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电力系统分析》的教学实践与改革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_eeq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力系统分析》是高等院校电气专业的三大主干课程之一,在专业教学和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计划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该课程教学的探索及实践,结合我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了适合培养铁道电气化人才的教学内容,并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结果证明了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成效。
  【关键词】《电力系统分析》 专业 教学实践 教学方法
  一、优化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色
  随着专业设置的改革,《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课时不断减少,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和迅猛发展,以及电力市场的引入,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却越来越丰富,教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势在必行。据此,我们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如下几方面改革:
  (一)强化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一般专业课给人以枯燥和抽象的印象,学生觉得专业知识离自己的生活很远,仅将其停留于“纸上谈兵”的理论阶段。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我们在讲授该课程时,主要把握两个导向:一是从生活常识和细节入手,将基本物理概念与其结合在一起,合理设计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避免“填鸭式”教学。
  (二)消减高深理论,减少大量的公式推导
  在专业基础课的初始学习过程中,掌握常识性知识及分析问题的思路更重要。大量的公式推导,一方面会使学生模糊学习的重点,顾此失彼;另一方面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恶和惧怕心理,不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对此,我们采取了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给学生更多自学的机会。在教师讲解了各元件参数物理含义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自学了解各参数的来源及根据实物建立数学模型的常用方法,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三)增加牵引供电系统的相关内容
  为了突出我专业侧重于铁道电气化的特色,我们在此课程的内容安排中,特意增加了牵引供电系统的相关章节。但在内容编排上,并不是将两者独立分开,而是使学生认识到牵引供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前者是后者的特殊负荷之一,具有一定的个性,但也适用广义电力系统中分析处理问题的常用方法和基本原则。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专业能力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已发展成为大容量远距离输电和大电网的超高压电网,系统数字化、自动化及综合化程度愈来愈高,对电气专业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电力系统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及受实际条件限制,电气专业学生很难接触到现场实际操作和控制。如何使学生在扎实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得到工程实践的锻炼,为此,我们探索和实践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
  “合理”不是指一味依赖多媒体课件,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将黑板教学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
  《电力系统分析》中涉及很多元件实物或工程实践,通过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采用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图表和动画等信息,将传统的文本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采用power point软件制作电子课件,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的直观认识、记忆和理解,及对抽象概念的还原。但讲述各知识点时,教师必须深入详细地分析它们的内涵、特点及相互关系,应将各种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复杂的公式推导、烦琐的设计过程形象化、直观化。
  (二)理论教学环节的配合
  2004年起我们对学生开设了历时三周的基于PSASP软件的专业数字仿真课。内容涉及电力系统的潮流、短路电流、继电保护等,具体分为电力系统基本元件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复杂电力系统分析计算两大部分。开设该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数学描述方法和复杂电力系统的数学建模方法、电力系统稳态运行状况的分析及复杂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工程实用方法等。
  (三)实践教学环节的结合
  单纯依赖上述理论教学环节还不足以满足工科学生的学习实践需求。建立开放的、设备齐全的实验室,既能满足学生日渐多元化的个体需要,又能满足竞争激烈的学生就业市场的需要。我们引进了浙江天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系列实验设备,开设了三相牵引变压器供电臂负荷与绕组负荷关系验证、吸流变压器的吸流作用、各类继电器实验、各类继电保护试验及单机接入无穷大电力系统的并网实验等。这些项目充分利用实验设备,紧扣教学大纲,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也为其今后的工作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结论
  定位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是培养人才的两个重要环节。专业基础课起着衔接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重要作用,电力系统分析又是整个电气专业所有专业课的基础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初步地了解。我们电气教研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门课程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手段进一步完善,使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其毕业就业或进一步深造打下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璟华.“电力系统分析”多媒体教学实践与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7(7):194-195.
  [2]李滨,韦化,祝云,等.教学与工业实践紧密结合,为电力工业服务[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4):4-6.
其他文献
对佛坪自然保护区三种生境苔藓植物优势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面生苔藓植物分布最广的是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苔类分布最广的为小蛇苔(Conocephalum japonicum)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是重要的经济树种和城市绿化树种,每年产生大量的枝叶,但资源利用率低,而从中提取的精油,具有抑菌、抗氧化、杀虫、
沙地柏因其特有的生物生态特性,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沙地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在综合多方资料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沙地柏的形态特征,生物生态价值,并结合作者多年实践经验,
当今的语文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新课标的推进和实施,看似轰轰烈烈,但语文课堂的改变并不大,仍然以高考为指向,以题海战术为秘诀,以老师授课为“主导”,以成绩为“考标”。于是语文课堂普遍还是老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的沉闷局面,也就造成了调皮的学生越来越多,厌学的情绪越来越“上涨”。“真是老革命遇到新问题”,老师们怨声载道,对自己的教学的信心指数一天比一天“下跌”。看来,传統的语文教学课堂,确实像一潭死水,
【摘 要】本文对农村中学出现的厌学现象从学生、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进行了剖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厌学 原因 对策  一、农村学生厌学的原因  现在学生吃苦能力差,不爱学习,成天想着看电视、玩电脑。作为一名老师,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根治厌学症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农村中学生出现厌学现象,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本人问题  学生厌学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本
【摘 要】结合我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问题管理机制的构建,探讨应对问题的几个主要步骤,为全面提升高校图书馆应对问题的意识。  【关键词】问题管理 机制构建 高校图书馆     危机管理研究和应用虽然近年来得到了深化,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高校图书馆管理中仍然是个重要研究的课题。温水煮青蛙原理是危机与问题关系的生动写照:如果把一只青蛙扔进沸水中,青蛙会马上跳出来,但是如果把一只青蛙放
采用石蜡切片法制片对三球悬铃木(法国梧桐)叶片解剖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球悬铃木叶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叶片厚度142.4μm。三球悬铃木叶主脉上下的表皮细胞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