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尺度干预下的冬奥会山地技术官员酒店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来源 :城市建筑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ingbo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地技术官员酒店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配套的一组永久设施.在张家口赛区全尺度空间干预的框架下,山地技术官员酒店设计策略在远体、中体和近体尺度上遵循最小自然足迹原则和人因原则,为国际雪联的技术官员和转播商提供赛时高品质的居住体验和直播效果,在赛后为地区的未来发展提供灵活、精准的设施服务,实现冬奥会永久设施的可持续利用.
其他文献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作为承办冬奥赛事及办事机构驻地的石景山区,其重点项目“冬奥大道”以迎宾大道、生态示范为目标定位,沿线进行绿化提升,形成绿意盎然的城市景观大道.位于石景山广宁街道阜石路路北的石龙立交匝道是冬奥形象“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展示的点睛之笔,其以生态修复与艺术展示为城市缝合创伤,速度与激情线性空间“飞舞”,展示“绿色冬奥”的可持续魅力.
大同市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具有园区建设分散、煤炭及采矿占比偏高等特征.以都市区产业园区为研究对象,从园区发展阶段和问题特征入手,提出区域错位发展、内部能级提升、转变引进模式、统筹空间布局四大发展策略,并从总体布局模式、生态安全格局、产城一体化布局、产城职住体系、空间支撑体系5个方面提出空间一体化构建方法.
2022年冬奥会高山滑雪中心建设对山林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通过采取伴随式设计方式、遵循自然生态规律,落实“六大生态修复措施”,实现了对高山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该项目的生态修复研究与实践成为北京高海拔地区生态修复建设的典范.
为深入践行绿色办奥理念,向世界展示生态建设绿色样本,设计团队历时6年全面承担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延庆赛区总体生态修复设计工作,提出“近自然,巧因借”的总体规划理念,通过“六大生态修复措施”的实施,达到赛区“绿色全覆盖”,实现“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的美好图景,并为成功举办这一国际体育赛事贡献央企力量.
在梳理“港产城”协调发展理念、完善港口及临港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的基础上,以青岛港老港区为例,结合城市及相关产业发展情况,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青岛港老港区“港产城”发展关系并不协调,存在港口土地利用不合理、“港产城”联系薄弱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从老港区功能定位、土地利用布局、外部环境3个方面对青岛港老港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出建议.
在当下的建筑领域,对既有建筑环境的植入新建和改造更新已成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主要发展方向.从建筑全生命周期来看,植入新建和改造更新分别对应建筑的“共生”与“再生”,前者是新建筑介入后与既有建筑环境之间的依存关系,后者是对老旧建筑环境的积极改变与延续.以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和江门人才岛规划展示中心为例,分别呈现建筑“共生”与“再生”概念在设计实践中的思考与应用.
设计团队参与完成了北京首钢赛区和崇礼赛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工作.北京首钢片区着重强调对既有工业景观中历史人文基底的重塑,积极探索后工业场地遗存的可持续性复用,以及兼顾冬奥功能的一次成型、赛后少拆改;崇礼冬奥片区突出山水、植被类型等特色的自然基底特征,将修复生态与赓续人文作为赛区景观营造的内核,兼顾赛后景区与城区的协同发展.
以全域化风景视角,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景观要素,系统性修复生态基底.以近、中、远相结合的多尺度、全域化景观控制进行风景营造,传递中国风景美学.以近远结合、弹性发展的策略,引导区域实现后奥运时代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综合体具备现代城市生活的全部功能,是集商业、办公、居住、酒店、餐饮、文娱于一体的“城中之城”,在当下土地资源紧缺的背景下,其成为未来城市建筑发展的重要趋势.以北京中关村壹号D区为例,探讨城市综合体建筑与城市有机融合的模式,摸索现代城市综合体合理的设计表达方式.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使新型城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更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为发展需求.党的“十九大”提出现阶段我国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价值导向和发展格局,明确我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方向.解读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内涵,梳理新时代新型城镇化3个研究历程,分析各阶段城镇化发展的问题、重点和方向,从问题导向出发,研究落地于社会层面的城镇化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