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截止到2011年,有超过2000家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兴业。在大型制造型企业成功进入非洲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以其较强的灵活性和市场适应能力开始在非洲淘金。非洲地区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市场容量大,中小企业在看到潜在商机的同时,也应考虑到来自宏观和微观层面各种影响投资的风险因素,尽可能的规避风险,保障中小企业的利益。
关键词:非洲 中小企业 投资风险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非经贸合作也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双边贸易高速增长,中国已连续3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截止到2010年底,中国的16000多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共分布在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在非洲59个国家地区中,中国境外企业覆盖的国家数量达50个,投资覆盖率高达85%,位居第二位。此外,中国设立境外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中,非洲位居第三位,在非洲地区设立的境外企业数量截止到2010年末已达到1955家,主要分布在尼日利亚、南非、赞比亚、埃塞俄比亚、埃及、苏丹、阿尔及利亚等。
除了在投资地区上分布广泛外,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继2009年历史最高位的基础上实现了21.7%的快速增长,达到688.1亿美元,其中非洲占21.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6.8%,占总数的3.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在2010年达到3172.1亿美元,其中非洲占130.4亿美元,是2005年末的8.2倍,占总数的4.1%。
在近日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全体会上,商务部长陈德铭指出,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截止到2011年底共计147亿美元,有超过2000家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兴业。
二、中国中小企业进驻非洲的背景分析
非洲地区资源丰富,工业经济落后,技术相对匮乏,因此在非洲地区以制鞋、制衣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一点正好符合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另外零售行业以及一些可获分包的建筑工程、挖掘作业等能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经营灵活的特点,由此看来,中小企业有着大型制造企业所不及的经营灵活性和市场适应性,面对多部落、多民族的非洲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需求,中小企业更具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目前在非洲投资的1600多家企业中,除去100多家大型企业外,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而且还有发展的趋势。
中國政府也将在未来3年在加强中非务实合作的新举措方面提出了新形势下中非关系的重点发展方向和重点合作领域。一来扩大投融资合作,支持非洲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开放式合作模式发放200亿美元的贷款额度,扩大非洲中小企业专项贷款的规模,并通过中非发展基金等专业平台,促进中非企业间的投融资合作;二来继续扩大对非援助,在农技推广和运用、医疗卫生、清洁饮用水、人力资源开发等传统领域继续加大援助力度,同时,中方将为非方援助职业技术培训设施,支持非洲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三来参与非洲一体化建设,将重点围绕促进非洲区内贸易发展和互联互通与非方开展合作,支持非洲提高整体发展能力。
可以预见,在国家政策、资金强有力的支持下,以大型制造型企业为成功典范,会有更多的中小企业走进非洲,成功在非洲。
三、中小企业进驻非洲的风险分析
提及美丽而神秘的非洲大陆,很多人会把它和战乱、疾病、穷困联系起来,尽管非洲尚未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但确也孕育着无穷的希望,潜在的商机、广阔的市场、高额的利润使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走进非洲大陆去探知、去求索。但如同投资其他海外市场一样,中国中小企业投资非洲同样存在风险,而且很多中小企业个体力量相对薄弱,一旦决策失败,很有可能连带殃及母体,满盘皆输,所以这就需要企业的决策者们在作出投资决策时做足功课,做好充分准备,考虑到来自各方面的阻碍因素。
