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奏出生活的美妙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blueb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其在人类文明中占據着极为重要的位置,现阶段在各个阶段的教育课堂中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已得到了充分发挥,小学音乐课堂同样如此。小学教师在课堂中怎样将良好的音乐教学情境创设出来,使学生学音乐的积极性有效提高,是所有音乐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应用音乐教育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所取得的成效极为显著。音乐从生活中而来,音乐教学更要和生活相贴近,这也是现阶段整个音乐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所以教师应对学生予以科学指导,让其在生活中探索、发现和学习音乐。
  创设教学情境,感悟生活化教学氛围
  音乐从生活中而来,即为音乐内容是从生活之中取材,所有的音乐作品都是对生活的精加工,进而也就增强了音乐的真实性。在小学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音乐教学内容也应和生活相贴近。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兴趣,发现一些有关地域文化生活、日常生活和自然生活等的音乐内容。
  例如,以《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到家中请妈妈讲一讲他们小时候的生活环境。然后在课堂上,再问学生:“同学们,通过昨天回家在妈妈那里了解到那个年代的生活环境,试想一下,若是我们处在那样的环境中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然后再看看现在,是不是觉得我们十分幸福呢?”学生一边感受着优美的歌曲,一边忆苦思甜,明白我们现在所处时代的美好,了解父母小时候生活的艰辛,从而对现在的生活保持更加珍惜的态度。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既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歌曲的内涵,同时还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充分激发了出来。学生不仅了解到生活和音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同时借助音乐学会了珍惜和感恩。进而充分发挥出音乐的魅力,提升了音乐课堂的层次。
  开展游戏活动,实施生活化教学过程
  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化游戏是小学音乐游戏活动的重中之重,借助结合游戏和音乐元素,对学生予以鼓励,让其把教育和娱乐融为一体,在快乐的游戏中将音乐知识牢牢掌握住,对音乐进行创造,并将音乐的魅力充分显现出来。在小学音乐游戏活动教学措施中,体验性策略为第一,再是情境性策略、角色互换以及角色策略,借助开展游戏音乐活动教学,为小学生更好地进行体验、感悟、融入和创造提供方便。
  以《彼得与狼》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利用体验式学习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分段落欣赏音乐,对音乐中每个人物的表现手法的区别有所感悟。音乐中包含了狼、小猫、鸭子、小鸟、老爷爷和彼得,其分别通过圆号、单簧管、双簧管、长笛、大管、小提琴进行表现。然后再采用情境性策略,在体会主题旋律时,各个角色依次登场。学生通过对每个角色出场时的状态和动作进行感悟、联想和想象,并针对其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最后再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后把音乐故事中彼得和猫、猫和狼、猎人和狼、鸭子和狼的故事展现出来,利用游戏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化游戏教学方式魅力的感受,从游戏中掌握到各种乐器的的音色以及表现角色的特点,以此增强学生的听觉能力和想象力。
  指导创新应用,融入生活化教学元素
  所有知识最终都是服务于生活和生产,音乐教育也不例外。音乐教育具有感染性、艺术性和人文性等特点。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融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其积极实践,创新应用,渗透生活化教学元素,对学生的思想实践进行指导,借助音乐把内心的想法、感悟和思考表达出来,并把自身对这个世界的喜爱表达出来。
  例如,在教学《红河谷》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美丽的异域风光展示出来,有多伦多电视塔、飘扬的国旗、魅力的枫叶、汹涌的红河以及辽阔的草原等,让学生了解到加拿大的风景和我国风景的不同,并对加拿大民歌《红河谷》所展现的艰苦创新、朴实的精神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其针对我国的民歌展开讨论,体会各民族歌曲的魅力所在,如江苏民歌《茉莉花》、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等,可以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其学习风格各异的民歌,并将这些歌曲演唱出来,或和自己的喜好、想法相结合,把自己家乡的民歌创作出来。在把生活化元素引入的学习模式下,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对音乐的艺术美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音乐从生活中而来,音乐教学更要和生活相贴近,这也是现阶段整个音乐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之一。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音乐课堂中,符合小学音乐教学的特性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使得生活化的音乐萦绕在学生的耳边,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美的作用。
