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jxkbsy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中的技术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施工作业的环境得到改善,效率也有显著提升,同时,也使得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优化。因此,文章就信息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展开分析,以期解决信息化过程中的矛盾,积极有效的促进建筑施工水平提升。
  【关键词】建筑施工;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各行业的渗透也越来越深入。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为建筑施工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能否尽快解决这些问题,确保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中能得到更好的应用,已成为影响建筑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1.建筑施工信息化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全面应用起步较晚,随着管理部门对信息技术重要性的认可度越来越强,其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得到了切实推广。例如利用功能性计算机工具软件进行施工流程管理、促进施工进度的高效提升;利用办公自动化平台实现自动化办公体系的建立、利用招投标管理系统实现工程量的科學计算、招投标报价的合理控制、标书的统一制作、施工图纸的概要设计及详细设计;利用设计计算系统开展工程模板设计、详图施工设计、支护设计以及利用项目管理系统开展建筑工程的成本预算管理、质量完善、信息日常维护管理等。另外,在管理大体积混凝土建设、实施高层工程垂直度管理、自动化控制混凝土运料、同步实施大型构件提升、设备安装、脚手架搭设、操作生产幕墙、观察工程沉降、监测采集数据等层面,也引入了一定的信息化技术,并提升了工作效率。
  然而,纵观其信息化发展应用水平,与发达国家建筑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相比,我国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表现在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仅限于一些大型企业,并将信息管理体系固化于检索资料、报表打印与整理层面,信息技术的应用面狭窄。信息技术无法良好的实现各类价值化数据间的有效集成、互相联系与科学分析,并同行业发展动态资讯全面结合。另外,信息化管理工作也体现了一定的孤立性,在系统内部与外部则形成信息孤岛,价值化信息则仅在现场与项目部门之间流动,无法实现真正的网络互连与共享管理。一些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则陷入了信息化误区,管理层错误的认为只要搭建了局域网络、引入计算机设备便实现了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目标。较多业主、施工与监理单位对于信息资讯的传输交换则仍旧采用纸介手段,无法引入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模式,基于电子媒介传输便利性实现高效传输,促进传统工作模式的根本完善与优化更新。在应用服务范畴上,相关信息化技术体现了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应用于工程施工建设之前,在招投标管理、成本预算、设计规划中引入了信息技术,而在施工进度管控、质量优化、成本监测等层面却甚少涉及。其施工管理则主体依据工作人员经验与感觉实施,无法跟上信息化时代形式,发挥计算机、信息技术综合优势,令工作效率受到制约,无法实现良好的网络招标、材料供应、工程管理、信息发布与共享传输等现代化施工建设目标。
  2.制定科学的策略,实践好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2.1制定完善计划,科学有效实践
  现阶段,信息技术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越来越显示出了其优越性,因此,鉴于其优势,建筑施工中我们应科学合理的对信息技术加以应用,努力拓宽其应用范围,深化其应用水平。应熟悉信息化技术的一系列综合特征,例如信息技术的自动化收集、存储、交换、网络共享、全面检索、集成应用、专家管理、综合分析、决策支持等,同时,针对企业发展的根本需求和现实状况,科学的引入信息技术,树立合理的战略目标,制定适宜的管控计划,努力创建施工管理现代化信息体系。另外,在信息系统创建的实践中,应利用互联网络,创建基于信息技术共享的信息管理平台与自动化办公系统。针对建筑施工项目建设规模大、任务量多、工作人员复杂多样、公文、资料种类多、涵盖各类设计施工图纸、往来信函、下发通知、采购记录、进度管理报告、批复文件、申请记录、变更事项登记等特点,创建一个信息丰富全面的信息系统。改变传统的纸质管理模式,代之以电子化办公模式、网络共享传输,改变传统纸质模式沟通滞后的状况。同时尽量将管理层次简化,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其中以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投资费用,避免不良浪费,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真正创建施工管理集成控制体系,优化施工建设效果。
  2.2基于网络推进建筑施工信息技术应用
  为优化提升施工项目综合管理质量水平,施工企业应基于网络互联技术,开发网络系统管理平台,创建数据库体系、优化网络系统联结,进而有效实现网络查询、投标申请、跨时空网络视频会议、网络订单采购等集成化施工管理。应基于虚拟互联理念,转变以往信息交流纵向传递为科学先进平行交流模式,优化提升建筑施工工作效率与工程建设整体准确性,促进信息资源的全面集成共享,优化更新合作沟通交流模式,令决策管理更具时效性与合理性。在实践施工进程中,应基于网络平台信息化工程管理体系与专项信息化软件技术实现全过程施工建设的信息化管控。
  2.3引入计算机技术优化项目管理,提升工艺水平
  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是建设持续周期长、建设过程时间跨度大,因此,为了优化其项目管理,必须做好施工中的安排,合理规划施工进度,同时处理好工程质量、投资成本与施工进度的关系。为此,为优化施工项目管理,建筑施工单位可以将信息技术合理引入,加大对科学控制软件工具的开发,同时在信息技术运用的过程中引入虚拟技术、仿真模拟技术,研究分析其全过程,确保准确及时的发现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隐患与矛盾问题并制定合理的方案加以解决,组织优化引入现代化的施工工艺,努力提升施工水平,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