投资非洲的主要风险包括:
1、投资国别的选择
在非洲现有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投资哪个国家是很多企业决策者考虑的首要问题。南非是非洲经济最发达、工业化最高的国家,而且是非洲重要的矿产资源国;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的产油国,也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市场容量巨大;埃及和阿尔及利亚的石油、天然气储量极大;毛里求斯是非洲商业环境最好的国家,在世界银行《2008年全球商业环境》报告中列全球第27位;突尼斯国内法律和金融体系较为完善,基础设施齐备,被认为是非洲在全球竞争力最强的国家。坦桑尼亚是非洲国家中少有内政稳定的国家之一,而且在当地投资可享受如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优惠政策。
在看到各个国家优势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各国存在的各种困扰投资企业活动的因素。南非、肯尼亚和埃及的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毛里求斯的负债率高于国际警戒线;阿尔及利亚政府机构腐败而且效率低;纳米比亚人均受教育程度低,缺乏受教育的劳动力资源;摩洛哥税率较高。值得一提的是,非洲国家的汇率不稳定,变化快,令中国商人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另外,非洲部分国家的武装政变和恐怖袭击等事件时有发生,如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对投资环境和地区稳定也造成了较大影响。
此外,非洲原始资源虽然丰富,但蕴藏的种类以及丰富的程度受到勘探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国家缺乏准确的数据和资料,而且非洲部分资源国家加大了对本国资源保护力度,提高了合资合作门槛,政府甚至直接干预重要资产交易,这导致了交易失败或者延期。
综上所述,在非洲投资国家选择时需要权衡利弊,综合考虑当地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全面考虑各种投资利弊因素,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正如莫塞斯?意凯拉根据研究人员及国际机构对非洲外国直接投资决定因素的调查结果综合起来得出的结论:具有国内市场容量大、经济增长率高、投资回报高、贸易开放程度高、进入地区市场的潜力大、政治经济形势预期良好等特点的非洲国家,投资前景乐观。
2、投资方式的选择
中国企业对非洲投资的方式最初以贸易为主要模式,针对非洲地区投资因素的不确定性,以贸易的方式进入非洲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当地的投资环境,避免投资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是规避投资风险的一条重要途径;另一方面,成功的贸易合作可以提升企业在当地的知名度,为今后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奠定坚实的基础。但应注意的是,进行贸易投资时应选择良好的合作伙伴,避免各种贸易壁垒的风险,如在04年津巴布韦政府突然宣布对中国进口纺织品征收的关税从每公斤100津元上涨到25万津元,导致中国大批经营纺织品和鞋类商品的企业损失惨重。 随着中非关系的不断升温,很多中小企业以在非洲当地投资办厂作为快速占领非洲市场的首选之路。中小企业在非洲当地投资办厂无论是与当地有一定实力的企业进行合作经营,还是自主独立进行产供销经营,都可以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在广阔的非洲市场上赚取丰厚的利润,而且还可以利用非洲国家向欧美国家出口免配额限制的优惠政策向欧洲出口而获利。
但在当地投资办厂这一投资模式的风险远远大于贸易的投资模式,因为这样一来就要有一定量的资金投入到不动产的建筑中,万一投资失败,这些实物无法带走,只好放弃或贱卖。在当地创办实体,除了考虑原材料的储备充裕、价格低廉外,不能忽视的是,对于相关配套产业的存在和发展情况的调研,避免出现投资者单打独斗、孤掌难鸣的经营风险。为了应对风险,很多中小企业在非洲投资的过程中,组团投资,特别是上下游行业、关联性大的企业联合起来,这样为投资企业平稳地转入正常的生产经营提供有力的保障。
3、企业运营成本难控制
非洲很多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交通运输以及信息通信不够完善,即使像南非这样拥有高度现代化的高速公路、火车和航空设施的国家,近几年来,由于在对设施维护和公路保养方面的投资不足,也出现了交通运力力不从心的现象,而且虽然南非整体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完备程度仅次于突尼斯,但南非国家电话运营商Telkom公司收取的电话费则非常昂贵;又如坦桑尼亚电力工业发展滞后,电力供应的巨大缺口造成企业、民宅断电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很多企业不得不为保证生产自备发电设备,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工业用電价格与周边国家相比高出2-3倍;另外一些国家,特别是非洲南部一些国家腐败指数位居世界首位,政府腐败严重,工作效率低下,中高级官员受贿、贪污丑闻此起彼伏。以上这些原因都导致了中小企业在非洲投资的运营成本难以控制,提高了投资的风险。
