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写意花鸟画教学策略初探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586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开设写意花鸟画校本课程多年,如何让孩子们学好写意花鸟画,笔者认为教学需有以下四个策略:首先要创设情境课堂,生活情境导入更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思维和学习兴趣;其次,要从传统入手,选对题材,明白花鸟特征;接下来解决的是笔墨技法,这也是学习花鸟画的乐趣及难点所在;花鸟画最终一定要体现情趣意境,重神韵意向,体现文人画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关键词:情境课堂;传统入手;笔墨技法;情趣意境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8-055-2
  中国画中,以花卉、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描绘对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笔者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在写意花鸟画教学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针对初一学生基本无国画基础、造型能力差、理解力较弱的特点创造性地初探了一些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好写意花鸟画,领悟其精髓,现总结如下:
  一、创设情境课堂
  “人诗意地栖息”,人总想生活在美的世界里。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正与我们真实而宝贵的生命活动相依为命,审美实践是生命的自我审视:只有在审美意識里,我们的关注才真正落实在自身的生命存在这一基本事实。”[1]笔者的国画教室无论硬件还是案头陈设均投资到位,纯中式的装修,洗笔池亦是精心挑选,一进去给人感觉到了一个古色古香的书房。学生置身其中,艺术氛围甚浓,创作的欲望就更强烈。学校在每个学期的第三个月会开展校本课程,我会提前一周备好课,做很多张花鸟画的范画悬挂在教室顶上,同学们一进来,习惯性地看看有什么变化,就知道本节课上什么内容。伴着古琴曲,学生置身于古韵、古色、古香的情景之中,会更形象的、直观的氛围中参与课堂教学。一进来就先探究要学的内容,不同类型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学习表现有显著差异。[2]所以创设一个艺术的课堂环境对学生学习花鸟画尤为重要。
  创设情境课堂除了学习环境的布置外,还可以在教学中体现,笔者在写意《葡萄》的教学中,运用课前准备好的葡萄生长录相让学生观察葡萄的叶、藤、果实等特征及其规律,给学生设计一种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实践证明,利用“生活情景导入”教学,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和学习兴趣。
  二、要从传统入手
  中国传统绘画的体验首先来自于临摹。临摹的体验有利于学生对水墨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了解宣纸和毛笔的性能,有利于学生对传统绘画构图与透视特点的领悟。初一学生中国画基础差,所以初学者要从画梅兰竹菊的传统题材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画梅,涉及到枝干、花瓣、花蕊点法,与杏花、桃花、梨花很接近,梅花画好其它的则一通百通;学习兰花画法则会涉及很多逆笔用笔,对今后的花鸟画中折枝画法会有很大帮助。
  初学者从传统绘画汲取营养后,便要解决好花鸟画的造型问题。让学生掌握花鸟的特征,尽量可能地概括出花鸟的本质。以笔写形,再力求形神兼备。这样的教学进程上的循序渐进使学生每走一步都是一个更新,既有利于他们对技巧的把握,又增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传统入手,除了题材、画法外,还要注意色彩。写意花鸟设色除了要忠实客观物象本身色彩外,可根据作者主观意向而设色。如我们用墨画小鸡,而不是把它们画成本身的黄色;有时画竹子不画成绿色,而是画成朱砂色的等等,都可以从中国画的程式与主观意向这两方面去理解,亦要继承中国画的传统。
  三、解决笔墨技法
  笔墨是中国画描写状物和传情达意的艺术技巧,是中国画魅力所在。运笔方法,主要靠指与腕的配合,主要有提、按、转、折、顿、挫、轻、重、快、慢等。用锋的主要方法有:中锋、侧锋、逆锋、顺锋、散锋等。中锋适用于勾勒,用笔刚劲有力,表现厚重实在的物象;侧锋用笔浑圆古朴、痕迹薄而快,适用于画竹叶、翅膀等;逆锋用笔变化多端,通过粗细不等、刚柔相济、急缓有致的线条来充分表现,适用于画树干,藤蔓以及石头等粗糙的东西;顺锋,适合画草本,花卉的叶,茎等;散锋,适合表现蓬松的羽毛,树石等。笔者让学生练习用笔则是画兰,画兰叶可以用浓墨、逆锋,兰从根部画起,注意兰叶的起伏变化,根部紧凑,叶端舒展。要有“笔断意连”、“意到笔不到”之笔。花朵则用淡墨、多为中锋,少片花瓣为逆锋。
  解决了运笔技巧方面的问题之后,还要掌握下笔的轻重,运笔快慢,落墨浓淡,水分多少等笔法问题,这些都将直接影响画面效果。初学者主要掌握渗墨法、破墨法、泼墨法、积墨法等。墨分六色,焦浓重淡轻,注意“计白当黑”。
  这些对初学者而言可能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初学者要多看多临摹,多观察,多体会。也要求教授者找寻笔墨技法的规律,让学生学得简单,容易掌握。培养学生看出笔墨的品质,才会懂得享受其中。
