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参加了今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生物部分阅卷工作,下面谈谈对试卷的一些看法,希望对参加明年高考的同学有所帮助。
一、 几个不变与几个变化
不变之一:今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生物试题仍然是72分,其中I卷有5道选择题,Ⅱ卷有2道大题。试卷结构与去年基本相同。
不变之二:在阅卷过程中,我对试卷考点分布做了相关整理(见表1)。
由考点分析不难看出试卷中明显的“回归课本”倾向。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大多是教材的主干知识。其中选择题的1、2、4题以及第30题的第Ⅰ小题都属于基础题;遗传、生命活动的调节以及新陈代谢这三部分内容所占的比率为试题总量的75%,主干知识得到了重点突出,符合考纲要求的“注重考查生物学核心知识”的命题思路。
不变之三:注重对识图、析图能力,图文转换能力以及推理能力的考查。比如选择题的第1题、第5题。选择题第4题尽管没有以曲线的形式呈现,但考生只有在准确地把握种群增长的“S”曲线的特点后才能进行正确的解答。
变化之一:从分值的分配来看,往年2个大题分别为22分和20分,或各为21分;而今年一道大题为27分,另一道大题为15分,分值相差较大。
变化之二:从考查的知识点来看,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关于伴性遗传的知识只要求掌握伴X遗传,但第31题却考查了教材不作要求的X、Y染色体同源段上的等位基因的传递规律。这是一个较有新意的亮点,达到了既遵循考纲又不拘泥于考纲,既考查基础知识又考查分析推理能力的要求。
变化之三:本次考题内容中选修本所占的比例增大。在5道选择题中有3道题的考点都属于现行选修本教材的知识内容;在2道非选择题中,第30题的第Ⅰ小题也属于现行选修本教材的知识内容,选修本中的知识点占了考试内容的45.8%。这或许是现行高中生物教学向新一轮高中课改迈进的信号,是与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接轨的过渡,同时也预示着在新的高中课改过渡过程中,选修本的教学内容不容忽视并应加强。
二、对今后学习与复习的建议
针对上述试题特点,我在这里着重提出以下几点复习建议:
1. 强化基础知识
同学们应该首先切实地理解并掌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内容和基础实验,同时对选修教材中的一些重点内容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2. 加强适应性训练
平时加强对多选题、实验设计题等一系列开放性试题的训练,努力做到见多识广,熟能生巧。
3. 加强迁移能力的培养
对典型例题进行相关的变式训练,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加强迁移能力,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4. 加强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通读课本上的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以及生物科学史上的经典实验,切实理解掌握课本基础实验的相关原理和方法,归纳总结实验题的基本解题思路与技巧。
5. 强化应用能力训练
注意培养利用生物学原理解释生命现象的能力,深刻认识和理解生命现象与生命本质之间的联系。
一、 几个不变与几个变化
不变之一:今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生物试题仍然是72分,其中I卷有5道选择题,Ⅱ卷有2道大题。试卷结构与去年基本相同。
不变之二:在阅卷过程中,我对试卷考点分布做了相关整理(见表1)。

由考点分析不难看出试卷中明显的“回归课本”倾向。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大多是教材的主干知识。其中选择题的1、2、4题以及第30题的第Ⅰ小题都属于基础题;遗传、生命活动的调节以及新陈代谢这三部分内容所占的比率为试题总量的75%,主干知识得到了重点突出,符合考纲要求的“注重考查生物学核心知识”的命题思路。
不变之三:注重对识图、析图能力,图文转换能力以及推理能力的考查。比如选择题的第1题、第5题。选择题第4题尽管没有以曲线的形式呈现,但考生只有在准确地把握种群增长的“S”曲线的特点后才能进行正确的解答。
变化之一:从分值的分配来看,往年2个大题分别为22分和20分,或各为21分;而今年一道大题为27分,另一道大题为15分,分值相差较大。
变化之二:从考查的知识点来看,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关于伴性遗传的知识只要求掌握伴X遗传,但第31题却考查了教材不作要求的X、Y染色体同源段上的等位基因的传递规律。这是一个较有新意的亮点,达到了既遵循考纲又不拘泥于考纲,既考查基础知识又考查分析推理能力的要求。
变化之三:本次考题内容中选修本所占的比例增大。在5道选择题中有3道题的考点都属于现行选修本教材的知识内容;在2道非选择题中,第30题的第Ⅰ小题也属于现行选修本教材的知识内容,选修本中的知识点占了考试内容的45.8%。这或许是现行高中生物教学向新一轮高中课改迈进的信号,是与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接轨的过渡,同时也预示着在新的高中课改过渡过程中,选修本的教学内容不容忽视并应加强。
二、对今后学习与复习的建议
针对上述试题特点,我在这里着重提出以下几点复习建议:
1. 强化基础知识
同学们应该首先切实地理解并掌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内容和基础实验,同时对选修教材中的一些重点内容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2. 加强适应性训练
平时加强对多选题、实验设计题等一系列开放性试题的训练,努力做到见多识广,熟能生巧。
3. 加强迁移能力的培养
对典型例题进行相关的变式训练,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加强迁移能力,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4. 加强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通读课本上的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以及生物科学史上的经典实验,切实理解掌握课本基础实验的相关原理和方法,归纳总结实验题的基本解题思路与技巧。
5. 强化应用能力训练
注意培养利用生物学原理解释生命现象的能力,深刻认识和理解生命现象与生命本质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