4、人力资源匮乏
人力资源匮乏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中小企业自身,一方面来自于当地劳动力。中国很多中小企业规模有限,虽然怀着投资非洲的一腔热情,但现有的人力资源缺乏海外运营的经验,不了解非洲的情况,而且语言不通,在这种“耳聋嘴哑”的状况下要想进入非洲真是举步维艰。非洲的官方语言主要是英语和法语,保持通畅的语言交流十分关键,这样可以减少误会,提高效率,但语言不通仍是中国商人一个让人十分头痛的问题。
中国与非洲远隔千里,在气候环境、生活习惯、文化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一些从国内的外派人员在生活习惯、管理思路、方式方法上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
很多已经在当地开展经营的企业反映,员工素质不高是导致业务开展出现瓶颈的因素之一。非洲的教育水平落后导致当地很多居民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甚至一些国家成人文盲的比率高达30%以上。许多非洲国家不能够做到普及初等教育,在中等教育方面许多非洲国家只有4-5%的适龄儿童有机会接受中等教育。就在校教育年限而言,世界平均水平为6.5年,而非洲国家如加纳为3.9年,马里仅0.9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受教育程度低,导致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严重缺乏,并且传统文化的影响导致当地员工接受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较差,从而影响了生产的顺利进行,也导致企业在培训员工方面支付高额的费用。
四、结语
毋庸置疑,非洲许多国家确实存在投资环境很不完善的事实,但风险与收益并存,我们应持有乐观心态,积极地去发现冰山下面隐藏的巨大商机,因为一旦等到一个国家的投资环境完全成熟后再去投资,那么蕴藏的巨大商机也早就消失殆尽了。在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2年之际,在政府有力的支持下,中国中小企业将掀起又一个进入非洲市场的淘金黄金季。
参考文献:
[1] 黄梅波,范修礼.我国中小企业对非投资:现状、问题与对策[J].研究与探讨,2010年,第12期
[2] 朴英姬.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国别、路径及策略选择[J].西亚非洲,2009年,第7期
[3] Moses M. Ikiara.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Africa’s Hopes and Dilemma [J].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2003
[4] 中国商务部官方网站:http://www.mofcom.gov.cn/
关键词:非洲 中小企业 投资风险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非经贸合作也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双边贸易高速增长,中国已连续3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截止到2010年底,中国的16000多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共分布在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在非洲59个国家地区中,中国境外企业覆盖的国家数量达50个,投资覆盖率高达85%,位居第二位。此外,中国设立境外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中,非洲位居第三位,在非洲地区设立的境外企业数量截止到2010年末已达到1955家,主要分布在尼日利亚、南非、赞比亚、埃塞俄比亚、埃及、苏丹、阿尔及利亚等。
除了在投资地区上分布广泛外,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继2009年历史最高位的基础上实现了21.7%的快速增长,达到688.1亿美元,其中非洲占21.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6.8%,占总数的3.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在2010年达到3172.1亿美元,其中非洲占130.4亿美元,是2005年末的8.2倍,占总数的4.1%。
在近日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全体会上,商务部长陈德铭指出,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截止到2011年底共计147亿美元,有超过2000家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兴业。
二、中国中小企业进驻非洲的背景分析
