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如何开放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2009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加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实行开放型教学,通过改革传统教学中束缚学生思维的因素,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语文规律,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让教学目标,突出个性
  发展要改革语文阅读课堂教学,首先必须紧密联系新教材,改革传统教学中过于狭隘的教学目标,使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朝多元化方向拓展,强化语文观念,增强语文应用意识,把着力点放在解决问题语文教育的策略性、创造性及问题解决过程的体验等方面。首先根据教学指导纲要、教材内容的要求,制定出全体学生普遍要求达到的基本认识目标,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认知、技能、情感的基础出发,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性、情感性、情意性目标。例如,教学《在大熊猫的故乡》,除将目标锁定在让学生体会熊猫幼仔和大熊猫的可爱之外,还应该让学生领悟语言规律,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熏陶。课前让学生收集课外资料,增加阅读量,知道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它有温雅个性,憨态可掬,真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大熊猫因为美丽的祖国而可爱,祖国有可爱的大熊猫而美丽,我们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除此之外,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还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二、改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创新意识
  使用新教材教学,必须开放课堂教学环境,创设一种开放型的课堂教学空间,开放型的师生关系和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气氛。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敢于求新求异,大胆表明自己的想法,从而有效激发其创新意识,张扬学生阅读的个性。
  1.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空间。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设计需要,可以把教学地点安排在室外,也可以安排在室内;可组织学生到溪旁林边教学,也可以带学生到工厂参观。如在室内教学,可进行座位排列的重组、创新。座位不能是统一的“秧田式”,可排成马蹄形,也可安排成“蜂窝状”,还可围成了圆、半圆;座位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组合等等。如在室外,可分组阅读,也可以集体讨论。这些形式的变化,目的在于打破以往呆板、单一的教学形式,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开展多向交流营造出宽松的环境,为学生开展创造性学习创造条件。
  2.建立开放型师生关系。
  在开放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更多的是鼓励、平等和宽容。上课时,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允许和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和发表不同见解。
  用商讨、平等的口吻与学生对话,开展探讨。如“你能试一试吗?”“你有什么不同见解吗?”“我相信你能行!”
  等等。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学生通过预习阅读,可能提出许多见解和主张。如,有的学生建议老师从分析文中的数字讲起,有的主张介绍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有的认为应重点分析曹军上当的原因,有的主张分析周瑜的妒忌心态等等,这些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3.建立开放型课堂气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下学习,才能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因此,在新教材教学中,要联系语文教育教材适时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到自我价值感、对集体的归属感和个人能力感。一方面,课堂上允许学生插嘴说话,自主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参与板书设计;另一方面,可以巧妙运用激励语言,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主体的成功体验,善于发现不平凡的、有价值的问题或见解,给予坦诚、真切的鼓励,发挥教学“促进者”的作用。
  三、丰富教学内容,扩展创新空间
  新教材内容的选用上,给予教师更多的选择余地,教师可选择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新欲。
  1.课内外结合,优化教学资源。
  例如教学《翠鸟》时,可在课前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动物。从课本中、电视中、网上查找有关翠鸟的资料,上课时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及课外资料,初步了解翠鸟的有关知识,体会翠鸟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应该给予保护。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翠鸟到底有哪些具体生活习性呢?这时教师为了继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把答案告诉给学生,而是说:“这个问题值得去研究,你们课后继续查找资料,等找好资料,我们再交流探讨。”这样的教学,实现了课堂向课外(社会)开放。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课外转向课内,再走向课外,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改变以往语文教学的自我封闭,与社会隔绝的状况。
  2.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创新兴趣。
  新教材语文教学内容的编排更注重音乐、美术、常识等学科知识的整合与联系,因此,教师要开放教学内容,关注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相信学生,让学生使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来充分地开展自主学习。如教课文时,可提出“我们怎样学习这篇文章,请大家出出金点子。”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联系课文内容设计学习方法,绘画、朗读、表演、书法等等均可,让学生从中体验课文所表达的内容,促进教学目标的如期实现。
  总之,以上我们谈到的这些开放教育方法,开放性阅读教学,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各学科的相互融合,体现了新教材大语文观的教学思想。能够让学生深刻的掌握语文知识,并会熟练的应用语文知识。
其他文献
【摘 要】晨间区域活动是幼儿入园后的第一个集中性活动,组织好晨间活动,可以充分地发展幼儿基本动作、技能,更好地促进幼儿机体的正常发育,同时能给予幼儿更多的“自由”,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活动,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添加剂,是促进孩子身心发展的有效途径。使每一个常规不是孩子的束缚,而是孩子在集体环境中形成的自觉行为,使其逐步进入一天良好的活动状态。晨间区域活动是疏导消极情绪,让幼儿尽快适应新的环境的重要衔接段
介绍了高密度蚕种催青设施在蚕种催青前、催青运行过程中及催青后的维护与保养技术。正确维护、保养与使用蚕种催青设施,使蚕种催青过程申设施控制性能稳定、设备运行正常,确保
【摘要】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关系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是教师对自己工作的一种态度。思想政治课到了高中阶段已经成为了加强学生思想道德观念以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科目,因此,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者学习的过程是获得有关知识,并通过相关实践活动将知识化为技能、发展能力的过程。知识的获得和能力
依照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中,通过不同的作文评价方式的尝试、实验、总结、提炼。我认为:“作文教学评价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主,作文评价要淡化选拔功能,变注重结果为注重过程,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所以,在作文评价时,我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坚定习作信心为主要目标。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勤于写作,力求焕发课堂的生机。”  从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四种不同的评价方式:反思式学生自评、交流式学生互评、沟通式家
本文通过对粤东高校男子篮球赛中8支球队运动员赛前焦虑情绪和比赛中表现的测试评价,结果表明:运动员赛前状态焦虑情绪与场上技术发挥、特-状焦虑与投篮命中关系密切,过高焦
蚕桑产业是余杭区的一项传统优势产业,为了稳定地发展蚕桑生产,2003年我们从蚕品种、饲养方式、蔟具改革等方面着手,引进雄蚕品种(秋华×平30),推广大棚养蚕,采用方格蔟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入门的导向,是动的起源,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始于动作。他主张课堂教学要变“座中学”为“做中学”。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动起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依据学生素质发展之要求,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动眼、动口、动脑的活动,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产生兴趣,主动发展。  一、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