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层递进,让阅读教学迈向文本深层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so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类文本,主要从少年励志、父亲嘱托、牢狱受辱等几个维度描写了司马迁在创作《史记》时的心路历程,刻画了司马迁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高贵品质。提出要聚焦文眼,直抵“发愤”;梳理联系,感悟“发愤”;历练表达,倾吐“发愤”;强化感知,升腾“发愤”,引领学生在逐层递进中迈向文本深层。
  [关键词]聚焦文眼;历练表达;梳理联系;强化感发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0-0077-01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类文本,主要从少年励志、父亲嘱托、牢狱受辱等几个维度描写了司马迁在创作《史记》时的心路历程,刻画了司马迁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高贵品质。那么这篇课文该如何教学,才能凸显语文味,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呢?
  一、聚焦文眼,直抵“发愤”
  为了凸显表达的中心,很多作者在材料选择、谋篇布局时,都会围绕着一个价值中心,这就是课文的文眼。阅读教学紧扣文眼,就能引领学生更快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意欲表达的主题。
  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先从文本的题目入手,聚焦文题中“发愤”二字,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一段话最直接对应课文的题目,并引领学生依托语段中的词语顺势理解“发愤”之意。在学生交流分享后,教师再引入“发奋”一词,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对比两个同音詞意思的不同,更鲜明地感知“发愤”不仅有奋发图强之意,更蕴藏着浓烈的愤慨之意。由此,就在聚焦“发愤”中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教学效果。
  二、梳理联系,感悟“发愤”
  传记类文学作品所选择的名人事迹的材料绝不是随心所欲的,不仅震撼人心,同时也有着紧密的逻辑联系。因此,教师要善于洞察文本材料之间的关联,引领学生在厘清思维认知中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
  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引领学生依托描写“发愤”写作的核心语段,关注人物心理和动作细节,撰写批注阅读感受。交流中,教师首先着力引领学生紧扣“尽力克制、埋在心底、重又摊开”,让学生感受司马迁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艰辛与痛苦,并设置了“假如____________(谁)来到司马迁前面,司马迁会对他说:____________”的句式,引领学生说出人物内心蓄积的话语。其次,教师可以抓住介绍《史记》时“13年、52万字”等一系列的数字引领学生感受这部作品的恢弘气势,从侧面感受人物精神的伟大。随后,教师再引领学生进行逻辑层面的质疑:司马迁为什么能忍常人之不能忍,在身受酷刑之后还能坚持创作《史记》?随后,引领学生迅速阅读、梳理课文第一部分板块,并通过各种资料的介入与印证,洞察司马迁立志写《史记》的根本缘由。如此一来,学生对于他为什么能够在受辱之际还能“发愤”创作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历练表达,倾吐“发愤”
  随着语用理念的深入,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已经成为重要的训练方式。教学中,教师可依托文本,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具有冲击力的情感体验,让其表达随着情感的潮水顺流而下。
  如在了解了少年经历、临终嘱托、受辱之后的认知变化后,学生就能真正理解司马迁“重又摊开竹简”继续写作的坚韧。此时,教师则相机创设了这样的表达情境:在曙光初现的早晨,司马迁写着写着,他神情恍惚了,不禁陷入了沉思,不由得想起了____________,想起了____________,想起了____________……在骄阳似火的中午,司马迁的衣衫早已湿透,他又想起了____________,想起了____________,想起了____________……在月黑风高的黑夜,司马迁还是难以入眠,面对着漫天的星斗,他想起了____________,想起了____________,想起了____________……
  教师表达情境的创设,让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司马迁逐步在学生的思维意识中丰满起来,促进了形象体验与表达训练的有机融合。
  三、强化感知,升腾“发愤”
  传记类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身上都散发着一种感人而震撼的力量,传递着每个人生命成长都需要的正能量,这一切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拓展与辐射,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进行感知。