非洲地区资源丰富,工业经济落后,技术相对匮乏,因此在非洲地区以制鞋、制衣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一点正好符合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另外零售行业以及一些可获分包的建筑工程、挖掘作业等能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经营灵活的特点,由此看来,中小企业有着大型制造企业所不及的经营灵活性和市场适应性,面对多部落、多民族的非洲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需求,中小企业更具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目前在非洲投资的1600多家企业中,除去100多家大型企业外,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而且还有发展的趋势。
中國政府也将在未来3年在加强中非务实合作的新举措方面提出了新形势下中非关系的重点发展方向和重点合作领域。一来扩大投融资合作,支持非洲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开放式合作模式发放200亿美元的贷款额度,扩大非洲中小企业专项贷款的规模,并通过中非发展基金等专业平台,促进中非企业间的投融资合作;二来继续扩大对非援助,在农技推广和运用、医疗卫生、清洁饮用水、人力资源开发等传统领域继续加大援助力度,同时,中方将为非方援助职业技术培训设施,支持非洲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三来参与非洲一体化建设,将重点围绕促进非洲区内贸易发展和互联互通与非方开展合作,支持非洲提高整体发展能力。
可以预见,在国家政策、资金强有力的支持下,以大型制造型企业为成功典范,会有更多的中小企业走进非洲,成功在非洲。
三、中小企业进驻非洲的风险分析
提及美丽而神秘的非洲大陆,很多人会把它和战乱、疾病、穷困联系起来,尽管非洲尚未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但确也孕育着无穷的希望,潜在的商机、广阔的市场、高额的利润使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走进非洲大陆去探知、去求索。但如同投资其他海外市场一样,中国中小企业投资非洲同样存在风险,而且很多中小企业个体力量相对薄弱,一旦决策失败,很有可能连带殃及母体,满盘皆输,所以这就需要企业的决策者们在作出投资决策时做足功课,做好充分准备,考虑到来自各方面的阻碍因素。
投资非洲的主要风险包括:
1、投资国别的选择
在非洲现有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投资哪个国家是很多企业决策者考虑的首要问题。南非是非洲经济最发达、工业化最高的国家,而且是非洲重要的矿产资源国;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的产油国,也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市场容量巨大;埃及和阿尔及利亚的石油、天然气储量极大;毛里求斯是非洲商业环境最好的国家,在世界银行《2008年全球商业环境》报告中列全球第27位;突尼斯国内法律和金融体系较为完善,基础设施齐备,被认为是非洲在全球竞争力最强的国家。坦桑尼亚是非洲国家中少有内政稳定的国家之一,而且在当地投资可享受如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优惠政策。
在看到各个国家优势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各国存在的各种困扰投资企业活动的因素。南非、肯尼亚和埃及的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毛里求斯的负债率高于国际警戒线;阿尔及利亚政府机构腐败而且效率低;纳米比亚人均受教育程度低,缺乏受教育的劳动力资源;摩洛哥税率较高。值得一提的是,非洲国家的汇率不稳定,变化快,令中国商人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另外,非洲部分国家的武装政变和恐怖袭击等事件时有发生,如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对投资环境和地区稳定也造成了较大影响。
此外,非洲原始资源虽然丰富,但蕴藏的种类以及丰富的程度受到勘探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国家缺乏准确的数据和资料,而且非洲部分资源国家加大了对本国资源保护力度,提高了合资合作门槛,政府甚至直接干预重要资产交易,这导致了交易失败或者延期。
综上所述,在非洲投资国家选择时需要权衡利弊,综合考虑当地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全面考虑各种投资利弊因素,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正如莫塞斯?意凯拉根据研究人员及国际机构对非洲外国直接投资决定因素的调查结果综合起来得出的结论:具有国内市场容量大、经济增长率高、投资回报高、贸易开放程度高、进入地区市场的潜力大、政治经济形势预期良好等特点的非洲国家,投资前景乐观。
2、投资方式的选择
