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赏析技巧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bei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古诗词阅读主要是对我们阅读古代诗词的能力进行评价,主要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语文新大纲提出了对中学生诗词赏析要求:“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精彩、优美的语言。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古诗词赏析能力。
  古代诗词,我们知道它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是古代社会生活的缩影,是诗人情感的倾泻,也是诗人智慧的结晶。正如孔子所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赏析好的诗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社会,丰富阅历,美化心灵陶冶情操。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把注重知识传授转变到注重培养能力上来,在诗词赏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探究诗词,让学生激起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会去死记硬背,唯书唯师是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一、标题入手
  俗语说:看报看题,读书读皮。许多诗词的主旨常常通过标题即可体现。诗题中的一些诸如“怨、哀、恨、喜、送、别、忆、赠、答”等字眼,即有鲜明点睛作用。如《行路难》、《梦江南》、《天净沙·秋思》、《别云间》《相见欢》等,观其标题,已可略知其情感倾向和内容旨要。
  二、找准诗眼
  诗眼就是集中体现该诗情感及艺术水准的词句,诗歌就是通过这些关键词来点明该诗的思想感情。如杜牧《泊秦淮》,诗眼就是“犹”字上,蕴含丰富的情味,令人生发联想,生发忧虑之情,作者对国家的关切和忧虑,对世道的愤慨,尽寓其中。再如李商隐的《无题》,诗眼就在“别”字上,描写了别离的伤感和别后悠长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对所爱好执著而缠绵的强烈感情。
  三、反复吟诵,披情入文
  俗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词赏析一如散文赏析,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包括认知、想象、记忆、思维。带着情感去阅读,思考体会作者在此时此境中会有何思何想。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理解诗文的词义、句义,把握诗的内容。再通过反复诵读,领会诗歌的感情美。作品蕴含的究竟是悲?是欢?是忧?是喜?通过认真地读去细细地揣摩。读时应读出情感,读出节奏,读出含蓄,读出韵味,这就是美读。如《观沧海》是曹操凯旋而归,途中登临碣石。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那种踌躇满怀、壮志凌云的气概凝聚于笔端,挥洒在字里行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想象奇特的诗句,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自己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朗读时,自然用高亢喜悦的语气,读出诗人的沉浮,读出诗人的豪迈,读出诗人力挽狂澜、主宰一切的雄心。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感,才能引人入胜,激发学诗的乐趣。
  四、分析意境,发挥想象
  意境就是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可以借助景与情的对应规律,分析诗中景物描写所折射出的感情,并进而判断全诗的感情。欣赏诗歌,就必须张开想象的翅膀,借助形象思维的方法,再现其中的事物,领会诗歌的意境,倘若缺乏想象,就不会有真正的艺术感受。如《如梦令》,李清照在这首词中描绘了一次郊游流连忘返的经历。全词仅33个字,郊游的趣味、景象却写得栩栩如生,如临其境。从字面看,出现的景象似乎只有溪亭、暮日、藕花、鸥鹭和醉人。但借助画面展开想象,我们会发现一道道情趣盎然、绚丽多彩的景观:远处是一座掩映于落日余晖中的溪亭;近处是一位醉入藕花丛中的女子。伴随在女子周围的是亭亭玉立的红花,摇曳多姿的绿叶,展翅惊飞的白鹭,幽深湛然的湖水。色彩清新,情致动人,景象优美!词中一个“误入”,一个“惊起”,使动景静景交相辉映,声音色彩融为一体。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热爱,既描绘了美的境界,又展示美的心灵。
  再如辛弃疾的《西江月》,这首词是作者被免职闲居江西上饶所作的一首词。在一个晴朗的江南夏夜,月光皎洁,照耀如同白昼,栖息在绿枝杈上的喜鹊,以为日光照临了,“呀呀”地惊飞起来,从这一枝跳到那一枝,弄得树杈还簌簌作响呢!清风徐来,树枝轻摇,惊得沉睡的夏蝉也在深夜里鸣起。在这醉人的晴朗月夜,我们词人踽踽独行于黄沙道中,耳听着蝉鸣鹊叫,鼻闻着稻花的馥郁芳香,青蛙也为他奏起欢快的交响曲。就从这青蛙的一片合唱声中,我们诗人已听到丰收的消息。明月、清风、惊鹊、蝉鸣、稻香、蛙声,诗人看到的、嗅到的、触到的却令人心旷神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笔调生动、活泼、欢快、灵活,勾勒了一幅江南夏夜图。它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
  借助画面展开想象,感知直观提供的形象与鉴赏者脑中储存的其他表象,意象相融合,往往出现新的形象和相应的审美情境,从而产生审美顿悟,只有在这时,文学鉴赏才能获得好的效果。
  五、联系生活,启示人生
  在诗歌赏析中,联系现实生活品读,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诗人所蕴含的哲理。如陆游的《游山西村》,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句流畅绚丽,开朗明快,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间漫步,山泉溪流曲折穿行,蜿蜒的山径也依稀难辨,正在迷惘之际,忽然看见柳暗花明中,有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视野和心胸豁然开朗。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也会遇到山回路转、扑朔迷离之境,顿生茫茫之感,但如果锲而不舍,繼续前行,也会发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天地。
  再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借自然现象来阐明深刻的治学哲理,是这首诗的特点。诗的首句以贴切的比喻写出了半亩方塘的清澈宁静,到池塘一看,镜子般的水面映现出来的天光云影。诗人抓住方塘的清澈进一步挖掘,写出了三四两句,以设问修辞,进而提出“方塘”为什么“清如许”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只有“源头”才能找到答案。“方塘”由于有“源头活水”不断输入,所以永不枯竭,永不污浊,永远清澈。这也就给人们这样的启示:一个人的心灵想要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