  2.4强化工作人员素质建设,杜绝信息瓶颈
  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建设管理的成功与否,还受到单位各级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根本影响。基于施工建设人员整体素质水平具有较大差距,一些人员不具备熟悉新型业务流程的现代化管理理念、不能深化企业文化发展,进而给信息化技术的全面实施、深入推行造成了抑制影响。为此,建筑施工单位应强化普及宣传,令工作人员明晰信息化体系建设的科学重要性,应依据企业整体员工水平状况、素质层次实施有针对性的信息化教育培训、传授信息技术知识,通过案例教学、实例引导,深化工作人员对信息技术整体认识,进而杜绝信息瓶颈,拓宽信息技术应用发展渠道,令其发挥综合优势,在工作人员的创新实践应用中体现综合效益。
  3.结语
  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不仅使施工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而且简化了工作施工程序,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很多建筑企业都注意在建设管理中引入信息化技术以提高施工效益。但是就目前来说,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还很不完善,遇到很多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制定相应策略、详细的计划、逐步推进信息系统完善,促进信息技术在建筑领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谭伟.浅谈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信息化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1(12).
  [2]钟伟明.新时期信息技术与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融合[J].科技资讯,2012(16).
  [3]邢金凤.建筑工程施工信息管理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7).
  [4]魏彦杰.关于建筑施工行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若干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0).
  [5]邱仁宗.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36).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道路也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构成。市政道路的建设给车辆及行人提供了有效的通行条件,在道路、桥梁、隧道、广场及附属路面上具有一定技术条件的设施。通常情况下,城市基础设施是在道路之前或沿着道路而建设的,也就是说城市基础设施中,市政道路使其重要的承载体。本文通过作者几年来的市政道路施工的经验,对路基、路面、排水系统以及辅助性设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它要求课堂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更加注重对学生兴趣、创新能力
21世纪的教育需要创建一个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舒畅合作的教学氛围,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真正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必须随之改变,才能从正真意义上关注每一位学生
【摘 要】影响桥面铺装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水便是最常见也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本文根据桥面铺装受到破坏的原因以及机理做了探讨,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水害的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公路;桥面铺装;防治措施  0.前言  公路桥面铺装质量对桥梁行车的舒适度以及桥梁抵抗外界气候侵蚀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桥面铺装的损坏不仅会导致行车颠簸、道路通行能力降低,还会加剧桥梁的腐蚀。本文就此从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传统教育中,大多数学校的办学标准还都停留在升学率上,成绩作为教师和学生素质的评定标准,这种应试教育导致学校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身心素质等方
【摘 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作为建筑工程的一种控制手段,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检测报告是评判工程质量检测的质量优劣的重要依据,在建设工程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为了做到科学检测,掌握工程质量检测相关的知识和管理方法,才能保证建筑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量大规模的建筑工程涌现了出来,而且随着综合使用功能的质量控制,建筑
当今的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将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 作为一名思品
1918年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的开端.1918年5月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标志着中国文学进入了利用白话文写作的新的历史阶段.然而,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即使到
提起汉大赋,多数人会敬而远之,汉大赋虽然成为一代文学的代表,却不能像其它历代文学那样受人喜欢。为什么汉大赋会受到如此冷遇呢?为什么汉大赋中描写到的山川、河流、花草、
随着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为了应对时代提出的各种挑战,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我们必须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