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 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009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提高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是每个语文老师一直在探讨的的课题。学生的审美情趣,也是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这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理应伴随着语文课堂教学。能有效地实现读写结合,不失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要从三方面入手,—是教师备课时,要摆脱教参的束缚,自己去读文本,把自己对文本的体悟带入课堂,就有可能接近学生的实际;二是从学生的角度入手,如布置预习,让学生把想了解的或不懂的问题提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设计教学的重难点;三要考虑文本与学生习作如何对接,选择学生易接受,易学习的点人手。
  朱自清先生的《绿》,学生可以学习的“点”很多,如从立足点的变化去观察景物,可以学习文章的结构安排,学习多种表达技巧的综合运用,学习文章用词的准确性,学习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等,选择适当的点进行教学,以提升学生的审美隋趣。
  一、一字经纬全篇。感受美
  教学中首先呈现一幅梅雨潭的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如何来写这片绿。学生因为缺乏必要的审美情趣及丰富的词汇,学生通常只能说出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如:“这一片绿啊,绿得碧你的眼。”“这一片绿啊,我从来没有见过。”在学生交流完之后,教师可以把自己写的片断展示出来:“上上下下全是绿,石缝间渗着绿,湖水中铺满绿,树上盛开着绿……”学生可能会惊叹于老师的词汇丰富。这时老师告诉学生,其实,这几个好的动词是借用了丁立梅的文章《绿》,以此引导学生进行延伸阅读,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接下来,再把朱自清写这篇文章的片断展示出来,让学生在惊叹之余,对文章语言有更直观的感受,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然后让学生找出《绿》中直接写“绿”的短语,从而让学生体会“一字经纬全篇”,用“绿”贯穿全文,首尾照应的写作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结构的巧妙,在今后的写作中学会运用。
  二、精雕细刻用比喻,感悟美
  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精雕细刻的比喻的作用。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多角度联想。我们写景物,是先要找出景物的特征,再去联想合适的喻体去表现,不能光让学生去赏析,其实赏析后的运用才是最终目的。让学生找出文中具体描写“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的比喻句,并说说写出了“绿”怎样的特点。学生分组讨论,得出作者为了突出绿“明亮、柔软”的特征,作者运用一系列新奇的比喻,把“绿”写得那么醉人。此时教师出示两种句式让学生去比较,一组是不用比喻,“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清亮鲜嫩、柔软、纯净”,另一组是文本中的比喻,学生在比较中体会比喻的妙处。
  三、灵活多变用句式,体现美
  朱自清先生运用灵活多变的句式,使文章摇曳多姿。如长短句的结合,教师出示两组句式,第一组:“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太淡了。我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的‘绿壁’,又似乎太浓了。我又曾见过西湖的波,太明了。我又曾见过秦淮河的水,又太暗了”,另一组是书中的句子,让学生在朗读比较中体会第一句单调重复,第二句长短句结合使用,错落有致,音韵铿锵,给人带来美感。第二种是带着情感的句式,如:“那醉人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是离我太远。”与“那醉人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的比较,“我舍不得绿,我用手抚摩着绿,我想捧一捧绿送入口中”与“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的比较,这两组中的第一句都没有第二句情感丰富,这些富有情感的语句的穿插,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绿”的喜爱程度之深。
  四、精准使用动词,想象美
  文中使用的动词生动形象、富有活力。如“我若能挹你以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中的“挹”能不能换成“舀”?学生讨论,语言典雅,让人产生联想,满眼的“绿”,满地的“绿液”,作者舀出来给盲妹当作眼睛,多么奇特的想象,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作者对“绿”的喜爱到了何种程度!教师可以补充,作家丁立梅对“绿”的喜爱:“想捧上那样的一棒绿,在口袋里放放好,不为别的,只想随时摸摸”,多么富有情趣啊。适时的补充,不但可以丰富课堂内容,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再比如:“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里的“融”让人体会到真是绿透了,像把满山的绿给揉碎了,榨出汁来倒在里面,是那样的“醉人”。
  五、综合模仿片断,化用美
  经过课堂多维度的赏析,学生对这篇文章已经深爱了。如果这时在课堂上趁热打铁,让学生模拟《绿》中喜欢的段落,运用学过的方法,仿写一段“黄”或“红”,学生写出的文章肯定会丰富多彩,美不胜收。我处理时,是展示出一张扬州黄金大道的图片,让学生对照图片,进行合理想象,仿照本文,写片断。特别提醒学生,模仿要达到神似,不能照抄原来的句子,只是把“绿”换成“黄”。下面展示几个片断:
