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亮火花,激活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i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所谓点评式教学,即教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对活动成效进行有效评判的活动方式。采用点评式教学,教师应充分体现该教学模式的激励、指导与及时性等方面特点,才能发挥该教学模式的优势。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指导者、引导者,两者都是点评式教学活动实施的重要参与者,缺一不可。在初中数学课堂中采取点评与引导方式,能让学生逐步形成知识分辨能力,促使整个教学过程顺利进行。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初中数学课堂的点评与引导策略,有利于激活课堂,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点评式教学
  一、抓住点评式教学的双向性,让师生在互动点评中评析问题
  所谓教学,实质上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缺少学生或教师其中任何一个元素,都无法实现预定教学目标,达到要求。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良好的点评式教学方法和引导策略,其对象不仅针对教师,还包括学生。传统点评式教学往往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单方面评价,且评价标准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的评价方式缺乏评价应有的全面性,学生没有参与评价的权利,只能被动地成为点评对象,从而未能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此,初中数学教师采用点评式教学时应考虑到点评活动的互动性,即评价学生学习的同时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规范作业点评方式,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作业是巩固并深化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针对作业的点评和引导则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针对学生作业的点评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发挥查漏补缺的功效。
  (一)构建作业反馈档案
  通过建立学生作业反馈档案机制,有效弥补学生在知识方面的缺漏。首先,教师进行作业点评时要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并从中找出学生作业中的优点予以表彰。同时善于发现学生在知识方面的漏洞,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查漏补缺工作。这样才能让学生通过作业点评与反思性学习,得到全面发展。具体可采取以下方式:(1)找出班级学生普遍容易出错的题型,与学生共同探讨,适当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2)收集不同学生的不同解题思路,将之提出并在班级中进行探讨;(3)让学生学会主动搜集优秀的作业内容并反馈给教师,促进教师在作业布置方法与内容上的创新。通过建立学生作业信息档案,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身的长足与缺点。
  (二)灵活互动的批改方式
  长久以来,传统作业批改方式不仅为教师的工作增添极大的负担,还耗费教师大量精力与时间。为改善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可尝试采取“1 x”作业批改模式,即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在每小组中推举一名成员负责小组其他成员的作业批改,之后组织各小组成员进行互评与修改。当然,被推举学生的作业应由教师先批改,学生将此作为批改作业的标准。此外,为公平起见,应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批改作业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有效锻炼。最后,教师应在学生互改过程中随机抽取一组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以了解各层次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三、采取良好的讲后巩固方法,进一步巩固学生复习效果
  传统教学方法是在考试结束后,教师通常只会大致讲解一下试卷中的试题,之后便不再提起。这样的教学方法未能发挥考试作用。考试结束并非意味着试卷的无用,而应组织学生针对错题进行反思,与学生共同分析错在何处,以避免学生在今后学习过程中再出现类似错误。尤其期末复习阶段,教师可利用学生之前出错的题型,让学生再次解题,从而让学生复习更有针对性,进而提升学生的复习效率。最后,教师应对学生普遍容易出错的题型进行统计与总结,再进行统一讲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复习效果。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点评式教学方法与引导策略时,必须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采用点评式教学方法与引导策略时,应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及时表彰学生的优点,善于发现学生缺点,并针对学生的缺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从而真正发挥点评与引导教学的作用,有效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郑工化.浅议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的提问及评价[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3):62-63.
  [2]陈依昌.初中数学课堂即时性评价策略探索[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11(2):46-49.
其他文献
摘 要: 词汇教学是整个外语教学的中心环节,当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与大学生的词汇水平是不平衡的,即“输入与输出”不对称。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都把精力集中在扩大词汇量上,忽视词汇输出能力的培养,重输入轻输出的现象普遍存在。输入的作用在于用来扩充学习者的词汇知识,输出可以帮助学习者巩固、检验并激活所学知识,最终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词汇量的基础上,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词汇输出能力的培养。复述和写
摘 要: 创新能力是当今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是发挥创新性的重要平台,我国很多高校已在专业技能训练中实施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作者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通过集体讨论和参考其他院校成功经验,初步探索了能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专业技能训练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评价形式和方法,并展开了实施。实践证明,改革后的专业技能训练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专业技能训练 大学生 创
摘 要: 分数与发展,孰重孰轻?高分与人才培养有没有必然联系?现行的教师、社会教育评价机制有何弊端?要做到“高分不低能”,我们需要改变哪些评价观念?作者谈谈对分数作为教学评价的教育观。  关键词: 分数 发展 教学评价 教育观  “教育者很容易为了分数、为了眼前的教育利益舍本求末。很多教师和家长,都把阶段性的分数作为评价孩子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比如,为了升到好一点的学校,不惜一切代价。全中国的家长
摘 要:瑞士的心理学家荣格把人格的总体称为“心灵”,认为心灵包含一切有意识和潜意识的思想、情感及行为。而荣格的“原型理论”研究在艺术研究领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在艺术作品中原型意象的存在为心灵无意识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其次,艺术作品中要表现出更加深层次的涵义需要对人类集体无意识做出说明。运用荣格“原型理论”研究和分析艺术作品中的原始意象的象征内涵,研究“原型理论”如何渗透到艺术创作、艺术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德育不断面临新课题,在当今电子产品风靡之时,某些学生在享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时,沉迷其中迷失自我。如何让学生在高科技产品面前获得自由?本文从浅显的生活常识的角度破解如何让孩子不被电子产品迷失心智这个难题。  关键词: 语文教学德育 破解难题 电子产品  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语文知识千千万万,德育内容万万千千,如何把它们有机结合,使学生“乐”“学
摘 要: 所谓高效率学习是指学习过程符合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适当的学习策略、方法和技巧,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知识,且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把所学知识用于解决问题,产生学习效能感的有效学习。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初中历史 教学效率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人文主义精神,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注意健全心理尤其是情感的培养”。然而受应试
“砰砰砰、哐哐哐……”从收藏柜处传来一声声刺耳的声音。  “你们班孩子收破烂啦!哈哈哈!”保育员阿姨及时提醒我,我过去一看,原来是班上的几个小调皮在敲打为开展体育活动搜集的瓶瓶罐罐。“好吵啊!”在其他游戏区域的孩子们提出了抗议。  其实,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具有天生的敏感性,对能发出响声的物品特别感兴趣,每次敲响任何一件物品,他们就会发出一阵惊奇而欢快的笑声。如果对这些瓶瓶罐罐加以利用,
摘 要: 《思品》学科理论性较强,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容易被忽视。本文就如何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并提高实效展开讨论。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学习体验 实效性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思品》学科理论性较强,学习起来较枯燥,教师怎么教?学生如何学?是思品老师共同的话题。思品教学应追求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动性,在互动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摘 要:以“铁三角关系的建立”一节为例,探索如何将“先动”课堂模式的五个步骤运用于化学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阅读、小组合作,并通过实验探究、个人展示和课堂检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领略化学的魅力。  关键词:“先动”课堂;主体作用;化学;核心素养;高效  一、 “先动”课堂的基本内容  “先动”课堂模式是我校学习和对比国内外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后,结合学校实际情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教育工作者也逐渐对情感教育的理念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认同,并将情感教育理念引入到实际教学的各个方面,通过塑造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教学效率。基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以学激情,有效发挥启智益能作用;通过朗读,激发小学生的情感因素;营造音乐氛围,引发情感共鸣;丰富学生课外阅读,拓展学生情感等四个方面展开分析,旨在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