其他文献
从传统的教学中,我们许多老师感觉教学说明文时,课堂气氛是死水一潭,学生是昏昏欲睡,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平时的说明文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语文老师往往仅就内容做点分析,或者先把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抛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些知识去套用、去阅读,这就致使我们的说明文阅读教学变得死气沉沉、枯燥乏味,不能把说明文的文本内容及相关知识融入到学生的血液
摘要: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生活中随处都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型。本文拟从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巧设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培养生活化的实践能力四个方面,让数学生活化,让生活数学化。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注重生活,创新才能得以实现,生活才能得以新发展[4]。生活永远是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离开了生活,创新就没有了生命,学习便失去了本应有的乐趣与生趣[1]。因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先学后教模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而如何设计高效、实用的学案,则成了影响课堂教学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能否达成的关键环节。因此,这也就成为了我们一线教师共同面临的一道难题。笔者在一年多的探索中,基本形成了“基础知识过关→知识框架构建→运用能力提升→质疑能力培养”这样一个简单的模式,并力求在学案的设计中体现知识与能力并重、思维与方法兼顾的要求。  关键词:学案
摘要: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种具体手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事关成败的重要环节。为了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中学语文教师应从学生的特征和学习需要出发,设法提升语文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针对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对有效的教学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学语文;语文教师;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
高中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已进在我区全面铺开,课改实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改变了以前那种缺乏生气的教学氛围和呆板的学习方式,活跃了师生的思维,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几个误区。  一、语文课轻了“语”  由于语文界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论争尘埃落定,教师们比较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但同时又有弱化工具性的倾向。不恰当地认为要弱化
历史教学的本质与历史学科的特点密不可分。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历史教学的本质是人文素质教育,历史人文素养的形成离不开学生的体验和参与[1]。如何根据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历史学科的特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是中学历史教师普遍关注的课题之一。授课是历史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教学应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规律。教学设计是为了支持有效的学习而预先对教学所进行的规划与组织,是对学生学习业绩的
摘要:低年级学生年纪小,语文功底差,作文时经常无话可写,在教学时我尝试从以下五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一、从看图写话入手,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二、采取写日记的方式,帮助孩子积累写作素材;三、拓展课外阅读面,促使孩子多方位汲取营养;四、提供佳句或范文,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五、写作题材多元化,挖掘孩子的写作潜力。  关键词:看图写话;积累素材;拓展阅读;提高能力;挖掘潜力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体
班主任个性不同,班级学生特点不同,班级的科任老师不同,所以,班主任工作没有固定的模式。作为年纪,我是这个高三年级最能倚老卖老的老师,但作为高中尤其是高三班主任,我算最年轻的,也是最没有经验的。所以,在这里,我不敢说自己的成就和成功,何况,结局还没有到成王败寇的时候,我只能就个人管理班级的主要思路和具体做法以及目前班级的大体状况,简单跟大家交流一下,望共勉!  一、勇敢面对自我批评  我是这个班高二
摘要:“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是人教版七年级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的起始课。从内容上看,这是一节概念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用几何研究的方法研究几何体的课程,它为学生今后学习复杂的几何体奠定了基础。本文结合笔者观摩赛课的感受,从三个方面对这节课提出了教学建议。  关键词: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几何;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
摘 要:初三是学生首次接触系统的化学课程的时候,这一阶段不仅是学生学好化学入门、奠定化学基础的关键时期还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化学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的关键事情。在初三阶段的化学学习过程中教师以引导教学为主,不仅引导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还引导学生对化学进行自主学习。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引导;教学方法;研究探索  为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引导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