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490抑制人胰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uma70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Janus激酶抑制剂AG490对高转移潜能人胰腺癌细胞系SW1990体外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AG490处理SW1990细胞,细胞侵袭测定试剂盒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MMP-2 mRNA和VEGF mRNA的表达。结果20μmol/LAG490可显著抑制SW1990细胞侵袭能力,侵袭抑制率为(77.67±7.79)%。Western blot显示,P-STAT3、MMP-2和VEGF的蛋白表达在SW1990细胞中明显减低。RT-PCR显示,MMP-2 mRNA和VEGF mRNA在SW1990细胞中亦明显减低。结论AG490通过阻断STAT3活化,下调MMP-2和VEGF表达,抑制胰腺癌细胞体外侵袭转移能力。阻断STAT3信号转导通路可能为预防和治疗胰腺癌的侵袭转移提供一种新的策略。

其他文献
中华医学会电子音像出版社定于2007年7月13日-21日在广西北海举办《全国乳腺疾病诊断与治疗及新进展高研班》,并授予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I类学分。授课人员:特邀张保宁、蒋宏传、杨名添、王颀、林桐榆、管中迅、陆云飞、冯振博等教授主讲。
期刊
为了学习与交流国内外肿瘤研究过程中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经验,进一步提高肿瘤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水平,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江苏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中国核学会江苏省核医学会、江苏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南京临床核医学医学中心联合,于2007年5月28~31日在南京举办2007年全国肿瘤生物学标志及靶向诊断与治疗进展学术研讨会(医学继续教育学习班项
期刊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手术后外周血AFP mRNA的检测及其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患者29例,对照组为15例非原发性肝癌但须行肝部分切除手术者。分离术后第1,7和14天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单个核细胞的总RNA,进行RT-PCR和Southem杂交,检测AFP mRNA,并对肝癌患者进行36个月的随访。结果全组有1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复发。术后3次检测外周血AFP mRNA不全阴性者17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转染的肺癌细胞与树突状细胞(DC)融合体的抗肿瘤作用。方法(1)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培养DC,与IL-18基因转染的NCI-H460肺癌细胞融合,经免疫磁珠筛选。(2)设转染组(GT组)、空载体转染组(PT组)、未转染组(NT组)和对照组(BC组),分别以IL-18转染的融合细胞、peDNA3.1^+转染的融合细胞、未转染的融合细胞活化的T细胞为效应细胞
自本刊开辟“科研成果通告”专栏以来,陆续公布了一批本刊发表论文获各级科研成果奖的信息,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支持。凡本刊作者,在投稿前,该课题已获国家、地方、全军等各级成果奖、进步奖及其他奖项者,请于投稿时随稿件附上各奖项复印件;倘论文在本fu发表后获奖者,
期刊
目的 探讨术前放化疗对局部晚期中低位直肠癌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03例行根治术治疗的局部晚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接受术前放疗,中位剂量40Gy/4~5周。57例患者放疗的同时给予5-氟尿嘧啶或希罗达化疗2个周期,休息4~6周后手术。59例患者行保肛手术,44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生存率的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
目的评估细胞遗传学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临床和(或)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淋巴瘤或不能除外淋巴瘤病例的价值。方法同时采用常规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细胞遗传学检查和间期FISH技术方法,对223例直径≥1.5cm淋巴结的手术活检标本进行系统性研究。FISH探针采用直接荧光标记的IGH LSI双色分开探针。结果2例患者的取材因坏死成分较多无法诊断。221例患者的病理诊断中,霍奇金淋巴瘤(H
患者男,39岁。以右胸、背部钝痛4个月入院。患病以来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气短、心悸、发热和声音嘶哑。查体无阳性体征。CT见右前纵隔一约6.0cm×4.0cm实性类圆形肿物,边缘清、密度不均,提示右前纵隔实质性占位。Mm见右前纵隔异常信号12.5cm×6.0cm×5.5cm大小,T1W1低信号,T2W2不均匀稍高信号,可见小点状短T1、长T2异常信号,提示右前纵隔占位。手术取胸骨正中切口,可见在右前
目的探讨原发于纵隔的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原发于纵隔的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7例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26岁;8例(17.0%)精原细胞瘤,39例(83.0%)非精原细胞瘤。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4%、37.5%和34.8%;非精原细胞瘤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6.4%、30.0
患者男,33岁。左上腹胀痛20余天,加重2d,于2006年2月13日入院。入院前20余天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持续性胀痛,不向远处放射,与进食无关。病程中伴有反酸暖气,肛门排气明显,无恶心呕吐,无腹泻、血便、发热。于杭州市第三医院就诊,B超显示:肝脾多发结节。CT示肝脾多发结节灶。入院前2d左上腹胀痛加剧,遂来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