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实验装置从定性走向定量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logn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rn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被广泛运用.本文以《液体的热胀冷缩》一课为例,探讨通过改良原有实验器材把定性研究转化为定量研究的实施路径,以及在此过程中通过对话呈现学生思维过程,利用实验器材与图表提供思维支架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方法.
其他文献
在引导儿童进行科学探究过程中,我们要做一个“长大的儿童”,带着儿童的理解、成人的思维融入儿童的世界,充分运用儿童世界的一些重要特征,如好奇、好动、爱想象、爱争论、好表现等,用儿童的方式,跟他们“斗智斗勇”,引发他们的思维不断深入,与他们共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喜怒哀乐,让他们感受自由生长的力量,享受充满童趣的科学探究.
期刊
一、引言rn科学概念是科学知识构成的基本要素,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在教学后测、练习中往往出现学生对科学事实性概念学习不扎实、概念理解不透彻的问题.这说明学生对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识别、再认或回忆表现欠佳,对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把握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应用有关的基本科学概念和科学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不能很好地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以及建立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合理联系等.
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是后续进行数学知识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数学的起点与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的起步框架,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会对其未来的学习产生深远影响.本文结合深度学习理念,对现阶段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建议.
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本文探讨了在科学教学中有效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策略和方法:巧用兴趣导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适时适度指导,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改进评价机制,激励学生课外探究.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做到“乐学、爱学、好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科学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从而担负起科技强国的重任.
期刊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科学已经成为小学阶段的核心课程之一.小学科学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各种实验材料,教师对结构性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在选择科学结构性材料时,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材料的生活性、教学目标的实现性、对学生思维的拓展等;在使用科学结构性材料时,要考虑材料出示的时机、顺序以及材料的数量等.只有科学选择与使用结构性材料,才能保证科学教学的质量,进而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科学活动是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实施途径,对于学龄前儿童的科学学习及学生的学习品质培养乃至全面协调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科学小实验是科学活动的一种形式,是幼儿探索、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郭思乐倡导的生本教育,倡导教育要返璞归真,要回到学生的立场和生命的立场.本文所研究的亲子科学小实验阐述了在郭思乐教授“生本”理念的指引下,应高度重视幼儿参与,指导亲子合作进行科学小实验,支持和引导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的研究,促进幼小教育的有效衔接.
小学的科学实验考核已经纳入了评判小学生综合素质高低的范围,可见科学实验在小学生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小学科学实验教师要不断改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本文主要探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科学实验课程中融入小组合作学习法、情境化实训操作、学生之间开展相互评价和纠错等教学方法,给小学科学实验教师改进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带来了一定的启发.
我们根据丹阳市“三原则、八环节”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在规定项目“教师限时讲授,学生大胆表达”的基础上,确定了自选课题项目.我们新区实小教育集团经多次研讨,把“媒体辅助”作为自选项目课题,力求将信息化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课改自选项目确定以后,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积极推进.
期刊
科普阅读有很重要的意义,但科普阅读在小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要推广小学科普阅读,就要重新认识科普阅读的意义.学校要从多方面入手,布置校园环境,提供优质图书,加大教师的推广力量,开展丰富的科普活动,推荐科普读物,同时还要做好与家长的合作.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因其高效的资源整合性、学习的便利性、制作的简易性,越来越多地受到教师的欢迎.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内容十分宽泛,亟须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帮助,而微课就是非常合适的一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