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解读关键词语 穿针引线激活文本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mple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蜗牛的奖杯》是苏教版第四册的一篇课文,故事性强,充满童趣,适合儿童阅读。读懂这篇课文的金钥匙是要充分解读关键词语, 这些词语在阅读中起着穿针引线、激活文本、感悟寓意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解读“自由”“遥遥领先”,得奖杯是实力
  课文的第一部分写从前的蜗牛飞行本领高超,凭实力获得了冠军奖杯。本环节充分解读“自由”“遥遥领先”这两个词对感悟蜗牛的飞行实力以及得奖杯的喜悦至关重要。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两个词,就不能机械生硬背词语解释。要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理解“遥遥领先”时,我鼓励学生读读句子,联系下句关键词、省略号,并通过贴图、学生互相检查理解情况,这样学生理解词语水到渠成。
  出示句子一:“它长着一对有力……空中自由地飞翔。”
  (1)蜗牛自由地飞,会怎么飞?(学生回答。)
  (2)是呀,想飞到哪就飞到哪,想怎么飞就怎么飞。蜗牛为什么能自由地飞?(有力的翅膀。)如果你是这只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小蜗牛,心情会怎样?
  (3)能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吗?(教师相机评价。)
  师:我们通过理解“自由”明白了这句话告诉我们蜗牛飞行的本领高,因此能成为飞行冠军,可见理解几个词可以帮助理解一句话。
  出示句子二:“在一次飞行比赛中,蜗牛遥遥领先,甩下了所有的对手:蜻蜓、蜜蜂、蝴蝶……”
  (1)所有的对手,都有谁呀?教师贴昆虫图。
  只有他们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会读书的孩子就应该这样,不光读文字,还要读标点。)教师板书省略号。
  (2)想想:还有哪些对手被甩在了后面。
  (3)“蜗牛遥遥领先”什么意思?读读这句话相信你一定弄明白!
  (4)请学生上来用贴图展示当时的飞行场面,其他学生做小评委。
  (5)你们有意见吗?贴对了掌声鼓励;贴错了,再试一试。
  师:刚才我们通过理解一段话理解了“遥遥领先”,同样理解一段话也可以帮助理解一个词。
  二、解读“唯恐”“生怕”,守奖杯是自满
  课文第二部分写蜗牛获得冠军奖杯后自满自足守着奖杯,不思进取;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在通过表演想象蜗牛得奖杯的得意洋洋后,要紧扣“唯恐”“生怕”解读,设计问题,激活文本,体会蜗牛每时每刻炫耀自己的心态,体味文字中所蕴含的道理。“唯恐”、“生怕”是一组近义词。低年级学生辨析词语的能力还比较低,如果让学生自己直接去比较,学生肯定分辨不清。因此,我深入浅出地设计问题,巧妙地帮助学生体会了这两个词的细微差别,提高学生对书面语言的感知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感。
  出示句子一:“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他是飞行冠军。”
  (1) 它为什么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呢?“唯恐”什么意思?(只怕。)害怕什么?
  (2)蜗牛害怕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它会怎么向小昆虫们炫耀呢?同座位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3)谁上来表演蜗牛背着奖杯到处炫耀它是飞行冠军?
  过渡:蜗牛害怕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它更怕什么?
  出示句子二: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
  (1)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生怕。)
  (2)晚上它很害怕奖杯被别人偷走,所以干脆怎么做?(睡在奖杯里。)奖杯冷冷的、硬硬的,睡在里面舒服吗?那它为什么还要睡在里面?
  三、解读“天长日久”,背奖杯是惩罚
  第四然段写蜗牛因不再练飞行,翅膀退化了,再也不能飞上天了,导致这样悲惨的结局是因为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背奖杯。如果取得成绩后只是一时背着奖杯炫耀自己,也不至于受到如此严重的惩罚,因此“天长日久”一词的解读显得尤为重要,会让学生明白取得成绩后千万不要长期陶醉在自满中,不思进取。
  出示句子:“天长日久,蜗牛和奖杯粘在了一起,一对翅膀也退化了。”
  (1)就这样,蜗牛这一背背了多久呢?一天、两天还是一年、两年?快从课文第四自然段找找。(天长日久。)
  (2)小蜗牛天长日久地把奖杯背在身上后发生了哪些变化?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3)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抓住“粘”“退化”“勉强”“慢慢地爬行”等词体会蜗牛天长日久背奖杯的结果。
  (4)从一个飞行冠军到现在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这时的奖杯已经变成了一种惩罚,你能把小蜗牛的心情读出来吗?
