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灌水时间下毛竹伐桩根系化学计量及生理特性变化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c198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不同灌水时间下毛竹伐桩根系化学计量及生理特性的差异,为毛竹伐桩灌溉时间长短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毛竹灌水伐桩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处理:对照灌水0 d(CK)、灌水180 d(T1)、灌水360 d(T2)、灌水720 d(T3),分析比较4个不同灌水时间长度后,毛竹伐桩根系化学计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差异.[结果]随着灌水时间的延长,毛竹伐桩根系碳(C)含量不断增加,而氮(N)和磷(P)的含量则基本均呈先升高后降低,m(C)/m(N)和m(C)/m(P)不断上升,m(N)/m(P)保持相对稳定.毛竹伐桩根系各种氧化酶活性、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均随着灌水时间的不断增加而升高,而毛竹伐桩根系活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随着灌水时间的增加明显降低.[结论]综合各项生理指标认为,在360 d内对毛竹伐桩灌水仍能起到较好的灌溉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能形成生物被膜的临床分离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菌株的生物学特征。[方法]用刚果红平板法对70株APEC进行筛选,并用结晶紫染色法鉴定菌株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生物被膜生长情况,推断菌株的膜成熟时间;依据玻璃试管法判断菌株是否有卷曲菌毛以及形成生物被膜基质中是否含有胞外纤维素,同时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膜基质中胞外多糖的浓度。对与生物被膜形成相关群体感应系统、菌毛、鞭毛、蛋白、多糖的基因进行PCR检测,最后通过最小抑菌浓度法检测形成生物被膜的菌株对10种抗菌药的耐药性并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猪长链非编码RNA lincRNA-CXCL 6调控脂多糖(LPS)诱导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为防御猪的细菌性疾病引起的炎症损伤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利用互补DNA(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获得lincRNA-CXCL 6的全长序列,利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lincRNA-CXCL 6的表达模式。构建lincRNA-CXCL 6稳转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细胞),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lincRNA-CXCL 6对LPS刺激后的细胞信号通路影响;利用Wes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含不同木霉菌数量的生物育苗基质对辣椒种苗生长及其移栽后辣椒单株果实重的影响,揭示生物育苗基质中功能菌数量与作物促生效应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室内育苗及田间试验研究含不同数量级木霉菌的生物育苗基质对辣椒种苗生物量、壮苗指数以及种苗移栽后辣椒株高、茎粗、单株果实重及根际木霉菌数量的影响。[结果]两季辣椒育苗试验结果均表明,与不含木霉菌的普通育苗基质对照(SCK)相比,含107 CFU·g-1木霉生物育苗基质处理(S4)种苗的地上部干重均显著增加42.9%和75.0%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染料木黄酮对产蛋后期种母鸡繁殖性能的调控作用,为开发种鸡用饲粮添加剂提供参考。[方法]试验选用180只体重和生理状态相近的58周龄栖岭草鸡种母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低剂量染料木黄酮(L-Gen)组和高剂量染料木黄酮(H-Gen)组。预饲期2周,正式试验期4周。在预饲期,所有组统一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在正式试验期,对照组继续饲喂基础日粮,L-Gen和H-Gen组日粮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和40 mg·kg-1染料木黄酮。[结果]饲粮中添加20 mg·k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酶促反应合成的18种含有不同脂肪酸链数量及碳链长度(C 8∶0—C 18∶3)的半乳糖基甘油糖脂对5株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的抑菌活性,并初步探讨其活性构效关系。[方法]通过测定半乳糖基甘油糖脂对蜡样芽胞杆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以及抑菌率来研究半乳糖基甘油糖脂的抑菌活性及其构效关系。[结果]本试验共合成9种半乳糖基甘油单酯和9种酰化半乳糖基甘油单酯。半乳糖基肉豆蔻酸甘油单酯(MMGG)的抑菌效果最好,对5株蜡样芽胞杆菌的抑
[目的]为提升拖拉机的乘坐舒适性和驾驶安全性,建立了轮式拖拉机/农具系统的振动模型并分析了犁耕作业工况下的振动特性。[方法]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铧式犁的土壤切削有限元模型,通过试验验证模型的正确性,研究耕速和耕深等因素对犁具阻力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以常发CF700轮式拖拉机为研究对象,构建轮式拖拉机/农具系统的振动模型,推导其振动微分方程组,获得道路运输、农田运输及犁耕作业3种工况下拖拉机系统的振动特性。[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仿真加速度接近于试验数据,验证了所建立振动模型的正确性。仿真结果
[目的]为了实现重型拖拉机液压机械无级变速箱(hydro-mechanical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HMCVT)内部各个零件的良好润滑,提出一种冷却润滑油路的优化方法,实现油液合理分配。[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仿真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获取样本数据,利用径向基(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建立出口孔径与出口流量的拟合函数,并构建以出口流量与目标流量误差平方和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投喂配合饲料和冰鱼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氨基酸代谢和胺类物质沉积的影响。[方法]试验在室内循环养殖水箱中进行,试验分为2个组:冰鱼组(全程投喂新鲜冰鱼)、配合饲料组(全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8只(6雄2雌)。养殖8周后,采集样品,测定生长和相关指标。[结果]不同投喂对中华绒螯蟹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配合饲料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冰鱼组(P<0.05)。配合饲料投喂组肌肉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与冰鱼组差异均不显著(P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植物乳杆菌与反刍动物专用复合酶混合处理玉米秸秆的性能和机制,提高玉米秸秆的瘤胃降解率。[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比较植物乳杆菌处理、反刍动物专用复合酶处理及二者混合处理3种方法对玉米秸秆化学成分的影响,综合利用化学分析法、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处理前与处理后玉米秸秆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成分变化,利用瘤胃降解试验评价玉米秸秆的消化率。[结果]与植物乳杆菌或反刍动物专用复合酶制剂单独处理相比,混合处理对提高玉米秸秆牛瘤胃降解率的效果最佳,其条件为:8×10
[目的]炭疽病是梨树发生早期落叶从而导致树体衰弱、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实现梨叶小炭疽病斑的自动监测,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本研究构建梨叶小炭疽病斑识别模型。[方法]提出了细粒度颜色矩(fine grained color moments, FG-CM),来描述病斑的颜色特征,用LBP(local binary pattern)、HOG(histogram of oriented gradient)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