  四、体现情趣意境
  正如范梅南说:“儿童不是空空的容器……教师需要了解孩子们带来了什么……”[3]这就是说,教学设计不是凭空进行的,从根本上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孩子们画花鸟画时,教师要有意给孩子们带进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画面,伴着古琴曲,体验众多田园乐趣。例如画菊花、牵牛花,凤仙花等还要考虑是否添加一些其他内容,如木栅栏、山石、昆虫等,让画面更贴近大自然,也让孩子们更能体会到田园的情趣。
  写意画讲究的是意境、神韵,形神兼备。同时还要把握对象的精神气质,着意于创造意境以感染观者。“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此情此景是诗是画?作者写物言志,言物寄情,使欣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体现情趣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诗情画意”。
  一幅完整的写意花鸟画作品不是空洞的技能技巧的堆砌,而是画家自身融情与景在画面的完整呈现,中国画之易学而难懂的道理也正在于此。通过学习前辈的技法、艺术风格和艺术理念,在画风上追求自我,通过方方面面的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绘画技能与修养。
  [参考文献]
  [1]徐岱著.美学新概念.学林出版社,2001.
  [2]丁锐,黄毅英,林智中,马云鹏.小学数学课堂环境与学习成果的关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01).
  [3](加)马克斯·范梅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介入导学案,符合新课改基本精神要求,与学生学习成长规律相吻合。导学案介入历史课堂教学之后,为学生创设适宜学习情境、进行学法引导、设计拓展训练、展开学习总结,从不同角度进行学习引导,极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现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选择。  关键词:初中历史;导学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5-069-1
摘 要:学校能够静下来,老师能够静下来,学生能够静下来,有价值的教育必然会出现。我们需要让“静”成为一种习惯,让“静”成为一种方法,让“静”成为一种气质,从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温馨的班级文化,创造一个适切的成长环境。  关键词:培养习惯;创新方法;提升气质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12-1  “一所安静的学校,一间安静的教室,一位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原副馆长、研究馆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离休干部赵铭忠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2月22日在南京逝世,享年76岁。赵铭忠同志1932
芦笙是苗族文化的一种象征,芦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有效措施。在本篇文章中,笔者主要以黔东南州丹寨县为例,对芦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进行了探
人生如白驹过隙,一年访学时间更是一眨眼便到尾声。去年此时,于立平所长在开班典礼上的话仍萦绕在耳:“科研站是一个学习研修组织,也是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这种展示交流帮助
张奚若(1889~1973),原名熙若,陕西朝邑(今属大荔)人,现代政治学家,西方政治思想史学者。这位连蒋介石都敢骂的大学者,为中国的自由和民主引领了时代风骚 Zhang Xi Ruo (1889
“1979年,是社会思想最为活跃的一年。”梁小民清楚地记得,整个西单民主墙上,曾经贴满了各种言论,还有人把小说也张贴上去,其中很多内容即使在今天看来也颇具争议性 “1979
作为一个社会节奏不断加快的现代大都市,在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风险的加剧,致使城市公共灾害具有“群发性”的特征。对此,社会学家分析说:当今,全世界的公共安全事件除了
石广元校长一生钟爱教育事业,在晋中这块人杰地灵的热土上已辛勤耕耘了50载,这位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老校长退而不休,至今仍然奋斗在教育岗位上,他是山西省教育界推崇的功勋,
5月6日上午,郑集教授110岁寿诞祝寿会在南京大学知行楼一楼报告厅举行.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潘毅到会祝贺并讲话.中国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会、江苏省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会、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