逐步完善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测评体系。定期测试的结果能科学而直观地反应学生心理状况,也为教师在今后的体育教学如何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依据。
  (二)任教教师要不断学习
  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所有的理念都需要教师进行传播。这就需要教师不但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还要重视对心理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引导大学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出合理的自我定位。
  体育教师不能固守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教师要不断学习与创新,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理念的教学中来。可以组织一些拓展训练的活动:例如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一起登山、郊游之类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体魄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避免独生子女我行我素的现象。
  (三)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进入大学阶段,大学生在之前的人生历程中所形成的不同的性格特性也逐渐显露了出来。教师在教学之初要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其不同之处,对学生所从事的体育活动提出建议。例如,对于性格内向、不爱跟人打交道的学生让他们参加竞争性的团体活动,例如拔河、接力赛等,培养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对于性格优柔寡断、做事犹豫的学生,让其参加乒乓球之类动作敏捷的运动,激发其果敢的能力;对性格急躁遇事爱冲动的学生让其参加太极这样的运动,培养其沉稳的一面。教师也可按性别的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为女生适当安排体育舞蹈、瑜伽之类的活动,为男生安排一些户外活动。
  (四)进行“体育精神”的学习
  体育精神是一种心理资源,对体育实践活动起着指导作用。“体育精神”是整个体育教学的核心,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也有着不可代替的积极意义。让学生学习体育精神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显性学习,一种是隐性学习。显性学习主要就是对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教育,学习一些励志名人的经验。隐性教育就是通过教师组织相关的活动,让学生自己体验,并引导其将这种精神运用到平时的生活中。高职体育教育的重点应放在隐性教育方面,例如,体育教师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组织耐力跑测试,让学生从测试中体会中真正体会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也可以组织百米冲刺测验,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有时候成败就在一瞬间,在重要的关头要冲刺一把,把握人生的关键时刻。
  四、结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问题。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要把心理健康指标作为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体育教师要提高自己素质,注重因材施教,对大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教育等途径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胡小军.体育锻炼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8(4).
  [2] 陶坚.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成人教育.2012(1).
  [3] 郭海莲.试论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J].内江科技.2010(9).
  [4] 闫升.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10(4).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1  摘 要 本文对中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阐述了体育教学模式多元化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多元化发展的意义,然后又进一步分析了教学模式多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中学体育教学模式选择优化时的三点策略,即:依据教材所体现的教学思想进行选择、依据现有
学位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1  摘 要 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方面,它是训练学生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锻练体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是体育教学工作者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人们身体强健发展的需要,这已是每一位体育工作者所应该和要承担的责任,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课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1  摘 要 体育游戏能够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兴趣,合理的运用体育游戏,寓教学内容于体育游戏中,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体育课在体育教学中,由于教材的重复性,每一学年都有相同的项目,学生往往感到比较单调,枯燥无味,提不起学习兴趣,从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1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推进和深化,中学体育教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体育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中学体育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逐渐出现。本文作者从中学体育教育过程中的体育心理分析的视角出发,结合多年中学体育教学经验,分析了目前中学体育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1  摘 要 本文分析的是分层次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文章首先阐述了分层次教学的内涵,然后又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分层次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希望能够对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分层次教学 应用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正处在快速成长发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