  1.路两旁的树树了挂满了黄,那棕色的树干们守候着四面八方的黄,置身其中,我仿佛融入了这幅热切灿烂的油画中了!那醉人的黄啊,我不禁陶醉其中了。我弯下腰,任双手在这平铺着的黄中穿梭着。我用手捧起一捧黄,在口袋里放放好。不为什么,只为随时摸摸,感受那令人贪恋的温度。
  2.远远望去,好似一幅画,明黄色的颜料泼到画上,有的地方深些,有的地方浅些;有的地方明,有的地方暗……黄成了这幅的主角,还不忘透着生机,再加上麻雀的点缀,银杏的衬托,到底让人惦着黄了。
  ★作者单位:江苏邗江中学(集团)北区校维扬中学。
其他文献
中国的机会就是在于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而不是追求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形态。  从去年起,就有人对经济型酒店的前景表示疑惑,他们认为,物业成本上升,出租率和房价反而下降,经济型酒店的春天已经过去了。最近,连锁酒店巨头如家快捷第四季度净亏损1520万元的消息,又引发一轮新的经济型酒店出现拐点的论调。    这种情况下,出现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对国内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忧心忡忡,认为行业拐点已经出现。
在高考方案及其他制度的制订中,有关供给和需求的讨论,通常先经过脑袋再到达嘴巴,而有关成本和收益的讨论,通常先经过屁股再到达嘴巴。  有话就问:  北京市高考新方案10月9日得到批準,至此全国已有12个省份出台高考新方案。作为一名参加过高考的家长,没觉得这些方案比1978年有多大进步,不明白为什么拿学生不停地折腾?  炖汤者答:  高考制度牵涉到重要的经济学概念,比如宏观经济学的供给和需求,再如微观
《老子》第八十章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是“小国寡民”的理想。但我们的政治设计却是“大一统”,我们现在也在强调大国崛起。我们历来称呼自己为泱泱华夏,我们中国人的血统里有“大”的基因,“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似乎从来没有唤起我们内心的热望。  但我还是被那鸡犬之声打动,一个农耕文明的自由散漫与那鸡犬之声何其相配。我住在城郊,每天早晨起床,都会听见隔墙传来的鸡鸣。每天黄昏,我
古今中外的许多精妙短文,不仅颇为有趣,亦给人以诸多知识。  小说  上海《解放日报》曾发表过一篇《第一篇稿件寄出后》的小说,全文仅3个字:“等待着……”  由此可知,第一篇稿件寄出后的作者既满怀希望又不无担心的双重心情。  诗  我国某文学刊物曾登过诗人北岛的一首题为《生活》的诗,只有一个字:“网!”  虽只有一个字,却把人际间、生活中那种错综复杂、千丝万缕的关系形象地描绘出来了。  散文  叙利
缩节胺化控技术已在棉花生产中得到普遍应用,能够有效地协调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塑造合理株型,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有效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强根系活力,促进侧根发生,控制植株节间伸长,促进蕾铃早发,使棉花达到优质丰产的栽培目的。    一、缩节胺浸种对棉花生长的影响    1.促进侧根生长  缩节胺浸种使棉花幼苗主根中部的侧根生长区域增加,侧根数量较对照增加近30%,侧根生长量明显加快,有利于苗期、蕾
“百家讲坛”的造富神话,是新世纪阅读史上令人难忘的一幕。易中天和于丹则是主演这出大戏的“金童玉女”。  名不见经传的于丹,凭借2006年“十一”黄金假日在“百家讲坛”连续七天播出的节目“于丹《论语》心得”,一时声名鹊起,当年开卷非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上,她的《于丹〈论语〉心得》仅次于易中天排名第二,翌年,更是力压易中天《品三国》(上下),将榜首的宝座收至囊中。最关键的,查14年的开卷虚构类和非虚构类
一、地域文化的源远流长  地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水鄉的文化无疑是其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而迎灯文化,作为浦江民俗文化中的优秀代表,有自己的独特魅力。学生作为时代的传承者,更应当去了解这些祖先留下的文化,去体味其中蕴含的祖先的智慧,感受其中体现出的精神。我们语文教师也应该既把自己当作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也要把自己当作一位优秀地域文化的传播者,注重在语文教学中发掘课文中所
摘要:目前我国的作业教学中主要存在6种乱象。要有效改变乱象,应对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和翻转课堂模式的出现,要综合治理,要改革作业设计和作业教学,努力做到学、习交融,整体设计;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有序推进学生自主作业。  关键词:作业设计;作业教学;学习交融;元认知;自主作业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2–0013–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2014年《化学教学
摘要:《化学教学》杂志发表的陆军老师《“教学即研究”的现实困境与改进对策》一文引用了11项参考文献,这些参考文献的来源与构成等情况启示我们,教师做研究应该从广泛阅读、系统思考和立足自身等几个方面做起。  关键词:教学即研究;广泛阅读;系统思考;立足自身  文章编号:1005–6629(2016)3–0013–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獻标识码:B  笔者1996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至今已近2
摘要: 校本专题课“玩转沉淀”以发展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为教学目标,从研究的视角进行设计,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实施上架构知识、问题、活动、素材、学生发展等5方面的线索,将科学阅读作为重要的教学策略,完整地呈现了一个校本专题课开发的进展过程。  关键词: 校本专题课; 科学实践; 沉淀溶解平衡; 校本课程开发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8)11-0047-06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