  (5)小朋友们,当往日的飞行冠军,变得现在只能在地上慢慢爬行时,你想对这只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说些什么呢?
  本课,我抓住这些能够产生辐射性词语进行解读,穿针引线,不仅仅解读该词语的语表之意,而且深入开掘该词语与文本中的句段篇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得文本的内涵被充分地挖掘出来。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教师,应对自己的身份和价值有准确的理解和定位,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风格。从文本解读到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师要秉持“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的追求,怀揣一颗发现创造的心,不重复过去,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  [关键词]阅读教学 个性 实践 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28  提出个性化阅读教学,
[摘 要] 诗歌教学需要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对于《山行》一诗的教学,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可以引导学生打开“画卷”,品析字词,走进诗境;品析“画卷”,吟诵合璧,理解诗意;诗画结合,诗情画意,纵情“山水”。  [关键词]古诗教学 诗画结合 诗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1-076  引导学生诵读、品析古诗,不仅可以有效锤炼
[摘 要]《钓鱼的启示》是一篇事理文。教学这篇课文,既要根据文本的文体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课标要求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事件的前因后果,理解人物心理;要创设对话情境,让学生内化文本的思想、语言,并表达自己的感悟;要联系实际,让学生获得道德实践的基本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理念;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
[摘 要]随着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广大教师的文体意识逐渐增强。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对文体产生一模糊的认识,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事实上,随着文本的不断发展、文体之间模糊区的存在、教材文本编写需要等多种原因,对文体的分类不是绝对的,不可过分拘泥于此而难以自拔。“定体则无,大体须有”,无疑是十分恰当的原则。  [关键词]文体意识;语文教材;相对性;教材体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
[摘 要]“表达课”是“2014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首次提出的概念。关注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语文教学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突破学生表达的瓶颈,在表达课上就要激活学生的情感,打开学生的思维,同时以语言的丰富性引领学生,让学生喜欢写,会写作文。  [关键词]表达瓶颈 有效策略 表达课例 评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
[摘 要]批注是一种读书方法,更是一种读书习惯,能够促使人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批注,革新学生的阅读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旁批 随文批注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82  阅读本是和书本对话的精神之旅,属个性化极强的活动,绝不是刻板、枯燥的应考训练。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具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把学生的差异当做资源,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让阅读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的质量。  一、创设民主交流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明朗乐观的心情,是思想海洋中充满生机的激流,而郁郁寡欢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活动。可见,教师要充分利用情感力量,建立民主、平等、互相促进的师生关系,营
新课程改革的趋向仍是要求我们不断回归语文教学的原点,即“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精讲精练促提升”。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以一颗真诚的心潜入文本、跟学生平等对话、交流。师生和文本之间,自觉地达成一种心灵的默契,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师生论道、畅所欲言、交流互动、不断提升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不断实现师生生命的真正涌动与成长。下面笔者就以苏教版第十册第17课《月光启蒙》为例,谈谈自己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直奔文眼,走近樟树  师:大家都读过课文了,那么,知道宋庆龄对樟树怀有怎样的感情吗?  生:她舍不得樟树。  师:是的,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其实这是两棵樟树。  师:这是两棵什么样的樟树?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大家静下心来读读课文,思考这两个问题,可以在文中画一画有关的语句,还可以用一个词或
汉语拼音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工具,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手段,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贯穿着整个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阶段目标中也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的要求,对汉语拼音教学的功能做了明确的定位。但是,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是小学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要想让学生想学、乐学,就要变乏味为有趣,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本身所蕴藏的快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