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智慧云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现代测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慧“三农”云平台就是打造以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实施智慧“三农”云平台信息化建设工程,实现“三农”工作的集成管理和资源共建共享,全面提升农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主要从“用好一朵云”、建好“一个库”,绘就“一张图”,建设一个“中心”,打造X应用场景、提炼一个“工具箱”和实现“掌上管”的总体思路阐述智慧“三农”云平台信息化设计与实现,总结提炼了“三农”大数据管理、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Native等关键技术,为“三农”信息化建设发展和相关软件研发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准确快速量算土方量对水利、建筑等各项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土方量准确快速计算并降低外业成本,提出了一种集成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与GEOPAK DTM的土方量计算方法.以嘉兴市北部湖荡及河湖连通工程为例,通过该方法实现工程区弃土堆场土方量计算.利用传统GPS-RTK技术得到的土方量与本文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本方法的有效性.结果 表明,集成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与GEOPAK DTM进行土方量计算,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土方量计算流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随着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实时获取高精度平面和高程基准成果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厘米级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技术的发展为实时获取大地和高程基准成果提供了可能.分别介绍了利用GNSS/水准点和基于高程异常控制网两种区域似大地水准面再精化的方案思路,结合扬州市似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进行设计实施,从工作量、作业时间等多方面对两种方案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高程异常控制网方案大幅提升了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的项目绩效,对今后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为探索建设一种低成本、强交互的三维校园公共服务平台,基于开源WebGIS提出了一种3D校园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并以南通大学为例.首先利用HTML5搭建了平台前端框架,然后通过开源Web图形库Three.j s加载和渲染了三维模型,使用Aj ax和Serlvet实现了网页和服务器的交互操作,最后利用Spring开发了平台后端功能.该平台的构建解决了传统三维可视化平台存在的三维模型加载慢,服务器返回数据的时间长,用户的交互体验差等问题.可为基于WebGIS的三维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并为以地图为载体的网络3D模
以县(市、区)为基本调查单元,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开展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加快形成“陆地和海洋、地上和地下统筹,全要素、全天候、全覆盖”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实现对全部国土空间和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有效监管等相关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按照《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要求,为确保提交国家级核查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调查成果的外业检查是必不可少的质量保证措施.以江苏为例,对“三调”省级外业检查工作进行技术分析,为后续国土调查类项目的质
三维模型数据应用广泛,但其结构复杂,每个数据应用平台都需要建立独立的数据库,甚至数据格式都不能兼容.为此,测绘单位需要根据模型数据情况对每个三维数据库分别进行更新维护.目前尚无多个三维平台之间数据维护与管理的解决方案.在三维模型批量单体化、BIM模型轻量化处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多个三维平台数据间高效转换算法,形成了一套综合性三维模型数据组织管理方法,实现三维模型数据的跨平台快速更新,为跨平台数据的协同更新和城市三维模型数据的系统性管理提供了一套全流程的解决方案.该方法在常州市新北区三维模型数据的组织管理工作
近5年来,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建设一期、二期工程相继竣工,正在进行武汉至安庆段6 m航道水深建设,各地过江通道建设步伐大大加快,航行规则发生较大变化,航道维护水深相继提高,2014年出版的《长江下游航行参考图(吴淞口至武汉)》已经无法满足船舶航行参考的需求.为提供权威、时效的航行参考资料,长江航道局组织编印、更新了该图集,利用最新的观测成果为底图,综合海图、内河制图规范制图.对该图集的设计和编制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说明,并对长江下游航行图籍的编制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无人机航空摄影技术以其成本低、成图快、精度高等优点,在测绘领域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采用固定翼无人机搭载DG3倾斜摄影相机进行数据采集,将获取的数据通过ContextCa-pture软件建立三维实景模型.以建设的三维实景模型为研究对象,利用4种不同的无人机倾斜模型裸眼三维地籍测图采集方法进行地籍图制图,并利用检核点对各地籍测图采集方法的数据进行检核,结果表明,不同的地籍数据采集方式得到的成果精度各不相同,其中采集墙面法和TIN网辅助绘图方法中误差小于5 cm,能满足地籍图制图
长期以来,人类把山体当作提供资源服务的“摇钱树”,无节制地矿山开采、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等原因致使山体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虽然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依然存在问题发现不及时、跨部门协作效率低、难以进行有效监管等情况,管理现状不容乐观.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切实彰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已有山体资源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制定流程化的巡查管理体系,基于GIS技术设计并开发山体资源巡查管理系统,可以充分发挥地理信息空间表达、分析优势,对于全面推进山体巡查、山体综合管理信息化建设,规范山体资源管理工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常态化疫情防控已成为国内各城市的主要工作之一.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地理信息技术作为城市综合管理的重要支撑,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地理信息技术与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概念阐述,并分析二者的关系,进而探究地理信息技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应用场景.具体以厦门市为例,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对关键应用场景进行了分类论述,并结合实际案例情况进行了应用分析,为国内其他城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大学生线上自主学习能力是衡量新时代下大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标准,因此对影响大学生线上自主学习能力培育的因素进行研究.通过理论演绎和实际调研,从学习者、教育者、线上课程和学习环境等4个维度出发提出大学生线上自主学习能力培育影响因素模型,运用SPSS和AMOS等工具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线上自主学习能力培育的因素权重排序为学习者>教学者>线上课程>学习环境,但是它们之间的差异并不是特别明显,而且学习环境对学习者、教学者和线上课程也有一定的影响和制约.相关数据分析结果为科学培育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