  在教学的最后,教师引用顾城在《一代人》中的名句进行渲染点拨:“‘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不管是身体的摧残,还是精神的羞辱,都没有击垮司马迁,在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完成《史记》!”在学生的认知正处于悱恻之际,教师顺势出示课文中的语段:“人总是要死的……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学生被语段中“如果……就……”“一定要、一定要完成”等这些揭示人物内心坚定信念的关键词所深深震撼,他们纷纷将自己的阅读感知与他人进行分享,在深入洞察“发愤”背后的生命力量中形成了生命的感召,从司马迁身上汲取了自己生命成长的资源。
  人物传记类文本需要以具体的事件为载体,洞察梳理事件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人物精神的感知,并相机从中积攒勃发的资源和力量。
  (责编 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 要]情怀、语言、细节是活动作文的特色。活动更利于涵养学生的情怀,活动更利于指导学生选词炼句,活动更利于指导学生打磨细节。  [关键词]活动作文;情怀;语言;细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1-08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要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表达
德国古城奥格斯堡在安装地面交通信号灯,方便看手机的“低头族”安全过马路之后,最近又出新招:由一个样子可爱的机器人提醒烟民不要在禁烟区吸烟。  奥格斯堡国王广场附近车站实行禁烟已有两年半时间,但仍有不少人明知故犯。监察人员觉得,直接过去阻止吸烟者似有不妥,于是找来机器人帮助执法。其实,蓝色机器人“工作”时,监察人员就在不远处无线遥控它。令人欣喜的是,这种间接而委婉的提示方法效果不错。有视频显示,一名
[摘 要]有效朗读是阅读课堂的生命,但在许多阅读课堂中,朗读出现了被弱化、无目的、个别化的现象,朗读教学变得低效、无效。教学中,教师若能让阅读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就能提升朗读教学的效率,实现有效阅读课堂的回归。  [关键词]有效朗读;有效阅读;课堂回归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7-0061-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摘 要]“故事新编”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习作内容。在习作设计中,教师可以优秀范文为引导,结合具体案例,师生共同构思,通过激发兴趣、温故知新、明确目标、师生共创、互动鉴赏等途径,给学生的习作插上翅膀,让想象作文飞起来。  [关键词]想象作文;故事新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3-0073-02  【教材分
●不骄,不矜,勤工,好学,才是好女子。  ●原谅他人的错误,不一定全是美德。漠视自己的错误,倒是一种最不负责的释放。  ●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服,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  ●也许一个人在真正无可奈何的时候,除了微笑,也只好微笑了。  ●当一个男人不再爱他的女人,她哭闹是错,静默也是错,活着呼吸是错,死了都是错。  ●埋
前几日,作为吃货我在街头有个新发现,一家位于哈尔滨石头道街上的面馆很风雅,把书籍和书架作为面馆的背景墙和餐桌隔断,柔和的灯光,宽大的长条木桌,让人犹如坐在谁家的书房里吃面。邀朋友去了,面味道一般,书籍和书架在这里也实在是装饰品。不过,店家能以阅读之名招揽顾客,也值得点赞。  以前的城市里只有书店,而今,街头巷尾角角落落总能看见一些“书吧”,这书后面的一字之差,就把纯粹的买书阅读引上了高消费。“书吧
周末在家看样子,忽然接到一个很久不联系的先生电话:我加你多次了,你怎么不回我?  不好意思,我平时不怎么上微信。  单位那点破事,至于忙成那样吗?  我只能说,饮水饱无只自知。我是有群的:十九756、中文七七2、小汤山杂志班、2016全国妇女报刊、滨城老友、太极拳等等,群友从同学到同行到同市同省同国同球的……只是真的没时间走走逛逛,有时一个招呼,就接下来唠个“几百块钱”的,陪不起啊。  更别说那些
我公公,就是当年那个以医生的专业水平劝我老公:“这小姑娘一看就生不出孩子,你想好了没……”;就是我们才结婚,第一周就说:“你看,我们这身体都不好,心脏什么都不好使了,我们怕见不到孙子的那一天呀!”;就是拿着我的孕检报告直接就号啕大哭起来;就是那个老大才出生没几个小时就着急喂茶喂咖啡给他喝的这个老头儿!    十几年过去了,公公也七十几了,身体虽然没有当初说的那么受不起等待,也是每况愈下。因为大姑姐
吃食物时应两侧均衡地咀嚼,这样两侧牙床才能均匀地受到功能刺激,有利于牙齿、颌骨以及相应肌肉的正常发育。  如长期单侧咀嚼,另一边得不到功能刺激,致使大量的食物碎屑、牙垢沉积于牙齿周围,易出现牙龈出血、口臭等症状。长期一侧受力,还容易诱发颞下颌关节疾病,最常见的表现是关节里面有弹响声音、关节痛或张口受限等。所以,有单侧咀嚼习惯的人,要及时纠正。如缺牙应采取相应措施或镶假牙。
[摘 要]小学高年级,按照相同或类似主题来进行小古文补学,是提高文言文学习效率的好方法。补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和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这两篇文言文,教师可以提炼出 “神话寓言”的主题,同时拓展主题相同的文言文《揠苗助长》,作为教材内容的延伸。这样把文言文进行有机整合、有效拓展,能够使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文言文体形成全面的认识并打下扎实的文言文学习基础。  [关键词]统编教材;小古文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