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问题导学,组织数学教学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iye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教育改革的目的在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而问题导学法可以很好地达到这个目的.它是指教师设置围绕教学目的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这些问题,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有效提升学习能力.因而,本文研究了问题导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
  问题导学法有两个关键词,“问题”和“导学”,其中心是“导学”,即“引导”和“学习”,其条件是“问题”,也就是通过巧妙地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发散思维,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探究、推理能力,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而这种教学方法对正处于抽象思维形成阶段的初中生而言非常有意义.在问题导学下,学生通过数学问题的探究,可以认识数学的本质,逐步形成数学思维,发展数学素养.那么,如何合理应用问题导学法呢?接下来,就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一、构建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导学法是以问题为切入点的教学活动,所以设计问题情境是问题导学法成功的关键.而问题情境可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从而有效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探究出数学知识的本质,进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探索勾股定理”时,为了引导学生发现知识探寻知识的本质,培养问题意识,笔者设计了问题情境,即一棵大树在一次强烈的台风中于离地面10米处折断倒下,树顶落在离树根24米处,大树在折断之前高多少?由于问题非常的生活化,所以学生并不难理解,且因为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出现,所以学生激发了探究的兴趣.而在激趣之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情境,建立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分析中,学生通过已学的旧知识用数学图形描绘出了问题情境,即学生画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边分别为10和24,而现在要求的是斜边长多少?从而让学生将生活问题转化成了数学问题.在学生探究出问题情境的本质之后,笔者引出了勾股定理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回答情境问题.而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问题情境建立了数学问题意识,理解了勾股定理存在的实际意义,提高了数学学习能力.
  二、设计系列问题,生成问题逻辑
  系列问题也叫问题串,是基于一定探究内容而设计的由表及里的一系列的数学问题,目的在于降低知识难度,引导学生递进式学习,深刻认知数学知识.而系列问题是支撑问题导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教师要设计系列问题,辅助学生生成问题逻辑,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数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无理数”时,为了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效率,有效获取数学知识,深刻理解无理数概念,笔者设计了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推导出无理数.问题串如下:1.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你能把它们剪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吗?试求拼凑后的大正方形的面积.2.假设拼成的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a应满足什么条件?3.a可能是整数或者分数吗?4.a是有理数吗?5.a是什么数?而通过系列问题的指导,学生在一个一个问题的解答中一步一步贴近无理数,最终抽象概括了无理数的概念.而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概念探究的数学方法,提高了逻辑推理能力,增强了自主探究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可见,利用系列问题进行问题导学,可以提高数学学习质量,增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三、引导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能力.而获得问题解决能力的同时,学生也可以提升发散思维能力,增强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强化探究能力等.而如何通过问题导学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教师可以将问题导学法和小组合作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提高协作能力的同时强化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一举两得.
  例如,在教学“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时,为了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深刻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笔者组织了小组合作式的问题探究,经历探究证明定理的思路和证明过程.首先,提出问题,如何证明“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这个命题呢?其次,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共同探究这一问题.如甲小组,學生们通过画图,结合“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定理,推出了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之后,给出一个练习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解决,深刻理解、内化定理.而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共同探究、交流思想,不仅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而且增强了发散思维能力.可见,问题导学和合作探究相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用问题导学法指导数学教学,在问题导学中渗透问题思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而在问题意识的驱使下,学生可以产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而在探究中,学生又可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问题导学法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PTrG)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ASODN)对恶性胶质瘤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将c6胶质瘤细胞接种于大
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05年5月采用游离颅骨瓣一期复位治疗小儿颅骨缺损11例,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高三复习课不仅是基础知识的再次复习巩固,而是在基础知识体系下整理归纳,解析几何定点定值问题是学生解题的一个难点,正确审题并快速找准切入点,是解答的关键.
从用人单位的反馈看,工科专业毕业生的实践技能和工程能力普遍存在着不足。从教学资源的角度观察,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效果不好,与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甚至缺失有着直接关系。对于
本文根据举办生物化学趣味知识竞赛复习课的教学实践,分析了知识竞赛集知识性、趣味性、挑战性等于一体特点,指出它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愉快地进入自主探索复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 mellitus,T2DM)近球小管(proximal tubule,PT)的Na^+,k^+-ATPase活性变化。方法 首先建立T2DM大鼠模型,测定血糖、血清胰岛素和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e
采访时间:2015年1月15日  采访地点:台客台北家中  台客简介:  本名廖振卿,1951年生,台湾省新北市人。国立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现为《葡萄园》诗刊主编,中国诗歌艺术学会常务理事。自大学时期即开始写诗,迄今已近四十年。目前已在两岸三地出版有诗集《生命树》《乡下风光》《故乡之歌》《与石有约》《星的坚持》《台客短诗选》《续行的脚印》等十一部。诗论集《诗海微澜》一部,散文集《童年旧忆》《生活随
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而创新需要基础理论和创新思维两大支柱支撑。本文立足于物理化学课堂教学,提出以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为抓手,通过"引导思考、鼓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结扎模型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的时空变化规律,为探讨其在神经再生中的机制与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