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接受批评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all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是个活泼的孩子,有她在的屋里总是萦绕着快乐的笑声,同样女儿也是个调皮的孩子,总有时候让你忍不住说她两句。每每此时她的态度就会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开始低头不语表示抗议,要是你再多说几句,她就会大声哭泣,但是行动上一点也不肯承认错误。她的哭泣不是表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是表示抗议。这时候对她讲道理是讲不通的,如果用严厉的批评则会让她哭得更厉害。该怎样让她学会接受批评,并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呢?我开始了让女儿接受批评的征程。
  一、让孩子正确认识与对待批评
  1.让孩子认识到批评不表示不喜欢
  我在观察了多次后发现,我们在批评孩子时,面部表情往往比较严肃,声音也会变得严厉,孩子就会认为你不喜欢她了,开始跟你发脾气。其实这不表示她不接受批评,而是感到没有安全感了,所以她会一直哭闹,直到你重新安慰她,让她感觉到你仍然是爱她的为止。发现了这个情况后,首先要从思想上让女儿认识到爸爸妈妈批评她不是因为不喜欢她,而是想让她变得更好。
  2.允许孩子有不同意见时可以大胆提出抗议
  当批评不符合事实,也应允许孩子作出解释,因为让孩子虚假地表示接受批评,但心里大感委屈实际上不仅于事无补,还可能引发种种弊端。与此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解释的目的并不是推卸本来应负的责任,还应要求孩子保持解释时心平气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3.帮助孩子一视同仁地对待批评者
  我发现女儿在接受父母的批评时比较容易接受,可是在小伙伴们面前总是不愿意接受,通过了解发现有不少孩子可以做到认真倾听并虚心接受来自老师或父母的批评,但对来自同龄人的批评却拒之门外。针对这个问题,我觉得父母这时应该教育孩子:只要批评有道理,即便这批评来自小伙伴,也应虚心接受。这样才能交到更多的知心朋友,好朋友之间也是可以互相批评的。
  4.让孩子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不论批评有多尖锐、多不中听,你都应该要求孩子认真倾听。因为只有认真倾听,才会发现其中也许确实有几分道理,最后才能虚心予以接受。从而让孩子渐渐明白:对他人的批评认真倾听,不仅是一种文明的表现,而且也是完善自我的必要方法。
  二、父母要合理巧妙地运用批评
  1.有意识地早早“引进”批评
  现在教育孩子,当然应该坚持表扬为主,但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既听到正面的肯定,也听到反面的批评。此时,需注意批评一定要语气温和,分析中肯,且以更多的表扬为前提,有意识地早早“引进”批评可以帮他下意识体会到:批评和表扬同样常见!事实上,在幼儿时期就能适应批评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也较能适应社会,其中也包括拥有正确对待来自他人的批评乃至非议的平和心态,以及较强的承受挫折能力。
  2.少奉承孩子,用公平客观的态度对待孩子
  许多孩子是在充满奉承的环境中长大的。即使孩子做了一件他该做的事,周围的人(包括他们的父母)也总赞不绝口;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不敢说个“不”字,还怕“刺激”了孩子千方百计地帮其寻找借口。这使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虚荣,常常因一些小事而大吵大闹。很难想象,这样的孩子能经得住人生道路的上困难与挫折吗?诚然,表扬、鼓励等都是极重要的教育措施,但不论什么样的措施,都应客观、公正。不奉承孩子,就是不单纯地去讨孩子的欢心,就是善于让孩子去承担他应该承担的义务,就是让孩子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从小就正视自己遇到的每个问题。
  3.传授冷静处理的技巧
  父母应教育孩子对批评的合理成分虚心接受,甚至列出改进的办法或措施。当然,对批评者的感谢更能体现出接受批评的诚意。要求孩子掌握的“冷处理”技巧包括:不要对批评者反唇相讥,不要“自卫还击”,不要夸张等。相反,应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冷静地分析出尽可能多的合理成分。
  当然谁都喜欢听到赞美,而不愿接受批评。实际上,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总会要遇到问题,只要孩子学会善待批评,那么批评完全可以如同表扬一样,成为鼓励孩子前进的动力,而且还能起到表扬难以起到的警示作用。在幼儿时期就能适应批评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也较能适应社会,其中也包括拥有正确对待来自他人的批评乃至非议的平和的心态,以及较强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幼儿园)
其他文献
The WC powder was precoated on the surface of CrNiMo stainless steel and then made into an alloying layer by using the laser alloying technique. Phases in the l
摘 要:情感是一篇作文的灵魂,是教师教文的灵魂,是学生学文的灵魂。这就决定了教师在阅读中必须架起一条沟通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之间的桥梁。只有真正触动情感的语文课才能带给学生精神的愉悦、美的陶冶、心灵的净化,才能带给他们长远的影响。  关键词:作文教学;情感;新课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在思维和情感震撼中领会作者的思想蕴涵。课标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而,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了阅读者的个性化活动,比如“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感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能自己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等,这里强调的都是学生自己,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呢?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四个环节来完成。  一
【背景介绍】  知识的记忆是短暂的,知识的运用也可能是机械的,唯情感的升华是能动的、持久的。新课程以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作背景,与学生的实际有着广泛联系,教学中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展开,把生活内容渗透到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感悟。下面我就围绕七年级下册《挫折面前也从容》这一课题,对这堂课中的活动设计进行了分析,并从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经验,以供广大同仁借鉴。  【案例描述】  本课是新课改
马烽从1952年春第一次来到汾阳贾家庄,到2004年1月逝世,几十年来一直与贾家庄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贾家庄是马烽的第二故乡、主要的农村文学创作基地。马烽在贾家庄,亲身经历了贾家庄的合作化过程,亲眼见证了贾家庄的发展和变化,并以自己在贾家庄的工作和生活为背景,创作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与贾家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和不解之缘。  一、1956年春,马烽从北京回到山西,贾家庄成了他长期生活创作的基地
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真正的培养和提高,是全体教师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新课标,挖掘教材,研究所教对象———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充
期刊