其他文献
作家与画家的工作都是创造艺术形象,但作家是以文字营造形象的人,其表达方式与画家有很大距离。相比之下,作家能画者要比画家能文者少得多。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极高的赞誉,后世的诗人何尝不想踪迹王维,可又有几人能到此境界?因为王维不仅能诗,而且能画。就是道破这一点的苏东坡,绘画上的造诣也非同凡响。他们不但能娴熟地运用文学语言,而且能娴熟地运用绘画语言,两副笔墨融会贯通,相得益彰。  所以作家中
不是因为战乱,也不是因为饥荒,而是因为一顶铁冠加身,一系列莫须有的罪名,我便经历了三年逃亡生活。  1960年夏天,我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由于始终做不出令人信服的悔罪状,仍然是“带帽右派”。结果,被发配到“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在农学院图书馆当了一名图书出纳员。我是调干生,上大学之前就结了婚,爱人在山东潍坊钢铁厂工作。有一天,市委组织部一位部长到她的厂里视察,见她带着两个孩子,生活
著名学者王元化先生与世长辞了,中国又痛失一位文化大师。回想起我从事顾准研究岁月里,得到过先生的热忱帮助和精心指导,如今顿失恩师,不禁悲从中来……  我在进行顾准研究时,曾经多次向先生请教,在我的印象中,元化先生有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底色,正直善良,望之俨然,接之也温。与他相处,那种温润,如同摩挲着一块古朴的美玉。先生还十分关心拙作《顾准的最后二十五年》和拙编《顾准再思录》的出版,亲笔题写了书名,还
【摘要】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开展小学英语教学应在落实“新课改”方面下功夫,特别是对于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教学来说,应更加重视评价体系的建设,努力提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对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评价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分析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评价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就如何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评价工作提出了优化对策。  【关键词】小学教育;高年级英语;写作评价;评价体系  中图
【摘 要】语文学习的本质规律是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和语言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也就是学生和语言之间发生“联系”才有了语文学习。而学生个体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就是一个“就言而得意”到“据意而择言”的过程,一个通过言语世界的学习和拓展达到思想、精神世界的深邃和丰盈的过程,就是“言意互转”“言语和精神共生”的过程。  【关键词】语文;专题;教学;行与思  某天早上微信推送中有吴泓老师的《论语》专题导读课,
一副对联,千夫所指    因强烈要求废除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和捍卫山东、青岛主权等因而引发的“五四”爱国运动,至今已九十个年头了。当年数千学生在天安门广场游行时响亮地喊出的口号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国贼何人?看“五四”当天游行队伍中一面大白旗上写着的一副“挽联”便知:    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  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头。  下署:“学界泪挽遗臭万古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孔子又热起来了。面对书店排行榜上众多解说《论语》的畅销书,我就想起三十多年前批判孔子的情形。到自己的书房上一翻,翻出当年出版的“批孔书”——“文革”中出版的批判孔子的书——竟有十余本。闲来翻看,颇令人拍案叫绝。  1971年9月,林彪叛逃而亡后,举国批林。批林连带着批孔,当时叫“批林批孔运动”。这场运动影响很大,深入到工具书。1975年出版的《新华字典》对“儒家”
于丹所谓孔子的“天地人之道”,完全出自胡编乱造。为维护《论语》文本中孔子思想的真实面貌和提请广大读者注意,不得不辩。    于丹如是说    《天地人之道》是《于丹〈论语〉心得》中的第一篇文章。按理说,于丹应以《论语》文本为依据,阐释孔子的“天地人之道”。但令人诧异的是,她竟然在没有引用《论语》一句话的情况下,完成了这个任务。那一长段文字特别值得我们细看!  她从《三五历纪》中盘古创世神话谈起,先
《记钱钟书先生》一书中有一封信很有意思,收录在刘世南《记默存先生与我的书信交往》一文中。刘世南对钱钟书的学术造诣甚为钦佩,遂在1977年向钱钟书寄出了第一封信。刘世南在信中谈到现今真正的读书种子太少,名家也不免出错,于是列举了周振甫和侯外庐的例子。  其一为“周振甫先生的《严复诗文选》第二百五十八页选《说诗用琥韵》,末二句为‘举俗爱许浑,吾已思熟烂’,周先生注释说:‘爱许浑,爱如许浑。陈师道《次韵
“自由”的定义,据阿克顿在十九世纪末所说,就已有两百种之多。至于它繁衍扩展的含义,究竟是指法国的民主平等,还是指美国的联邦共和,是指意大利人关注的民族独立,还是德国人理想的精英统治,实在是众说纷纭。还有将宗教自由归功于荷兰革命、将立宪政体归功于英国革命等等,不一而足。而对“自由”观念的这一大堆不同解释引起的流血冲突,在阿克顿看来仅次于宗教神学。  阿克顿强调自由或争取自由是人类历史的主线。他试图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