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和“十四五”着力点

来源 :经济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ke_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作为我国三次产业中增加值占比最高、吸纳就业最 多、利用外资最大的行业,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服务业创新更加活跃、结构更加协调、发展更加绿色集约、对外开放加快推进、就业“主渠道”功能显著,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但服务业质量和效益不高,特别是劳动生产率偏低、现代化程度不高、国际竞争力较弱,对制造强国建设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支撑保障还不充分,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十四五”时期,必须牢牢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逻辑,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基点,以改革开放为关键举措,更多依靠市场机制和现代科技创新,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扩大有效供给,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消费满意度,构建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
其他文献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本文初步构建了一个金融结构与环境污染的发展、转型与运行的分析框架.研究认为,在发展层面,金融发展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不同,遵循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机制.在运行层面,金融结构与发展阶段所对应的要素禀赋结构和产业技术结构的匹配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相反,若金融结构偏离发展阶段所决定的最优金融结构,则扭曲的金融结构将加剧环境污染.在转型层面,政府发展战略是影响金融结构的重要因素,若发展战略违背比较优势,则会导致金融结构扭曲,进而加剧污染.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实体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2003-2018年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金融杠杆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使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金融杠杆对绿色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得出以下结论:(1)金融杠杆总体上促进我国绿色经济增长.(2)金融杠杆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本等机制促进我国绿色经济增长,且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本都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其部分中介效应大小分别为34.13%和8.35%.(3)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杠杆对我国不同地区的绿色经济增长
尽管投资便利化与中国企业蓬勃兴起的“走出去”是当前国际投资领域的热门议题,但系统考察两者间关系的文献相对稀缺.在构建体现“一带一路”倡议意涵的理论框架基础上,利用二阶段引力模型,检验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广度(投资市场多元化)和深度(嵌入东道国市场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样本期间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的平均水平总体呈波动上升态势,尽管各国投资便利化水平差距较大,但近年来呈收敛趋势.(2)东道国投资便利化不仅能促进中国企业区位布局的市场多元化,也提高了其嵌入当地市场的程度,这种促
“一带一路”地跨亚欧大陆,沿线国家在经济体量、文化传统、基本制度以及发展模式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作为公认的全球治理公共物品,标准是协同利益机制缺失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如果各国采用和实施不同的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则可能会造成进出口贸易中不必要的障碍.为分析标准对于出口贸易的影响,本文首次构建了国家间标准距离指标,刻画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发展水平的差异.利用“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2008-2019年出口数据,基于引力模型分析了标准距离对于国家出口贸易的影响.最后对中国与“一带一路”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梳理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循环理论,基于经济循环、周转、演化规律,以马克思经济学为基础,从核心观点、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层面展开比较研究,对于提升相关理论认识和更好指导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马克思经济学在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基础上,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典型分析中论述了商品经济运行的本质属性,对于双循环的内涵、循环不畅的根源、外循环的局限性及经济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阐述;西方经济学以效用理论等为研究基础,通过对价格机制作用下的个体行为研究,说明了"双循环"的一般均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清晰界定了国有经济在新时代的功能定位,明确指出了国有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重大原则,并指明了国有经济进一步改革发展的方向.要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必须结合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结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特别要明确,在不同发展阶段,国有经济发挥政治、经济、社会功能的重点有所差异,实现这些功能的具体方式也不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有经济应该继续与国家重大战略保持一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叙事中,马克思指认了自然对劳动过程的贡献,而自然要素本身却不形成价值.马克思这种叙事上的差异,让我们进一步从劳动二重性中体认到自然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存在方式的二重性,从而彰显劳动价值论的生态意涵:一方面,从创造财富的角度看,在劳动过程中,自然的"自然形式"表现为以一种"无机的身体"的存在方式被生产者"天然占有",实现了自身与生产者的统一;但在价值形成、增殖过程中,自然的"社会形式"因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而表现为同生产者相"分离",从而导致了自身被"剥削"的异化.另一方面,从促进财富增长的角
住房作为居民持有的重资产,对城市就业人口分布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00—2018年我国60个大中城市数据,对造成不同产业、不同类型就业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重点关注房价与工资变量,并将城市分为四类,考察回归结果在区域间的差异.研究表明:城市房价升高会对第二产业就业人数造成挤入、对第三产业就业人数造成挤出;但令人意外的是,房价升高反而引起科技从业人数和低门槛行业从业人数增加,且后者增加幅度高于前者,这种影响还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即一线城市对于科技人才的吸纳程度反而不及新一线及二线城市;城市平均工资
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家庭承包经营、各类合作社、新型集体经济、传统集体经济等经营方式并存,将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农村经济的主要特征.深刻理解这些具有合作和集体性质的经济组织的内涵与外延,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农村经济组织的认知要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对于合作经济与集体经济,二者产生的基础、发展方向和经济效能不同,对社会化大生产的适应性不同,且劳动者在其中的权利义务也不同.土地流转以来形成的新型集体经济是相对于传统农村集体经济而言的,二者在组织理念、组织形态、经营运作机制、
在新发展阶段,再测算我国对外贸易对GDP的贡献关乎如何科学构建新发展格局.本文利用2016版国际投入产出表(WIOD),调整并表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从需求面测算我国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从供给面测算进口中间品投入对GDP的贡献率,将出口需求和进口中间品投入供给对GDP的贡献率综合起来测算我国对外贸易对GDP的贡献率.结果 表明,我国对外贸易对GDP贡献率较大,对外贸易对GDP贡献率呈“倒U型”曲线,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对外贸易对GDP贡献率不断下降.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我国应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