中国企业对非洲投资的方式最初以贸易为主要模式,针对非洲地区投资因素的不确定性,以贸易的方式进入非洲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当地的投资环境,避免投资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是规避投资风险的一条重要途径;另一方面,成功的贸易合作可以提升企业在当地的知名度,为今后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奠定坚实的基础。但应注意的是,进行贸易投资时应选择良好的合作伙伴,避免各种贸易壁垒的风险,如在04年津巴布韦政府突然宣布对中国进口纺织品征收的关税从每公斤100津元上涨到25万津元,导致中国大批经营纺织品和鞋类商品的企业损失惨重。 随着中非关系的不断升温,很多中小企业以在非洲当地投资办厂作为快速占领非洲市场的首选之路。中小企业在非洲当地投资办厂无论是与当地有一定实力的企业进行合作经营,还是自主独立进行产供销经营,都可以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在广阔的非洲市场上赚取丰厚的利润,而且还可以利用非洲国家向欧美国家出口免配额限制的优惠政策向欧洲出口而获利。
但在当地投资办厂这一投资模式的风险远远大于贸易的投资模式,因为这样一来就要有一定量的资金投入到不动产的建筑中,万一投资失败,这些实物无法带走,只好放弃或贱卖。在当地创办实体,除了考虑原材料的储备充裕、价格低廉外,不能忽视的是,对于相关配套产业的存在和发展情况的调研,避免出现投资者单打独斗、孤掌难鸣的经营风险。为了应对风险,很多中小企业在非洲投资的过程中,组团投资,特别是上下游行业、关联性大的企业联合起来,这样为投资企业平稳地转入正常的生产经营提供有力的保障。
3、企业运营成本难控制
非洲很多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交通运输以及信息通信不够完善,即使像南非这样拥有高度现代化的高速公路、火车和航空设施的国家,近几年来,由于在对设施维护和公路保养方面的投资不足,也出现了交通运力力不从心的现象,而且虽然南非整体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完备程度仅次于突尼斯,但南非国家电话运营商Telkom公司收取的电话费则非常昂贵;又如坦桑尼亚电力工业发展滞后,电力供应的巨大缺口造成企业、民宅断电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很多企业不得不为保证生产自备发电设备,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工业用電价格与周边国家相比高出2-3倍;另外一些国家,特别是非洲南部一些国家腐败指数位居世界首位,政府腐败严重,工作效率低下,中高级官员受贿、贪污丑闻此起彼伏。以上这些原因都导致了中小企业在非洲投资的运营成本难以控制,提高了投资的风险。
4、人力资源匮乏
人力资源匮乏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中小企业自身,一方面来自于当地劳动力。中国很多中小企业规模有限,虽然怀着投资非洲的一腔热情,但现有的人力资源缺乏海外运营的经验,不了解非洲的情况,而且语言不通,在这种“耳聋嘴哑”的状况下要想进入非洲真是举步维艰。非洲的官方语言主要是英语和法语,保持通畅的语言交流十分关键,这样可以减少误会,提高效率,但语言不通仍是中国商人一个让人十分头痛的问题。
中国与非洲远隔千里,在气候环境、生活习惯、文化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一些从国内的外派人员在生活习惯、管理思路、方式方法上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
很多已经在当地开展经营的企业反映,员工素质不高是导致业务开展出现瓶颈的因素之一。非洲的教育水平落后导致当地很多居民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甚至一些国家成人文盲的比率高达30%以上。许多非洲国家不能够做到普及初等教育,在中等教育方面许多非洲国家只有4-5%的适龄儿童有机会接受中等教育。就在校教育年限而言,世界平均水平为6.5年,而非洲国家如加纳为3.9年,马里仅0.9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受教育程度低,导致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严重缺乏,并且传统文化的影响导致当地员工接受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较差,从而影响了生产的顺利进行,也导致企业在培训员工方面支付高额的费用。
四、结语
毋庸置疑,非洲许多国家确实存在投资环境很不完善的事实,但风险与收益并存,我们应持有乐观心态,积极地去发现冰山下面隐藏的巨大商机,因为一旦等到一个国家的投资环境完全成熟后再去投资,那么蕴藏的巨大商机也早就消失殆尽了。在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2年之际,在政府有力的支持下,中国中小企业将掀起又一个进入非洲市场的淘金黄金季。
参考文献:
[1] 黄梅波,范修礼.我国中小企业对非投资:现状、问题与对策[J].研究与探讨,2010年,第12期
[2] 朴英姬.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国别、路径及策略选择[J].西亚非洲,2009年,第7期
[3] Moses M. Ikiara.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Africa’s Hopes and Dilemma [J].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2003
[4] 中国商务部官方网站:http://www.mofcom.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